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写文化的高二作文
编者按:如果大家觉得内容不错,记得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哦!内容简介: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 有兴趣就读继续看完以下内容吧!
欢迎同学们阅读《1000字写文化的高二作文》,此文由作文网小编精心推荐,欢迎学习交流!
范文一:传统文化的忧思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亡。
我们在不断努力着,努力探寻着那正在消逝的中华古文化。如众所知,世界的四大文明:古中华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有的早已被滚滚黄沙吞没,遗失在了黄沙之中;有的已失传于那纷飞的汹汹战火中,留剩一片狼藉,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饱经五千年的风霜还能屹立于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古代文人的峨冠零落成泥后,一杆竹管笔的涂画,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让人从心底发出震撼。这不得不表明:它是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任何悠久的文化都无法取代的。上下五千年,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努力,中华文化终得以延绵于世。梦回大唐,大唐无边,可见那遗留的韵美诗篇。纵横九千里,大爱无边,拨动心弦可听见,那绚烂的词言。这就是繁荣昌盛的大唐文化,能驾驭如此瑰丽色彩的中华古文化,能让人每一寸筋骨都为之翻腾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时代,也总有过这样一个文明昌盛的时代。
终于有些灰黯了,天空中有了些灰蒙。郁孤台边,只有辛弃疾在挑灯看剑,美妙的歌声已稍显孤独。苏轼和陶渊明相呼应。大宋国土正走向下坡的颓废。被程朱处理学的层云笼罩,但仍不发清丽,只是文化已经少见浑厚的气势与风格。色彩中也再难寻到明丽的文化,应该是明清的,天空完全被乌云所密布。封建儒家思想空前强大,君臣父子的严格封建制度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民的思想,扼杀了创新发展的萌芽,为今后的发展画上了句号。
华夏文化还驰骋在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在康乾盛世下的文化,却更显凄迷。五四战争后,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在商品经济和物质丰富的潮流下,我们的文化更显黯淡,像被利用过的废品被我们遗忘在铺满灰尘的角落,那样渺小,被人们漠视。在这个时候,有一群人打着发扬传统文化的旗号,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将学术娱乐化、庸俗化。有人曾讽刺说:“书店里销量最好的是《品三国》和《论语心得》,而《三国》和《论语》却无人问津,早已在我们的脑后淡化。
这是一种悲哀,但有一天,连《品三国》都无人看时,那岂不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巨大悲哀?
曾经数人称赞的中华古文化,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看来,无非只是乏味儿的文言文,可他们可曾记得如今的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若不是有文言文一步步的指导,那怎会有今天的成就?
中华古文化是值得让我们赞扬的、骄傲的,而不是让它随波逐流,我们应该传承这悠久的文化历史,让它发扬光大。
夕阳西下,中华古文化像远处的红霞愈发红艳,那是民族的荣耀也是明天的希望!
范文二:不断创新,打造独特文化
日前,中央文化部门的一纸“限唱令”,给成堆的歌唱选秀节目泼上了一盆冷水。冷静之后,一些电视台纷纷推出具有新鲜气息的节目,吸引人们的眼球。为此,就出现了一个结论:娱乐并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乐趣,要提高收视率,就必须用好文化的发展平台。所以,发展好文化,就要不断创新,打造独特文化。
与时俱进,守住国际中的文化地位。最近,韩剧在我国流传甚广,绝大部分国民每晚都在追韩剧。在微博上,不少帖子都是人们对韩星的追捧。对此,人们不得不感到疑惑:韩剧为何能在我国如此受欢迎呢?为何中国大陆的戏剧就犹如被“踢出局”呢?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连党的一位高级领导人也坦言自己也看过最近一部比较火的韩剧,也感觉剧情的确挺吸引。而且,他也提到,中国在文化上也要借鉴韩国的先进做法,跟上潮流,打造富有特色的主流文化。其实,许多人也觉得中国文化过于保守,才会渐渐不受喜爱。因此,中国要发展好自己的主流文化,就必须与时俱进,跟上脚步,守住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文化需符合社会潮流,才能受到欢迎。最近,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节目与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节目不是很火热吗?在春节的黄金时段,电视上总少不了它们的热播,就连是重播,观众们也照样追捧。追根到底,它们就是符合了社会潮流,贴近群众生活,才会如此受到热捧。特别是《最强大脑》节目,就是发掘出了有超强脑部功能的人才,并以此为亮点,才会让观众受到震撼,才能如此受欢迎。
实现文化的大繁荣,更需擦亮自己的品牌。其实,中国在这方面也还是占有优势的。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完全为实现我国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就例如央视一些搜寻国宝的历史节目,就是用镜头带着观众到许多地区去寻宝,或者了解历代王朝的一些离奇事情,让人们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这一类节目,也是受到很多人的热捧的,特别是老一辈。这些节目,甚至还流传到海外,吸引了老外的眼球。国外的一些史学家也纷纷来到中国,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类节目,正是借助了自己的优势,向国际展现了自己的亮丽名片,擦亮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其实,中国的文化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就能稳中求进。文化是一个大舞台,中国在这个大舞台上就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要守住自己的位置。要做到这样,就必须进行创新,必须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的潮流,同时还要不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新当中。只有做到这样,才算是真正用好了文化的发展平台,才能真正打造独特的文化,实现质的飞跃!
