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春节初中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初中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初中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我们肯定要放炮、贴对联、走亲戚等等。今年的春节我是在罗山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平时我不太喜欢在农村玩,可是这次爸爸带上了电脑,里面下载了几部我爱看的电影,而且我妹妹一家也从福州赶回来了,我当然要回去。
过年的前一天下午,我回到了奶奶家。一到奶奶家,我就开始和妹妹玩,我们主要是放炮,我从信阳带回去了很多盒炮。后来,奶奶的鸡要回巢,我们不能放炮,如果这时还放的话,鸡晚上就不敢回家,就会被狗吃掉的。天色暗下来了,鸡终于全部回巢了,快乐的时刻又到了,我和妹妹拿着火柴炮,一个劲地往奶奶家门前的水塘里放,炸了不少大洞,而且还有一条鱼死在了我的手下。我们随后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河蚌,我妹妹把它给捞了上来,我把炮放进里面,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河蚌被炸开了,我发现里面都是泥巴,而且硬了,这就说明这个河蚌很久以前就死了,好可怜。
第二天早上,老爹家的龙龙哥哥终于从北京回来了,在龙龙哥哥的带领下,我们三个又开始玩炸牛屎了,先把炮插进牛屎里,然后点燃炮,立马跑开,免得炸一身屎,这牛屎是软的,因为旁边有头牛,是它刚拉出来的。我悄悄地插进去一根炮,接着,我赶快点着,不告诉我妹妹,龙龙哥哥看见后,赶快提醒我妹妹,妹妹立即也跑开了,接着炮炸了,差点炸妹妹一身。然后我们把周围所有的牛屎都炸了个稀巴烂。接着,我们开始放火烧田埂,当然得选择距离房子很远的田埂烧,免得发生危险。我们找了个距离村子很远的田埂点着了,开始火不大,我们嫌不过瘾,就拔了些干草投入火中,这时突然刮来一阵风,火一下子大起来,沿着田埂从一头烧到另一头,眼看火越烧越大,我惊慌失措,赶紧叫大人来踩灭火苗,我又慌忙拿土块来砸,没想到妈妈说:这里距离房子很远,附近又没大树,这条田埂烧完,火自然就会灭的。果然十几分钟过去了,火真的自己灭了。后来我们又在田埂上烧了好一会儿火,我问妈妈说,明年这些被烧的枯草还会长起来吗?妈妈说:会的,你不用担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年春天它自己又会长出来的。
真没想到时间过得那么快,晚饭后大舅开车来接我们去姥姥家了,我只能恋恋不舍地和爷爷、奶奶、妹妹等人告别了。
今年春节过得真快乐,希望明年过年还能回来放火、放炮!
春节初中作文 篇2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明白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然后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好处。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然后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向走到新华码头。那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春节初中作文 篇3
正月十二日,田庄湾的夏家大屋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县人大代表,大禾村村主任夏能勋家大喜临门了。
是啥喜事呢?原来是远在广东的义女军梅,今天第一次上门来认亲了。这事惊动了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的记者们,他们也一同前来采访。这在我们家乡,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难怪四方乡邻都来瞧热闹。
大约十一点半钟,客人的车来了,夏家大屋鞭炮轰鸣。客人进屋了,二十出头的军梅,身材苗条,面目清秀,她携同男朋友一一拜见义父义母及各位长辈。晚间新闻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摄下了这动人的一幕幕。
面对镜头,夏主任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二十余年之前,夏能勋还在广东当兵。有一天,在返回驻地途中的一棵大树下,捡到了一个女婴,看来已有一些时间了,女婴身上还爬着些蚂蚁,幸好还有气息。夏能勋连忙把女婴抱到附近医院救治,然后又送到当地民政部门,并买来奶粉喂养。经民政部门了解,找到了那一时糊涂的父母。驻军领导联合民政局,做通了她那重男轻女的父母的工作后,女婴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待军梅长大后,一直记挂着这个好心的军人,经多方打听,才与夏能勋联系上。今天终于来认亲了。
夏能勋说:“军梅能够来湖南看看,我很高兴。当年的事,是我应该做的。若是别人遇到了,也会这样做的。”
中饭就在夏能勋家,虽说只是些家常菜,但这餐桌上的亲情,和谐欢乐的气氛,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透过寒假里的一个个故事,我仿佛听到了时代前进的足音,观念变化的呼唤,仿佛感受到人际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与爱心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