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故事

2021-09-28 21:41:56
餐桌上的故事满分作文

【篇一:餐桌上的故事】

张晋豪(15班)

油在锅里跳舞,菜在油里游泳。

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忙活着,餐厅里,硕大的桌子上面摆放着整齐的碗筷,家人们开心地聊着天,爷爷今天的大寿星,他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呵呵地笑着,显得格外精神,脸上的皱纹笑出了岁月的涟漪。

生日宴开始了!

那时我还小,特别贪吃,刚上几道菜,一看有我爱吃的“浓油赤酱”的红烧肉,那可是我日思夜想的美味啊,还没等大家下筷,便急忙伸手去夹肉,哪知还没下筷,碗里就有了一块色泽诱人的红烧肉。“快吃别凉了。”爷爷笑眯眯的看着我,嗯,还是爷爷最爱我。我大叫着,“那这盘肉都是我的啦,哈哈!”我撒娇地看着爷爷,开心极了。

得意忘形间,不知道谁悄悄地掐了一下我的背,我讶异地看去,是父亲!只见他怒目圆睁,对我使了个颜色。

父亲借故离开饭桌,进了卧室,我赶紧跟在后面,不敢说一句话,心里害怕极了。父亲站在那儿,紧紧地盯着我,直到我低下了头。终于,他开口了,“今天表现很无礼,既没有祝爷爷生日快乐,也没有让老人先动筷,还想自己独吞红烧肉!爷爷年龄大了,得让着爷爷吃,让他多吃有营养的,不能反过来让爷爷哄你吃!”父亲说完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回忆起刚才的举动,我真是无地自容,羞愧地承认了错误,父亲的脸色缓和下来,轻轻地说“以后记住,不管在哪儿,眼里一定要有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

我心里默默记住父亲的话,回到餐桌上,一桌人团团围坐,笑意盈盈,觥筹交错,幸福在这里萦绕。看看碗里的肉,我一口吃了下去,看看桌上的肉,却放下了筷子。是啊,“眼里一定要有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

现在我长大了,也懂得了父亲的苦心,从小的方面说,餐桌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修养,从大的方面说,也是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小细节体现着大礼仪啊!

“眼里一定要有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这句话也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

【篇二:餐桌上的故事】

范馨宇(15班)

我一生只爱两种香,书香和饭香。人间至味是清欢,其中一定不乏“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香甜滋味,或是“云子饭,水晶瓜”的清爽可口,“大如苋实白如玉’‘色如鹅黄三尺余”的垂涎美味。

人最幸福的时刻,定当是饭菜烹熟,整整齐齐的几双碗筷摆在桌上,空气中氤氲着热乎乎的香气。都市车马喧嚣,窗外雀醒鸟啼。我家的餐桌,布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气息和琐碎的故事。

“人间定可无意,怎换得金齑玉鲙?”家里的饭虽不比天上苏陀,却也是独一份的美味。不论是粒粒盈香的白米饭,还是金黄浓香的溏心蛋,是肉肥汤鲜的炖羊肉,还是群英荟萃的大烩菜,都是我心头的最爱。自从我上了初中住宿后,就和每个被父母挂念的孩子一样,周末回去总能吃到妈妈变着花样做的可口饭菜。爸爸和妹妹都吃醋地说道,只有姐姐回来才能“沾光”吃到顿好饭,这顿饭也成了全家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难得的放松时刻。

瞧,又是这样的一顿晚饭。一声“开饭啦”把我和妹妹从书房里拽出来,一锅香气扑鼻的羊肉又紧紧勾住馋虫。一探头就发现爸爸正准备拿起筷子下手,妈妈麻溜地一巴掌把他居心不轨的手拍开,鄙睨地说:“看这出息,洗手去!”爸爸刚灰溜溜起身,我和妹妹就在他进卫生间前一个闪身挤到洗手池前。他假装生气要把我们赶出去,两个人又嘻嘻哈哈跑出去打开电视,在餐桌前坐下。周六看最爱的《机智过人》重播,寒假一家人连着看了一周的《新三国》,这些时光都是在这张小小的餐桌上度过的。开饭,刚端起碗来,爸爸就往我和妹妹碗里各放了一块炖到精熟的红肉,难啃的羊骨头却放到自己碗里。电视的声音也盖不住一家人的热闹气氛,只要四个人凑在一桌上,话题总是自己找上门,从来不会冷场。正说着,爸爸突然表情夸张地叫了一声,迅速捂住腮帮子。他这动作瞬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正关切地问他,他却摇了摇手若无其事:“咬到舌头了。”妈妈满脸忍俊不禁,我和妹妹早已笑作一团了。

常言道:“人间百味。”我想这其中的第一位一定是家人的味道,第二便是“谁解其中味”。比一切味道都简单却滋味最美、比一切故事都平淡却跌宕起伏。在精神的小屋摆一宴席,轻松谈笑间可以卸下一切身份,只留爱字在心头。