范文三:文化情感
一说到中国的文化,我想到的是唐朝的瓷器。在中国,唐朝瓷器代表的不仅仅是美丽与细腻,更述说着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辉煌鼎盛。在国外,唐朝瓷器名扬天下,几乎是中国的代名词,China就是瓷器的英译。许多华人华侨的家里都有几件来自故乡的陶瓷工艺品。这似乎成了联系祖国和自己的桥梁,一种文化情感的寄托。文化情感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对祖国,对家乡一脉相承的文化的认可,欣赏与感悟,从而自我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内在情感。
我一直认为,内在的文化情感是一种外在散发的气质,每个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感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内涵。那次北京之行则更加使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南锣鼓巷自由活动时,我好奇的走进了一家挤满了游客的陶瓷作坊,里面有许多工艺精湛的陶瓷,游客们的议论声,导游的介绍及买家的议价声不绝于耳。唯有一位大师在潜心制作一套红瓷,他描得很慢,很细,那个红瓷仿佛就是他的孩子,他轻柔地抚摸着孩子吹弹可破的肌肤,生怕伤到了他。至今那位大师的背影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任凭岁月冲刷,时光变迁,久久不能抹去。这位大师的内心中一定是有着强烈的文化情感,一种对瓷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爱。文化情感可以使一个人倾注其毕生的心血去浇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使一个人稳重自持,气质典雅清淡。仿佛已历经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冲刷与洗礼。
其实,世间最美好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来自真情,人与其物有深深浅浅的缘分,并非人因物贵,而是物因人贵。但是,过分的物质追求已令一些文化情感与之背道而驰。景德镇一直是中国的制瓷重镇,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总产量突破200亿元。然而,正常的渠道是无法消费如此庞大的产量,官场里的生意才是消费的主流,“雅贿”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支撑着景德镇庞大的市场。“这市场太浮躁了,大师们都不在意瓷器本身的好坏,只在意价钱,大多是应酬之作。”一位官窑的工作人员说道。确实,景德镇最负盛名的72道工序已经很少有人再用,这72道工序就是一种文化情感的释放与表达,如今大家都是在买来白胎在上面作画,画什么都像人民币!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爱这片土地,也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与物。瓷器与我从小结缘,我在其中静静地感受着古人们表达的强烈的文化情感,同时也滋润着我的内心,使之沉淀,过滤,少些杂质,多些纯粹的东西。文化情感应该人皆有之,这是一种严谨的态度,一剂可以端正人生观,价值观的良药。尤其是在当今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我们更加应该培养自己的文化情感,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对文化的认知度,增强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华传统的认同与归属感。让文化情感在自己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带着这份文化情感去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生活。
范文四:挖掘文化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进入一个循环圈,读书为考大学,考大学为找工作,找工作为赚钱,结婚,生孩子为了更好地完成这循环圈,读书便变得功利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中国产生不了文化伟人的原因。当学习只是纯粹出于功利性的目的,没有纯粹为精神创作做研究是很难有文化伟人的,而纯粹为精神创作便是要挖掘文化的价值。
挖掘文化的价值,是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对一种文化深入理解,才能真正明白文化的真正含义。若只是功利性地去阅读某篇文章,学习某样知识,是不可能真正深入理解某种文化,不可能明白它的真正含义,更不可能挖掘出它的价值。正如余秋雨的《道士塔》,王道士为蝇头小利便随意地变卖宝物,因不喜欢壁画而随意将其粉刷可见没有对文化的深入理解,没有明白这种文化的真正含义,不单止挖掘不出文化的价值,甚至会破坏了一处文化遗迹。余秋雨的一句“我好恨”怎能抒发完心中的悲伤愤恨。王道士的所作所为也许就是不重视文化价值教育,政府管理不力的悲哀。这事一个时代所造成的。而如今,我们更担心的是现代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功利性学习,无疑会导致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深入,难以出文化伟人,难以挖掘中国文化价值。所以,要挖掘文化的价值,还需摒弃文化功利价值体系,专心对某种文化深入理解。
