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世界各国,“共享”这个词并不少见。
在美丽的挪威,人们陶醉于峡湾那蓝色的海水,那清新的空气。而与之相衬的,是那随处可见的财富,一个个共享书屋。
它们大多由红色的电话亭改建,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走进其中,关上门,立刻远离外头的一切嘈杂声,心灵上的杂念也随之而去。没有图书馆那刺耳的报警门,没有监控探头,没有登记簿——只有那一排排编好号的书,静静的排列着,待人们吸取其中的知识。
迅速地扫一眼,书架上的书种类繁多,而且分门别类地放好——这里可是没有图书管理员,全靠人们自己摆好。
有一名外国人在静静地翻阅着。我们悄悄地离开了。
繁华的世界大都市,纽约。人们在各个地点忙碌着,奔波着。可惜,天公不作美,暴雨倾泻而下。开始为没带伞的人着急了。这时,你会发现,人们都撑着一模一样的伞从出站口出来。大雨打在这些伞上,但却无法打中伞下的人温暖的笑脸。这,就是共享雨伞。
第二天,同样会有人在晴天带着伞,这些伞一模一样。他们在原有主人那儿被归还,让更多人在雨天也能拥有温暖的笑脸。
在如今我们生活的魔都,红色、黄色的共享单车遍布街头。这不仅解决了所谓“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也有一部分人不那么自觉地享用公共资源,但大部分人对他人给予自己的信任十分尊重。
共享资源,就是共享信任。只有被他人信任,才能与他人共享。
共享时代,难道不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