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独倚,窗外小雨淅淅沥沥,电视机里嘈嘈杂杂播放着千篇一律的综艺剧集,妹妹坐在电视机前,是不是发出一声大笑,打碎了我对于这个阴雨天的最后一丝幻想。手里捧着略微泛皱的一本《红楼梦》,上一次捧着它已经是三个月前的备考了,看着满本的圈画标记,我不禁问自己:我真的读懂红楼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是满本书的考点标记还是数不胜数的简答题,都不足以成为我读懂红楼的见证。同大多数忙于应试的考生一样,我们将这本书的每一件事情的始末烂熟于心,却忘记了去思考,思考林黛玉的恨,思考贾宝玉痴,还有刘姥姥酒令中包含的深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曲《枉凝眉》将我的思绪再次拉入那一场红楼梦中来,带着初读是草草收场留下的疑惑,我再次翻开那本厚重的书,循着书上的痕迹,寻找这个没落家族最后的遗迹。
抛开应试考试的负担,不再被主要任务的重要性所裹挟,再读红楼,我的目光一下子被心比天高的晴雯吸引了过去。“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正正如大诗人黄庭坚说的那样,明净开朗、雨后初晴,正如晴雯其人率性爽朗,光明磊落。古今中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晴雯般率性可撕扇、洒脱可以反抗抄检的女性形象。而就是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姑娘,奈何怎就“身为下贱”,从不会低三下四讨好主子的她,面对宝玉的脾气性子,毫不阿谀奉承,我也曾试想,若是晴雯有如袭人半分谄媚,是否就不会落得惨死的下场。她藐视王夫人笼络下人所使用的小恩小惠,嘲讽袭人向主子讨好,看到赵姨娘被几个孩子欺负,大感称心,当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袭人等人只听任他们搜检,但是晴雯却“挽着头发闯进来,豁朗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而且痛骂狗仗人势的王善保。
但是这样公然的反抗,却无疑会遭到报复。所以当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还被硬从炕上拉下来,撵出了大观园,晴雯当晚便悲惨地死去了。
曹雪芹将晴雯置于副册的首位,是有心安排的,他对晴雯的特殊感情,是将一股子骨气都放在了晴雯身上,晴雯的一生,是曹雪芹夹带着对社会的批判,和着血泪写成的!
再读红楼,抛却对于宝黛钗三人的执念,我潜心于挖掘晴雯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姑娘,她高傲,她倔强,她不卑不亢,骨子里藏着每个女孩最真实的那一面,她受人欺凌却不服输,寒冬夜病补雀金裘,这份真心,岂非我等不能觉察?再读红楼,我视晴雯如跨越时空的另一个自己,我们在时空的两端呼唤,乞求得到她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