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微风袭来,裹挟着红糖的甜香,面团的淳香,扑入鼻腔。顿时,食味盎然……
小时候,家旁的小巷里,有一位卖汤圆的老人,每逢元宵节前后,便会亲手制作汤圆,支起小桌,于微风中吆喝着。年幼的我,是他的常客。
闲时,老人就会笑眯眯地和我讲汤圆的来历:相传这汤圆呀,源于宋朝的明州,当时人们用黑芝麻等做馅料,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球,后来汤圆就象征着合家团圆美满,是元宵佳节必备美食。现在,这馅儿可是五花八门,除了黑芝麻的,还有有豆沙的,青菜香菇的,依个人喜好……我托着头,静静地听老人如话家常,美好的传说令人神往。
老人的手艺精湛,深藏于白糯红心之中,恐怕鲜有人及。只见他用熟练的手法从醒好的面上揪出一个个小面团子,再擀平,放上满满一勺糖。接着,他两手提着面皮的边缘,再往中间聚拢,大手一用力,再轻轻揉搓,便出现了一个雪白精致的团子。
搬家已许多年了,一直惦记着汤圆的甜香。那次,偶有机会,重游故地,却得知老人早已将店搬到了郊区。
来到郊区,迫不及待地按照地址寻找着。不禁驻足,一座庞大的作坊立于眼前。“汤圆作坊”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显得气势磅礴!作坊的木门散发着原木的清香,门两侧题对联:“桂花香馅裹胡桃,桂花香馅裹胡桃。”颇值得玩味。
半信半疑之际,我步入作坊。只见作坊房门口停放着好几辆外卖摩托,还时不时从里面跑出几位外卖小哥,手里拎着一大包速冻汤圆。
步入作坊内,迎面碰上了老人。心下一顿,他早已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历经了岁月的苍桑。
“哎!小朋友,好久不见啊!”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意。
我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赶忙说道:“是啊!是啊!可这……”我用手指了指庞大的作坊内部,十分惊愕。
“与时俱进呦!老式的手工艺搭上了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快车呢。大学毕业的孙子脑子活络,认为食品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是大势所趋。于是,我就利用我们家传统配方,引入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专门生产我家特色的红糖馅儿的汤圆。”老人满脸幸福地介绍着。
“看,右边是准备间,先由自动化机器进行醒面与调制馅料;中间是生产间,利用机器进行灌注,并且搓成汤圆;左边是包装间,最后进行真空包装。全程卫生安全,保证舌尖上的品质!”
望着眼前一座座庞大的生产机器,心中一震:老人独具匠心,将传统手艺与科技相结合,提高产量和利润,走出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只见几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员工,正坐在一排电脑前,正专心致志地盯着电脑屏幕,手中的鼠标还点来点去,并全部带上了清一色的耳机。
“他们是我们工厂的带货达人啊!每个人都通过在网络平台直播来进行线上销售。”老人厚重的声音在我的耳畔响起。
看来,创造性地发展传统手工艺,搭上网络的快车道,是一股清新之风,一股创新之风。这股风气,从老爷爷的汤圆作坊这边吹来,必将引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吹向更加广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