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惯以物产来代指一个地方。如提到陶瓷会想到景德镇,提到苹果会想到烟台。更有不少干脆以物产嵌地名的例子,如山东枣庄、安徽铜陵。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产跨越时间,深耕于空间,在人们心目中仿佛建起了坐标系。
家乡德清素以“茶竹之地”著称。中国有六大茶系,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黄茶等,黄茶中就有一款颇具特色的代表——“莫干黄芽”。
其色泽绿润微黄,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农醇厚,虽属小众茶,但实为茶中佳品,在浙省名茶评比中仅次于西湖龙井茶、径山茶。据清道光《武康县志》载,茶产莫干山巅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诗僧秋谭的绝句在当地更是耳熟能详:“峰头云湿地含雨,溪口泉香尽带花。正是天池谷雨后。松荫十里卖茶家。”
莫干黄芽的历史可谓悠久,茶农们世代守护匠心。通常祖上以茶营生,子孙也会承其业,数不清的种茶、采茶、制茶技巧在老一辈与年轻一辈之间口口相传,经杀青、轻揉、渥堆、炒二青、烘焙、干燥、过筛等传统工序,制出来的茶叶色郁味鲜,逐渐形成了今日合理高效的产业流程。即使在新时代的今天,德清茶农也坚信亲手用心制出来的茶叶要优于冰冷冷的工业机器制的茶叶,始终亲力亲为,全程参与。莫干黄芽之所以极富盛名,少不了莫干山优越的自然环境,更少不了茶农们融入了茶叶的那份认真、细心。
技术如此,文化亦然。由茶衍生出来的茶文化在时间的沉淀下愈积愈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地方都有与茶相关的传统习俗。茶水如男女结婚,在行礼后新郎新娘要奉上香茗,以侍双方父母。茶水一杯,夫妻一辈,双亲品过茶后,还会摸出见仪(俗称拜见钱),放在茶盘上,仪式才算结束。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户向四邻敬茶。与茶相关的习俗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融进了每一个德清人的血肉中。
于是打小在这儿长大的人无不受了茶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属于茶的那份沉静闲适。如果有外地人初临德清,定会惊诧于这片土地上的人那出奇的和睦。邻里间充满了平常人家柴米油盐的朴素,即使偶尔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也都只是恰到好处的小吵怡情,在不惊不扰中便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个地方能有这般的情境,除了茶文化的浸润,想不出还有别的缘故。
与“和”想呼应的是德清的“慢”。待人有礼,处事有节,生活有温度,无论是天性顽皮的孩童,还是白发垂暮的老人,遇上天大的事皆只讲一个“缓”字。因为他们明白世事的道理就像煮茶一样,叶片从浮到沉,由卷至舒,需经得起高温熬,脚踏实地,度得过难关,才能把事做成。
远游的德清儿女在异乡时,胸中会因莫干黄芽四个字而涌起一阵暖流,产生强大的归属感,这是因为莫干黄芽是他们故乡的风物,在海外的中华儿女每尝到茶,总会想起自己的祖国来。这类由特产思及某个有特殊意义的地域的现象,共同反映了“象征”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
细观茶文化,可窥见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之所在。传统的道德人文浸润在一杯香郁的清茶中,悠远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