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又是一度月圆。
一张纸,刚写下前唐的雁落平沙,又浮满了晚清的紫蓼渔歌……
一缕风,刚吹过暮春的轻烟残月,又吹来深秋的白荻严霜……
岁月在轮回,人生在漂逝,多少人为了寻觅快乐,驾着扁舟在生命的长河里徜徉。
很多人都说快乐与自己无缘,都说快乐像一阵风,当感觉到时它已经从身边溜走了;它又像天上的流星,在苍穹留下转瞬即逝的璀璨。你带着这样的想法在生命的长河里徜徉,快乐好像游离在生命之外,你的生活无法显现出光彩。生活其实很简单,不要认为每天都是那么的平凡和相似,其实我们只要选对了思维方式,便可轻易破译快乐的密码,感悟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庸人总认为“过了这村儿,就再没有这店儿”,是千古绝唱,于是就只能在稍纵即逝的机遇旁唉声叹气悲观失望;睿智者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恒定与赤诚,于是就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体味到为人应有的快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仕途不顺时,他沉寂了吗?“长安市上酒家眠”,他能用不同的思维来看待,对往事视作云烟,最终造就了他的浪漫情怀。倘若要李白再度折回,他还会遍访名山,快乐无比吗?
贝多芬耳朵失聪后,当别人问他是否感到痛苦,他说:“不,我很快乐,我仅仅失去身体的六分之一,我还有眼、鼻、嘴、手、脚。”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快乐的概念。
和贝多芬一样,爱因斯坦虽然也逃不出日常生活的平庸和重复,但他也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只从创造中来,而且不只乐在得到成果,更在于探索真善美的发现、发明、创作的过程本身,这才是快乐伴随一生并将不朽的原因所在。爱因斯坦化作相对论了,贝多芬化作命运交响曲了,他们忘了自我,把灵魂留在亿万人的福祉和快乐中,他们难道不是最快乐的人吗?
高尚的思维创造永恒的快乐。
改变思维方式并不是意味着用阿Q的胜利法来占有快乐。难道你能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再去官场混一混,转换思维方式去同流合污,那绝非陶君所愿。思维方式的有的放矢,是快乐的裁判长。
我们生活,因为我们有思维,我们快乐,更因为我们有思维,把握我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吧,因为思维可以解读快乐,是破译快乐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