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年华似水匆匆,多少物事已非,坚持不变的,仍然是心中那个最初的文学梦。
记得小的时候,性格内向的我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到处疯玩,更多的是待在家里静静看书,从此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那时我只是挑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来看,对诸如外国文学之类的涉猎很少。因此,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小到一首诗歌,大到一部厚厚的小说,便形成了我对文学的最初印象——含蓄典雅的美。这一理解不仅是我对文学的基本概念,也形成了我自己的文字风格,在我闲暇所写的那些散文中,随处可见古典意象的渗透和点染。
基于对文学的钟爱,我在高中分文理科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在这里,我有着一帮志同道合的文友,我们一起分享看到的好文章、好诗词,一起讨论有趣的历史人物典故,有时候还牛刀小试,自己填词作诗,不亦乐乎。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我更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我要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对文学、对美的理解。在学校岚光文学社举办的一次“美在我身边”征文大赛中,我所写的《美的感悟》荣获了一等奖,还发表在文学刊物《三角洲》杂志上。这篇文章淋漓尽致地道出了我对美的全新感悟:“美是无拘无束、无定无向的,它不分季节、不分形式,只要用心灵去和身边的事物交流,你就会发现美存在于时时处处。”我坚信,是文学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我如何在熙熙攘攘的繁华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栖息之所,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与淡泊。
也许我的人生道路在那些瑰丽的古典诗词打动我心的时候便早已注定,大学我选择了向往已久的中文系。遨游在在这个比高中文科班更广阔的空间里,我有了更为系统学习文学知识的时间和条件,课堂上跟着老师“上下五千年”地畅游一番,下课后便与同学去图书馆中“搜金寻宝”。那段时光因为有了对文学的喜爱和梦想而变得不再单调,枯燥的课业负担也变得不再沉重。记得有一个老师上课从来不带讲义,常常只端着一个茶杯走进教室,一开讲就是两个钟头滔滔不绝,我们在下面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当时真的好羡慕他一肚子的好学问,简直就是一个文学聚宝盆。也正是这些好老师,将他们的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才让我们得以领略到文学殿堂里无尽知识宝库的魅力。在中文系的四年大学生活使我受益匪浅,既丰富了我的文学素养,又陶冶了我的古典情操。
大学毕业,我顺理成章地做了一名语文教师。虽然没有像儿时所梦想的那样成为妙笔生花的作家,可是当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多少弥补了这个遗憾。学以致用,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延续了文学的生命,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欣赏文学,让更多双眼睛去发现这世界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比那种终日埋头写作的职业更有价值。而且在这些学生中还能发掘不少好苗子,看到他们,就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多么令人欣慰!
我相信,文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梦想与现实虽有距离,但最初的梦想始终不会改变。“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点点滴滴,尽上心头,自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