挖掘文化的价值,是纯粹精神创作的必要步骤。若要研究一种文化,必须要深入挖掘其本质,这是纯粹精神创作所必需的步骤。当你真正走入某种文化,真正体会挖掘到他的价值,才有可能对其进行纯粹的精神创作。正如莫言,中国第一位诺奖得主,他从小就沉浸于东北高密乡的文化氛围内,深入挖掘了高密乡的`文化价值,并对此进行了创作,终因《蛙》而闻名世界。由此可见,要纯粹地进行精神创作,就必须要深入挖掘文化价值,不能带有任何功利心,只是纯粹地去研究创作,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文化伟人。挖掘文化的价值,是纯粹精神创作的必要。
挖掘文化的价值,需要有文化研究精神。当今中国出不了文化大家也许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对文化研究的精神。学生功利地考试,成人用功利标准去追求精神生活。这诚然是不能挖掘出文化的价值的,就更不可能出现纯粹的精神创作了。比起现在,上世纪初的一拨人才很具有文化研究精神,如梁淑俱,林语堂,钱穆等,他们有深厚的国文功底,又有认真专注研究文化的精神,所以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价值研究挖掘才能进入很深的程度。文化研究精神是挖掘文化价值的必需品。若没有刻苦专注的文化探索精神,何来动力挖掘文化价值,何来动力进行纯粹的精神创作?所以说挖掘文化价值需要文化研究精神。
若想从根本打破当今青年对人生圆圈式的观念,改变他们功利衡量的标准,就需要文化研究精神,去挖掘文化价值,去纯粹进行精神创作。
范文五:被遗忘的文化
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同飘荡于千年的精灵,幽然出现,熠熠发光。这就是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文化。《诗经》305首诗歌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中国文化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又有了《离骚》的诞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然而也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一同沉入汨罗江;“一道天光射向光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苏轼。这一切,都是宝贵的中国文化,如黄金般宝贵。
然而,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开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承迎合了庸俗。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已被商品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井冈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淹没。那些曾经如此辉煌的东西如今离我们越来越远。庸俗铺天盖地的袭来。高雅悄无声息的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功利来衡量精神生活。有人说,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听周杰伦的越来越多,听贝多芬的人越来越少。塞满书包的是卡通,堆满床头的是言情、武侠;高高挂在书架的是《诗经》,尘封虫蛀是《巴黎圣母院》。文化正离我们而去。不,是我们离文化而去。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已不再值得骄傲,不识贝克汉姆的被嘲笑;谈到流行歌曲便滔滔不绝,说起那段沧桑的历史却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点一滴的遗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们的生活。鉴赏诗文,游览古迹成为那些学者和专家的工作;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被看成战争年代纪念品。
可是,这又能怪谁?电视报纸播放的是什么?街头讨论的是什么?杂志刊登的是什么?为了建商业步行街,把烈士陵园拆了;为了整顿市容市貌把当年的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墙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而我们却还在为这些“杰作”而感到自豪!
被遗忘的文化在悄悄哭泣!所以苏醒吧,中国人们,甚至世界人们!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那些被遗忘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用闲情逸致去揣摩那“百僧推月下门”究竟用“推”好还是“敲”更合适,而不是不屑!我们要摒弃文化功用价值体系,用真诚的态度去追求精神生活,把精神价值、独立自由的文化选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用学到的文化知识来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而不是当作获得物质生活的工具。要提高对文化的注重力,去热爱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追求文化,思考人生。这样,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追求文化的学者便不再孤单,巩固文化的支柱越来越高大坚硬,那文化便会深入人心,不再被遗忘,而是流传下去。
回来吧!被遗忘的文化!
非常感谢大家阅读《1000字写文化的高二作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