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800字

2025-04-23 06:32:02
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800字

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800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800字1

金秋十月,是丹桂飘香、红叶烂漫的时节!金秋十月,是收获硕果、满含喜悦的时节!

金秋十月,是放飞梦想、憧憬未来的时节!金秋十月,是掩卷沉思、反省自身的时节!

我们拎着沉重的行囊、迈着坚实的脚步、带着求索的渴望,走进了古典幽雅、书香浓郁的关中书院。在这里和历史结缘、和教育结缘、和新知结缘!我们是常年耕耘于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也是满含期待和迷茫的莘莘学子,我们中有业绩斐然的教坛骨干、我们中也有追求梦想的青年才俊。我们探索、跋涉、思考、憧憬……我们也曾忧虑、疑惑、迷惘……西安文理学院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新的契机,关中书院的书卷气息里有我们要寻找的精神慰藉。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锻造历史思维、提升学科素养。

在几天的培训中,教授给我们讲了《历史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老师给我们讲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老师给我们做了《开发高三教学“效”的着陆点》、老师给我们做了《以人为本-----我的历史教学设计》等报告。他们都站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上,阐释了各自对历史教学的理解。他们对历史教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角度不同,但是都提到了“锻造历史思维”。教授说:“毫无道理的教学模式甚嚣尘上,难道中国人还不浮躁吗?记忆性的东西还要探究吗?教育是要让人思维!”老师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思想!”

老师说:“高考复习应该让学生形成思维、知道关注问题。”老师说:“历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这些老师无一不提到了思维。反观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历史思维的锻造、缺乏逻辑、设计问题显得没有针对性甚至幼稚低效,这些现象比比皆是。锻造历史思维、提升学科素养,这才是历史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让我们抛弃那些低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锻造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

二、不断提升自我、做好角色转换。

在十天的培训中,各位老师都提到了做好教师的角色转换。老师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师是演员;二十一世纪前后,教师既是演员、还是导演;当代,新教材下的教师既是演员、导演、还是编剧。”舒荣、李晓煜老师从德育和心理健康的角度阐释了在时代转型的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都对当前的教师角色定位做出了分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当今社会、在时代转型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洪流的冲击下、在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环境中,很多复杂的现象随之滋生。许多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一些教师心理浮躁、一些教师消极倦怠、一些教师身心疲惫、一些教师在对教育教学的追求中迷惘苦闷、一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裹足不前。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教师该如何与时俱进?教师该如何努力使得自己让更多的学生所接受?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教师角色定位结合起来?这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一方面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要不断地调整身心,以适应社会发展、缓解压力。就如同李晓煜老师所说:“永远不做改变别人的人,永远做改善自己的人。改善自己、影响别人!”

三、拓宽思维视野、丰富专业学养。

通过这十天的学习,各位老师或激情四射、或温婉含蓄、或幽默风趣、或理性睿智。他们给我们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不同风格,但都有个共同点:他们的思维视野都很开阔、专业素养都很深厚。作为来自各地的骨干教师,我们都要远大的教育理想、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专业上有一个提升和飞跃?只有拓宽思维视野、丰富专业素养。一个高中历史老师如果没有深厚的学养,只是摆些花架子,那么未来是走不长的。所以,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的养料、提升自己的人文社会学科素养,这才是教师的生存之道!

金秋十月,我们在这里相约……

在这里、我们聆听到了名师专家的教诲、

在这里、我们寻找到了开启航程的帆船、

在这里、我们到了收获到了深邃的思想、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同窗的深情!

为期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未来的教育生涯是漫长的,在这十天里、我们收获、我们感悟;我们探索、我们跋涉;我们交流、我们探究。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我们将要把在省培十天中学到的知识和理念都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完善自己,做能影响别人的良师!