【篇三:餐桌上的故事】

王钰杰(16班)

红色的晚霞布满天空,夕阳悬挂于西方,如此温暖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夕阳薰细草,红色映疏帘”的温馨。

这是一家开在一片废弃小屋中的羊汤馆,因为料真味正,深得人们喜爱。

推开那扇破旧的门,一股烟熏火燎的味道扑面迎来。浓郁的汤香,让人垂涎欲滴。盛汤的阿姨看到我,马上把一碗飘着浓香的羊汤放在我的面前。满满的一大碗乳白色的汤汁。在冬天,坐在这里喝上一碗羊汤,喝完出一身热汗,简直就是享受。

其实,我喜欢这里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这里的环境虽然简陋,但总能让人感到一种踏实,一种温馨。

一声轻呼将我们的视线吸引到一位妇女身上,原来是汤汁溅到了那位妇女的手。由于桌子的老化,满碗的羊汤随着桌子的晃动而倾斜溢出。老板娘急匆匆地跑过来,连声向那位妇女道歉。老板也随即赶过来,愧疚地表示这是他的错,希望妇女不要生气。那位妇女却笑道:“没事的,用水冲洗一下就好了。”不知是谁,将一碗水放在了那位妇女的身边。又不知是哪位好心人,将不平的桌面认真地调节了一番。

每人往后走过小小一步,店内和谐如春。你瞧——

老板和老板娘连声道谢。不知是谁高吼了一声:“这不算什么,我们习以为常了,已经把这当成一种乐趣了呢。”

“哈哈……”小屋里传来一阵阵欢笑。

老板羞涩地摸了摸后脑勺,低着头说:“等我以后赚了钱,一定把它修好!”

“别啊,我们就是喜欢现在这个样子……”

走出羊汤馆,晚风吹过,河面上荡起一道道涟漪,夕阳收起了最后一道余晖。尽管我们素不相识,但因为每个人都懂得往后一步的魅力,于是,每个人心里都洋溢着浓浓的幸福。

【篇四:餐桌上的故事】

王荣(16班)

家有圆桌,每逢佳节,便集亲共餐,座客一周,觥筹交错。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大人们在烟熏中大声地谈着什么,不时又举起杯来笑一阵子,桌上的菜被转过来转过去,唯有一盘独守冷落——可怜的午餐肉,边缘都发硬得翘起了,看它旁边的黑胡椒香肠,都见底了呀!想着,便也夹一根到盘子里,把上面的黑胡椒酱先吸个便。

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解下围裙坐在我身边,顺手给我夹了块午餐肉。结果当然毋庸置疑,它在我盘子里躺了很久。

“怎么不喜欢吃午餐肉呀?”妈妈把眼睛一撑大,眉毛抬起,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软乎乎的啊!还没什么味儿。”我用筷子推了推盘里的午餐肉,小声嘟囔。

“诶呦!”妈妈的话匣子又关不住了,“妈小时候可爱吃啦!家里就那么几罐,要拿去卖,你姥姥藏得严严实实的。我和你四姨,管都不管就偷走一罐啦。然后爬的那房顶上,用勺子你一口我一口的,一阵子就吃完了!”

妈妈笑的特别灿烂,那像是童年快乐难言又不屑开口的糗事。我也抿嘴一笑:“姥姥后来就不打你们?”妈妈一拍我的脸应付到:“打呀!但我跑的快呀!”

“哈哈哈哈……”我和弟弟妹妹们终于也混进了这场笑谈会,仿佛听懂了大人们的笑话那样开心。

那就吃一块呗——夹起我盘子里的午餐肉,送进嘴里,好似也有一股丰腴之味,滑进我的肚子里——妈妈那时候的童年可真美好,爬房顶、偷吃,便是久违的幸福,那是多么梦寐以求的儿时日子啊。

不久,人散了,就只剩下杯盘狼藉。在这个道不明来历的时代里,人们好像偏偏只看重华丽的外表,看重奢侈的灯红酒绿,却不辨它是“金玉”还是“败絮”。

从不曾尝试,只凭借印象,怎能领略新的美味呢?

