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睁睁看着竹林七贤于清谈饮酒中埋没才华,恣意荒唐的行径中透着消极空虚。看似归隐竹林清心寡欲,实则毫无杂念了吗?
我以为非也。若是真的清心宁静,即使于喧嚣市井之中亦可不染分毫。事实是,这不过是消极避世的一种逃遁之法。
一如当下某些鼓吹“佛系”的当代青年,每日不问世事,看似超脱怡然,以“看破红尘”为保护罩,实则不思进取,颓废懒惰。轻飘飘一下清空,将与外界的万千联系一并斩断,更将生活的全部意义埋葬。“清空”状态下,是空虚的躯体与涸辙的思维,是愚昧流离的灵魂。
《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曰:“云空未必空。”她看似清心寡欲,洁净超然,日日于栊翠庵中修行,可她真的都空了吗?未必!她仍有一缕尘心,系于贾宝玉身上,因阻隔深深而无奈掩藏。试问鼓吹所谓佛系之人,有谁能真正做到无欲无嗔呢?所谓“清空”之状态真的是人生的大乘之境了吗?
若真的如此,试想一下当周围的人都以“清空”之态学习,切断交流,那考试选拔的意义何在?假如生产生活中各个环节的人都以空心应对,基础的物质生活该如何保障?假如一个国家的人都如此“清空”,恐怕未来堪忧。
由此,“清空”之态并不如论调中宣扬的那么美好,撕去那层浅薄的皮囊,内里其实空空荡荡。此番观念,应该唾弃抛掷。
其实,纵然世间荒唐纷繁污浊不堪,纵然浮沉社会举步维艰,我们依旧可以以恬淡清远之心自若应对所有灯红酒绿万象百态。我们可以知世故,但不必世故。正如薛宝钗,她通晓人情却不流于市侩,也不像妙玉般过分追求高洁,她心间自有云白山青,清明澄净。
这未尝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不必清空身边所有的纷繁丝缕。于市井之间穿行游赏,于无情都市之中自得其味,世俗的琐碎不会绊住脚下轻盈的步履,人情的曲折亦不会束缚飞往高处的翅膀。从未完全清空,心有岸芷汀兰。
吾心清明,则世间皆在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