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十多年来,诗书常是伴我入眠的沉香。
倚靠在床边拿着书,懒懒得翻上几页,是一天中最惬意的事了,要说到底看出来了什么,那早已记不清了,但就记得很美很美。春天春风煦煦,柳絮飞飞,望向窗外,一片祥和,看惓了书,便打开窗,迎着春风,只觉得神清气爽把一天的疲惫都吹走了去。秋天,书中有刘禹锡的“胜春朝”,心中自然也不觉萧瑟,秋风翻动书页,仿佛也沾上了些丰收的喜悦或秋日的爽朗,叫人一发不可收拾。
书的山河交错中,诗词在我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就像在当今争功夺利的社会外的一个世外桃源,一个在每晚梦乡里一个永不破碎的梦。
中华民族涌现出不少优秀诗人词人,是“笔落惊风雨,今天泣鬼神”的李白;是“文学之天才,人格之千古”的苏轼;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他们无不在寂寥的夜里点亮了心中的灯。
李清照的婉约细腻在我心中还是略胜一筹。一句“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道尽浓浓相思情,“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郊游迷途之景跃然纸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浩然正气,凛然风骨,家国情怀油然而起。千古第一女词人掷地有声,她缓缓向你走来,又孤寂地离你而去。读李清照,听她流芳千古的诗词,看她在文学史册上的背影,那悲欣交集的一生,令人怅然。
一首诗词,待细细品读后,还需向牛吃草一样不断反刍再反刍,这才能进一步靠近作者,贴近时代,品过往的人文事理风土人情,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古典文化的美,美在它优雅的意境,美在它亦炽热亦低调的情感,美在它照亮了一条通往理想世界的道行。当我止步不前时,看看《游山西村》里的陆游,听听苏轼的《晁错论》,沉淀下来,或许所有不顺会随清风远去,他就像一种信仰,支撑着我。
伟大的诗人们,他们流传千古的不仅是文化的贡献,还有那高洁傲岸的节操,敢爱敢恨,内心有着大悲悯大志向。虽大多是坎坷的一生,却也造就了真情流露的诗词,在后人的精神世界里,构建了中国文化之精粹,让无处安放的灵魂得到滋养。
这古诗词将化为一缕缕沉香,熏染每个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