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讲“能静能退,乃真正法器。”我想能理解为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就是妥协二字。妥协应该是有智慧的妥协,审时度势的妥协。
水是有灵魂的精灵,要她方她就方,令她圆它就圆,不和容器叫板——这是她的妥协。她不和大地抗争,只是顺其自然地静默流淌,这是放弃了吗?不。看那圆滑透亮的鹅卵石,那是水抗争的痕迹;看那改到的黄河,那是河水愤怒的发泄;看那被侵蚀的河床,那是流水留下的踪迹。水选择了妥协,但是她也让胁迫她的人付出了代价。
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其不屈服,忍辱负重的精神完美的诠释了妥协二字的精髓。他甘做吴王夫差的牛马,舂米推磨,凭的是什么?是他能屈能伸的精神,最后的奇兵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就像水一样,妥协让他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说,妥协也像水一样灵动。
同样著名的胜利是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假如不是廉颇的妥协,哪里来的将相和,有哪里来的赵国一段时间的强盛呢?
我们在面对一些危难之时,妥协之余还得有一种如虹的气势,这是一种阴柔气质,是一种阳刚的气度。说它阳刚,是要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初衷,明白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表面上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实际上暗地里则是在养精蓄锐,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战略。我们要把这样的目的埋藏在心底,抓住时机再蓬勃而发所谓阴柔的气质,就是选择妥协时的“无怨无悔”,即是像水一般的灵动。
为什么在北方多雪的地方总是有较多的松树较少的柏树呢?因为松树懂得妥协,它子骨子里就有一种妥协的韧性,它柔软并略带坚强的枝条,细如针的叶片为它选择性的承担自己所能承受的负载提供了可能。漫天袭来的大雪在这筛子一般的叶间也只能无奈的伏在松树脚下,松树任其千刮万压,我自岿然不动。与此相比的柏树就少了这样的智慧。虽然它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表彰,但是有时候适当的委屈自己,拐个弯子岂不是更好?
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能眼前的困难暂时无法得到解决,但它并不代表永远无解,也许只是时候未到。这样,等待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放过它,以后再说,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也许这就是致胜的法宝。
学会妥协,可以让我们生存下去,也可以给我们时间好好思考,也可以让我们像凤凰涅槃一般重获新的认识,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