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就连平时从不关注慈善事业的人,恐怕也常听说红十字会的消息了。因为,现在的郭美美,比红十字会更“红”。
不顾红十字会的信誉与形象,郭美美炫富一夜蹿红,然而这顶住潮水一般的骂名“坚强”地蹿红,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和荣光,亦没有众人的尊敬与嘉许,反而尊严尽失,为人不齿。可见,此为浮夸虚名,莫为之狂。
为名而狂,俨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成名的诱惑如同强力的漩涡,席卷吞噬了世间多少人那羡慕渴求之心,前赴后继为名狂,不惜代价换浮名。流芳百世可喜,遗臭万年也成。就连震撼世界的文学家王尔德,在大学毕业前也曾对同学说:“我迟早要成名的,没有美名也有恶名在。”争先恐后,为名而狂。
这种现象行成的原因,在于如今快节奏而高质量的生活为追名逐利的滋长提供了温床。浮华的社会除了带给人眼花缭乱的物质享受外,也悄悄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人们以为成了名就成了世界的焦点,成了名就一片风光无限。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人们区分和对待不同名声的态度是决定问题的关键,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都能让人铭记,然而其意义和价值却相差甚远。一个是万人追捧的焦点,一个是世人唾弃的对象,当一个人不再尊重自己的人格,毫不吝啬地将它拿来换取了名气,那么他得到的,必然只会是污浊的虚名,更不可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和尊重。在奢靡与浮华的包围下,他们在人天性的欲望中迷失了方向,一心只想出名,不计后果得失,只落得身败名裂,竹篮打水一场空。此等虚名,何必苦苦追寻、为之疯狂?
虚名无益,然而名声就真是可遇而不可追的么?也不尽然。美名才是我们真正应当努力的方向。
真正的美名,不是蝇逐腐肉一般追来的,而是长期的努力与艰辛一点一点浇灌出来的。成名,意味着对曾经成绩的肯定,意味着对后来者激励的表率,也意味着将来的一举一动都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化学家屠呦呦在几十年辛苦的钻研后,终于发明出了挽救全球百万人生命的抗疟药物,近日荣获拉斯科临床医学院奖,杨名世界。这种名声,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与至高无上的荣耀,更是对当下埋头苦干的研究学者的激励。相反,如果名声是自己费尽心思不惜代价得到的,恐怕也只会是一种心灵的拘束与焦灼,成为无形的负担和枷锁。
那么,面对美名的召唤,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应当明白,成名就像走钢丝,站在万人之上让人仰望,但稍不留神就可能粉身碎骨,应当对自己的言行多加约束,方有资格拥有美誉之名。其次,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理想,端正对名声的态度,想成名并非坏事,也能够化为鼓舞人斗志的精神力量。多一份勤奋与努力,少一分功利也急切,不骄不躁,稳扎稳打,不求名来名自扬。
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莫为虚名狂,为美名奋进吧!当你摒弃美名而狂于虚名的时候,停下来问一问自己:难道,我要做下一个“郭美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