我的家乡在惠安。它没有上海的繁华景象,没有香港的传统文化,没有北京的底蕴厚重。但在我心里,它是朴实无华的,正与那句俗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相反。
每年回到家乡,我都喜欢到那片松林去看看。走在熟悉的田间小路上,两旁是刚睡醒的花草,爬上小山坡,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放眼望去,外山条条有序,恰是隔出一条路来。紧随路转,到了内山,一眼看去,就全是茂密的绿植了。大树旁有小树,小树旁有野花,有小草,有石头,一棵棵树,一簇簇花草,看似杂乱,实则排列有序,自然的形成了一支舞蹈队,在风中摇曳着,对微风点头,向天空微笑。树上的鸟,花边的蝴蝶,石头旁的一条小河,鸣叫声、翅膀拍打声、河流潺潺声,如同一支乐队般,奏出了动听的乐曲。欣赏舞蹈,聆听音乐,平淡无奇的两件事,却使人陶醉于其中,久久不能忘怀。而这番别有风情的韵味,却是不易得来的。
说到这,就要提到我们镇的许奶奶了,听别人说:在她刚结婚不久时,惠安县委会号召广大人民积极参加建设“乌潭水库”,她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水库的建设,当时报名参加的女性高达全部人数的85%。刚开始的时候,她和村里的一些妇女被叫去开引水渠,但是那里的土质十分坚硬,几次下来两手都震得发麻了,但是她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完成开挖水渠后许奶奶被调到夯土的小组去里去了。在晴天是汗如泉涌,炙热难忍。而雨天其实更惨,越是雨天越要把进度赶上,不然的话雨水会把已经筑成的冲垮,所以一旦雨天来临就要更加忘我地赶工。做完这些后,许奶奶和几个妇女还要到距离工地很远的地方去拉沙卵石回来铺路,从独轮车到风车再到板车,不论用哪个,她们都不曾懈怠过。而且她为了能够多载一些石子想尽办法多往车上装石子,直到装不下的时候才下劲把车子往工地推。衣服也是从干变到湿,再从湿变到干,如此反复循环但也是根本无暇顾及。
在有一次,抢修临时溢洪道时,为尽早完成任务,许奶奶埋头苦干,一心想着多完成几担土,赤着脚,低着头来回奔忙不停,一天下来别人最多也就挑了四百多担,她却挑了八百多担!而在水库胜利完成后大部分人撤走了,她却没有走,而是继续留下来开水渠。也是因许奶奶的优异表现,荣获“水库建设一等功臣”光荣称号。
为了表示对惠安妇女的感谢,特将水库命名为“惠女水库”,而这“惠女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永无止境的传递下去,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加入到一些像修路,开挖水渠以及种植树木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为止已达上千人。而那片松林,正是有着这一“惠女精神”(这一精神不仅仅是说女性,还有男性)的人一起种植而成的。由此可见,那次的修建水库对以后发展的影响有多大。
这就是我的家乡——惠安。景美,事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