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已经够劳苦了,应该稍稍得到安康了。可见千百年来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生活。可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小康呢?我们家是小康之家吗?标志着我家成为小康家庭的事件和时间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制作了一份“小康家庭问卷”,请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出他们的答案,来解答我的疑惑。
和我预想的一样,关于我们家是否达到小康的问题,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认为,我们家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可是,关于什么样的生活是小康,他们给出的答案可就不一样了。爷爷说,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就是小康。奶奶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才是小康。爸爸说,有房有车才算小康。妈妈说,有钱有时间经常去旅游就是小康。看吧,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不同年龄的人对小康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标准,小康的含义也在发展中不断丰富。
关于我们家成为小康家庭的标志性事件和时间的问题,我的亲人们再次出现了分歧。爷爷奶奶一致认为,我们家的小康是从他们亲手建起房屋开始的,房子能够为家人遮风挡雨,有房子的家庭才能幸福。爸爸却说,我们家的小康是从家里买车的时候开始的,有房有车才算追上时代发展。我却比较赞同妈妈的说法,我们家的小康是从全家第一次外出旅游开始的,只有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双重满足,才是真正的小康。
通过我的小康家庭问卷,我们家集体回顾了这些年来的生活变迁,每一次变化都是在向小康不断迈进。在爷爷的记忆里,家是从住上自己盖的瓦房开始的,瓦房又变成自建楼房,最后拆迁住上了现在的商品房。奶奶回忆起以前用煤球炉生火做饭的点点滴滴,感叹现在做饭有电饭煲、炒菜用上了管道天然气、洗衣全部交给洗衣机,生活真是方便极了。在我的记忆里,家里的电脑从笨重大脑袋的台式机变成了现在一只手就能轻轻拎起的一体机,电视从摆在桌上变成挂到墙上,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我们家的小康步步高。
我和爷爷一起翻看家里的老照片,一张张发黄的照片带着岁月的痕迹向我证明,我们家的小康生活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家里每一个人拼搏出来的。爷爷那一辈从农村来到城市,凭着自己的双手和不怕困难的毅力,一砖一瓦盖起自己的房子,让这个家在城市生了根。爸爸出生在城里,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不断改善我们家的生活设施,使之与时代接轨。而我出生在这个小康之家,正在用心学习,为了实现大学梦而拼搏努力。
以小家映大家,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我家这样的小家庭。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康梦。时代在变化,这些小康梦也在不断发展,标准越来越高,人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小康梦构成了中国梦,中国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家小康,大家富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才实现了今天的小康社会。2020年全面小康,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