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浩荡荡的湍流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不为泥沙而阻,不被坚岩所挡,只是流入大海。它们横冲直撞,流往一切可触及的地方,却不知倘若回头看向来路,有多少竟是自己曾不需多走的。曾经的自己,只会盲目地渴望,盲目地向前。
人也是这般。我们总是寻求着当下自己所痴迷所渴求的,即使对于自己而言它所具有的价值只是一瞬的,可欲望总会驱使着人一往无前地去追逐。真正认清自己所能长远拥有的,人方才可以在返璞归真中+寻到恒远的宁静,而非热度退却后的懊悔。
人对于外物的需要促使着他们为之奔走,以至于为其耗费毕生心血也在所不辞。自然,这一方面推动了智慧结晶的凝结,使文明的成长繁荣日趋成熟,但隐藏于光鲜外表下的弊端也展露无遗,人容易为需要所蒙蔽双眼。
无数人在人间走一遭,一生却沉论于对一些需求的渴望中,财富,权利,社会地位等等。而对于这一些欲望无止境的追寻往往使人在日久天长之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卑劣本性,甚至于不择手段。吴三桂留起长辫,带领着清军入关扫灭了残存的明军。他无非是推动了历史下的改朝换代,但根本上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步步向上爬。他做到了,却在一切繁华烟消云散后留下了世人所铭记的叛国罪名。苏东坡为朝野小人诽谤所害而流放边陲,不单单只是因为他的过于优秀和豪放不知内敛,更有的是那些为嫉妒心驱使的小人们的攻击。他们因为苏轼有了自己达不到的高度和难以企及的才华而红了眼,选择了迫害。一切只是源于他们对于欲望的荒谬追寻。
那些为功名利禄穷尽一生的人只是寻找着自己所向往的,却绝非人真正所需要的。孔子为代表的孺家里思想流传至今,它关于道德和品质的观点让人受用至今,甚至成为了文化繁荣的基石。但孺家过于强调的“入世”却给了人错误的想法。他们强调的是人为官抒发自己的广远报负与胸怀,但无意间让人过于强化了名与利的存在,那些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就是对于需要的追寻误入歧途。
人所应该追寻的而非身外之物的怎样的繁华,而是要把目光放至长远,更多地去追寻探索精神和心灵上的需要,方才是令人受益匪浅的。世间的荣华富贵也许会在一瞬间化为子虚乌有,但当人对于心灵的宁静与祥和有了渴望并付诸努力,有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谛探寻,那么即使是外物再如何的贫简,心中拥有真正的力量仍能给人温暖。
返璞归真之间,人方才得以认清自己所需要的,不为那些外在所累,而真正看见心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