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汉字的构造来看,“人”是由一撇一捺所支撑起来的。这之中,是否蕴藏着某种道理,是否在告诉着我们,前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意味着“人”永远是站立的形象?答案是肯定的。
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面对人生,战直了做人。因为人,是世界上唯一站直了生活的动物。
孔子站直了做人,编著了《春秋》,周文王站直了做人,推演了《周易》,左丘明站直了做人,写出了《国语》,孙膑站直了做人,编著了《兵法》……我们的前辈,以他们的人生向我们诉说:面对人生,站直了做人。
屈原面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状况,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同流合污、苟且偷生,这种坚持真理、至死不渝的人生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赞颂吗?司马迁“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他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衡量,终于超脱了“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考验人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这种不畏艰险,毅然决然的生的抉择,难道不值得我们用生命去歌颂吗?
尼采说:“乞丐——是那种否定一切事物价值的人,那种否定一切事物价值的人,那种做任何工作还是一样抱怨的人。”
那些年轻且四肢健全的乞者留连人群,伸出肮脏的手掌,呆滞的目光下暗藏的是贪婪的心,紧紧地盯着那泛滥的同情心,那张混浊且写满贪婪的脸,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厌恶,没有理由,因为他们可以,他们有能力生存下去,因为他并不知道,每一次的伸手,都意味着他正在逐渐失去站直的权利。
没有了梦想,可以在不断追寻中重新拾回,可没有了灵魂,人是无法站起来的。因为他,早已失去了脊梁,连本质都失去了,如何站立?又如何称其为人?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弯曲自己的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