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佛系青年”一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潮流。打着“无欲无求,淡泊名利”旗号的佛系,一时间成为许多青年争相标榜的标签,究其背后,不难看出一批人在追梦道路上失败之后消极避世的态度。我们本是少年,没有复杂的社会阅历,作为涉世未深的人,如何理解所谓淡泊和所谓超然?平凡也许是很好的人生归宿,但它不是身为少年的我们应该考虑的。少年二字,本就不属于平凡。我想,远大的志向是少年之心的核心,是铸就成功的基石,更是人生大道的起点。
《人生七年》之中,导演每隔七年采访几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叫尼克,出身于农村家庭,他怀着改变命运的大志和满腔的热血,走出了小家,21岁时考入牛津大学,28岁时成为博士。回顾尼克的人生轨迹,梦想在他今日的成就中占了不少的比重,马斯顿有言“发现你真正想要的,这可以让你不再追风捕蝶,并开始接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尼克没有显赫的家世,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天赐的良机,但是他从未将自己定义为注定平凡的人,身为少年,尼克抓住了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树立了自己的大志。这份志向驱使着他前进。最终登上了不一样的平台,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倘若他止步农田,自视为是芸芸众生之一,他还能走到这一步吗?躬耕田地的陈胜也是同样,他口中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无关出身,这是他心中所求,是使他不甘于现状的志向。
今天有志向,明天才有未来。远大的志向是成功的源头,志存高远是驱使人奋进的最佳助推,古往今来许多英雄因此造就。讲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抗金猛将岳飞便是如此;写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开国主席毛泽东也是如此;即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也不可否认为一代枭雄。我们本是少年,难道心中大志还不如英雄暮年吗?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亚历山大大帝,16岁代父管理马其顿,18岁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全歼希腊最强军队,年少有为并非不可为啊!
远大的志向是成就这些英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高远的志向使他们克服懒惰,整装待发;使他们能够披荆斩棘,自舔伤疤;使他们能够找到一座灯塔,从而跨越浪涛之大。最终站在高山之巅的人往往会发现,那些自视为超然物外之辈,其实是逃避了人生,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的人。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单单志存高远是肯定不够的。如果只是心高气傲,自命不凡,怎么可能怀有负重前行的心态呢?如果空有大志,光说不做,怎么可能接近梦想所在之处呢?如果不愿努力,仅仅高喊口号,怎么可能从芸芸众生之中走出来呢?如果半途而废,甘心认输,怎么可能登上人生的高峰呢?
所以志向不是挂在嘴边的,梦想不是当摆设的,如果一个人的缺少能力和决心,又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历练自己,使自己向梦想靠近,那么,梦想只会成为空想,志向只会成为空谈。嘴上喊着空泛的口号,却又不肯在实际行动中迈出一步,即便拥有远大的理想,这类人也远不如那些在平凡岗位上辛勤付出的人。当梦想成为了空洞的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初入社会,马云立志要让买卖不再困难;年少创业,乔布斯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年轻是逐梦的资本,也是逐梦的通行证,尼采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就是要求我们志存高远,满怀期望吗?
李白诗云:“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我想用这首诗和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