我们几个小朋友分着吃完了一盘子午餐肉,我好像也感觉到妈妈的故事里那种简单的、朴素的、独特的快乐了。

【篇五:餐桌上的故事】

王嘉怡(16班)

清润的晚风从窗户中缓缓吹过,暖黄色的灯光下,是家家户户的晚餐,上演着家家户户的故事。

“那一日在虎牢大摆战场,我与那桃园兄弟论长短……”,电视里播放的是奶奶最喜爱的京剧,和着锣鼓喧天的配乐,剧中人一会儿转着圈,一会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节奏缓慢,就像摇篮曲似的催人睡眠。

那时候我还小,我对京剧的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吃晚饭时听京剧对我是一种折磨,我多次要求奶奶换台,我想听流行歌曲,但奶奶痴迷于京剧,对我的抗议完全置之不理。

喧闹的声音让我感到烦燥,演员咿咿呀呀地唱着,挤眉弄眼,脸上的白粉实在令人不舒服,奶奶推开眼前的碗筷,清清嗓子,用京剧腔道:“且听我跟你讲来——”

不知怎的,奶奶滔滔不绝地跟我讲起京剧来,“京剧是国粹啊,有200多年历史了……”国粹?多么熟悉的词语,到底是什么让老一辈的人如痴如醉呢?我突然好奇了,“京剧分为文戏,武戏,群戏,喜剧名家为了表演逼真,费尽心血,比如梅兰芳为了表演“猛然吃惊”的神态,故意摔花盆,去捕捉夫人吃惊的神态和动作……像《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的唱辞多慢啊,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听到这里,我生平第一次对京剧产生了兴趣,开始缠着奶奶问这问那,直到餐桌上的菜都凉了。

每天,清润的晚风吹过窗户,暖黄色的灯光下,餐桌上的一老一少,一起欣赏着京剧,在那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多么令人痴迷啊,粉墨缤纷,锣鼓铿锵,成为了我和奶奶的最热。

在餐桌上,我爱上了京剧。

“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显风采”,京剧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艺术瑰宝,它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奶奶的京剧不是陈年古董,而是像溪水般与时代一起流向大海,汇聚成未来。

【篇六:餐桌上的故事】

刘胜楠(16班)

说起家庭聚餐,对我们小孩子来说那是忧大于喜啊。

大年初三就是接受灵魂拷问的日子,一大家子亲戚乱哄哄登场了。父母总会叮嘱:“小孩子要最后一个上桌,最后一个下桌,不要猛吃,要照顾别人。”这些礼节,听得我耳朵都长茧子了,我怕的不是这个,怕的是“席间问话”!心里反复念叨,这个饭一定要慢一点到来,快一点过去啊。

随着外婆的喊声,我乖乖地坐在了座位上,偷眼看一下邻座,还好,没有“恐怖人士”。

大人们互相招呼着,“想吃什么自己夹,都是自家人”,我哪敢呢,好吧,听天由命,转盘转在面前了,有什么吃什么。

稍微填了一下肚子,大人们热火朝天聊起来,这时候,小孩子便如同空气一般尴尬的存在,我祈祷着“我是小透明、小透明,别发现我……”手攥在桌子下,连握的一张纸都湿了。

突然,老姨提到了我的名字,我慌忙抬起沉重的头,将手缓慢地放在了餐桌上,面对老姨,露出甜甜的笑容,同时,竖起了耳朵。

“小楠马上中考了,成绩怎么样呢?想上什么样的高中呢?”我最怕的问题如同马蜂一样扑面而来,对于长辈的问话,答好了父母脸上有光,答不好便是给亲戚家孩子涨脸。我“热情”地望着老姨,故作轻松地说:“成绩还好,高中不奢求山大附,尽力考便是了。”这几句话,确是我默练好的,有准备,不怯场,反正每年套路都这样。

老姨没有抓住什么破绽,转头便去问还在上一年级的小表妹:“点点呀,期末考试是双百吗?妈妈有给你报特长班吗?”小表妹蒙了,把无助的眼神投给了小姨,她妈妈急忙救场,“数学有一道小失误没满分,现在的孩子都忙着补文化课呢,哪有时间学特长!”

大舅妈抓住了纰漏,“啊呀!现在的孩子没有一技之长怎么行啊?孩子不懂你也不懂吗?”小姨仿佛对自己的“不合格”不好意思了,连连承诺着“今年一定要给闺女报特长”,大家终于才放心了。老姨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所有的的小孩子在她的注视下,都缩回脖子,仿佛突然矮了一截,我忍不住暗暗发笑。

没有人问自己孩子,老姨兴致勃勃开始了演说,“你们都向哥哥看齐,今年读博了,再过两三年,就能去国外了……”

三舅喝了几口酒,脸上笼上了一层红晕,“来来来,大家去年谁的收入高,报一波……”这个敏感话题,大舅眉飞色舞,“炒股了吗?炒房了吗?”气氛热烈起来,大人们开始谈经济,然后又谈政治,不知怎的,最后竟又说到婚姻上,可怜的大表姐又成了大家关心的“目标”——

“啊,都快30岁了,明年一定要带回男朋友啊!”

大表姐一阵脸红,还来不及说什么,话题又转向了表嫂,

“怎么,还不着急要二胎?现在政策好……”

终是熬出了头,我们几个孩子小跑着躲进卧室,松了口气,互相小眼儿瞪小眼儿,笑了。

听说,生产方式的不同,决定着生活方式,进而决定着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中国式关心”,真是温馨又可怕啊。

《餐桌上的故事满分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