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800字2

又是一个充实的周末,虽然没有得到休息,但是收获颇丰,让我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每一次的培训都让我有一种想拜师的欲望,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周六一整天,都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xxxxxx老师的讲座。我特别佩服这位六十岁的老人,不仅会跳芭蕾,还会唱歌剧,并且还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真是魅力无穷!更佩服的是xx老师六个半小时的讲座都是站着的,中间没有休息一分钟,这样的老师自然让人肃然起敬。

xx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这些学员受到的是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冲击。“教师八喻”中八种动物是最形象的比喻:知更鸟代表着神圣信念,海豚代表着创造精神,特立独行的猪代表着知识分子人格,猫头鹰代表着思考者气质,狐狸与刺猬代表着学术积淀,云雀代表着艺术才能,蚂蚁代表着田野智慧。听着“教师八喻”,让我觉得每一个喻体都是那么准确生动,我们就应该做全能型的老师。

在xx老师的讲座中,让我更加懂得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阅读,一个个典型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老师成功背后的付出,一堂课的准备需要做大量的功课,也不知道备课教师阅读了多少的书籍,往往这些书籍都是xx老师介绍给他们的,并且还能够说出第几章第几节,甚至是第几页都能准确无误,不管是美术老师,还是音乐老师,他都能给出书名及建议。天呀!xx老师真不愧是“书痴”!

xx老师呼唤教师全面卷入课程研发,要求传统教师的角色分离。因为我们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所以必须奉行“不干涉”政策,做积极的“旁观者”;营造宽松的氛围,做学生的心理“支持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做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引导者”;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做知识的“催生者”;赏识每一个儿童,积极评价儿童,做一个令人欢欣上进的“鼓舞者”;复活课文情境,做有艺术魅力的“表演者”。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是经验的创生者,是教学的研究者,是教育的思想者。xx老师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同时也在反思自己,要想进步,就必须多阅读多思索,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个会阅读的教师,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两场讲座结束之时,xx老师都会一展歌喉为 ……此处隐藏18391个字……其分类,然后创设情境,在习作或片段描写中加以运用。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高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朗读而言,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崔老师还特别指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默读精思、笔下有花。”常涓老师将新课标读薄后,得出新课标的精髓就是“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她强调,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决定教育的高品质。语文教学归其宗旨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实践机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上课时,就应该不断反思,我的语文课是什么?整堂课都应该目标简明,内容集中。老子曾说:“少则得,多则惑。”说的便是这样的道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一个不可随意分割的统一体,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则需要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积淀。一堂课,教给学生一两个知识点就行,方法要简单,效果要明显。教学媒体要适用,要保证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先来自于语言文字的形象才行。常涓老师还将语文教学归结为“四个一”,即种下一颗种子,学到一些知识,经历一个过程,埋下一个动因。

二、感受专业之美

九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十六位专家的讲座,感觉自己又做了一回学生。十六位专家讲课的风格迥异,有的语言幽默风趣,出口成章;有的声音动听,富有高低起伏变化之美;有的注重态势语的运用,让课堂充满乐趣;有的不拿讲课稿,足足讲了四个小时,说话却依然那么有逻辑性;有的则不然,满腹经纶,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关注学员感受,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由于每天我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所以有机会近距离的感受这些专家的风采。我是边听着讲座,边在心里给这些专家打着分,边思考着我的学生会喜欢我变成哪种老师的问题。十六位专家里,最让我敬佩的有两位,一位是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张兆龙老师,一位是大连教育学院的李凤荣老师。从这两位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专业的魅力。

张兆龙老师很有教学个性,它自带了一个摄像机,在讲座之前十多分钟时间里没跟我们说一句话,都忙碌于给摄像机安支架,做调试,修改课件。看着这位五十多岁、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对当前多媒体技术的熟练操作,我们这些学员无不叹服。讲座开始了,一开口就语惊四座,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浑厚而富有磁性。他讲得是“小学教师朗读及其训练”。从朗读概念讲到朗读要求,从朗读形式讲到朗读方法,张老师似乎特别了解学生,他把他自己这一生对朗读的研究、与朗读有关的故事融于每一个他要讲的知识点当中,讲开去,收回来,带领着我们走进了朗读的世界。用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方式去读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去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老师的示范与引领加上上百位学员的入情入境的朗读,把整个教室都变得神圣起来,仿佛我们真的置身于朗读的王国。那一刻,我的心在颤抖,就跟几年前现场听支玉恒老师讲课时的情景一样,莫名的产生了一种感动,我感受到了专业的魅力。

谈起大连教育学院的李凤荣老师,我是心存愧疚的。她的讲座被安排在第六个培训日的上午。因为前五天的上午四小时,下午四小时连续高强度的培训已经让许多学员有点心力交瘁了,所以,当李凤荣老师站在我们面前时,我的心中并未生出多少敬意,我想在场的大多数学员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但是,恰恰就是这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五十多岁的老人,却让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智慧。她讲的是“口语交际”,上课伊始,她就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平时的口语交际课是

怎么上的?”一位丹东某小学的年轻男主任简单而富有条理的讲述了他们学校口语交际课的`上课流程,另一位葫芦岛的男老师也述说了他们学校口语交际教学开展的现状。结果,整个一堂课,李老师就仅仅围绕这两位男老师的发言,在与学员的“针锋相对”中(他鼓励学员站起来对她发问、质疑,然后她解惑),为我们深入浅出的解读了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她认为,口语交际教学重在交际与实践。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时的反馈和矫正。口语交际主要包括交际主体、交际对象、交际媒介和交际环境。她以大连名师送教下乡的两节光盘课做媒介,在比较中,为我们解读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备课与上课的几个标准。首先是情境真实化。就是说,口语交际课离不开创设情境,而我们创设的情境是要离学生生活最近人人有体验的情境,是由低到高在贴近学生思想水平的前提下,情感慢慢升华,思想逐渐提升,表达渐趋完美的具体的话题情境。其次是互动看得见。就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得有师生、生生之间的真实互动,得有回合,得有交锋。最后就是交际要去复现。口语交际课绝不是生活的翻版,它必须高于生活。李老师还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策略作了具体阐释。她创设情境,设置两个教学片段,她当学生,我们学员当老师,让我们顺学而导。学员在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了什么叫顺学而导,并产生了共鸣,顺学而导是一门极见功夫的艺术,想要学好实非易事。回顾整堂课,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过五十的李凤荣老师头脑中充满了智慧,尤擅于表达。她语言诙谐幽默,常常博得在场学员开心一笑。她思维缜密,时常与学员当嘲对峙”,且屡占上风。她逻辑思维能力极强,整个讲座四个多小时,竟不用说课稿,游走于学员之间,教学资源信手拈来,课堂教学井井有条,课堂生成熠熠生辉。她敬业乐业,四个小时后,讲课的激情犹在。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中午吃完饭,下午又提前二十分钟为我们放了她指导的国家级课《杨氏之子》的录像,边放她边做点拨和引导。这样一位充满智慧而又可亲可敬的老师,试问哪个学生不喜欢呢?!李凤荣老师是本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人,我想,除了她自身的教学风格以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她让专业散发出了别样的美。

三、学习他人之长

十六位专家中,辽宁省实验学校邢志敏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理解;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曹军老师对中国汉字艺术的追本求源;渤海大学教授周速老师生动的肢体语言和精彩的版画,也都给我留下了太多学习的空间。除了讲课的专家以外,我也很注重观察身边的人。班主任董仰宁(渤海大学教师)老师就很特殊,他语言极其幽默,每到我们学习间歇,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大家面前,就人、就事幽默一把。他把幽默发挥到了极致,三两句话就会让你笑得前仰后合。最后一天的总结会上,他只讲了二十分钟话,我默数了一下,学员大笑了十多次。这说明董老师在平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着对事物进行准确、快速分析、总结、提炼的极强的应变能力。这也恰恰是解决我们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顺学而导”这个难题的关键所在。九天的学习生活里,我也结识了许多外地的骨干教师。北票的刘永生老师是教数学的,可每每在写材料的时候,他的思路要比我快,文笔要比我好,特别是那一手潇洒的钢笔字,更是让我这个教语文的好生羡慕。看来,人间处处皆学问,勤学善思子自知埃

九天的培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离开渤大的那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我走在秀湖边的林间小路上,回想着这九天里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好似突然间找寻到了前进的方向:要做一名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出口成章,下笔为文的能力;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幽默......

《我们是一家人初中作文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251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