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高考作文合集七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 篇1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主动写作,也有被动写作。古今中外的好,多半是主动写作,大多是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有感而发、率性而为的。从纯理性的角度说,写作是生命的表达。因为限定题目、限定时间、限定字数,现场又很严肃,加上阅卷速度很快,这就决定了它跟平时自由写作不同的特殊性。当然,如果你平时的生活和知识积累比较丰富,表达基本功又很好,那么不管有何种拘束,只要你心里平静、发挥正常,你照样能写出好。问题是,不少同学不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却想取得好成绩,那就不现实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分析,参考成功考生的经验,如果你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那你还是能有所提高的。
我先告诉你,阅卷老师普遍都喜欢这样的:标题醒目,开头精彩,形式新颖,题材鲜活,立意深刻,结尾点题,语言优美,书写工整。全部做到这八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你至少应具备其中三条。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分别作些说明,其中有些建议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内容
材料:
(1)自我,如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等。
(2)家庭,如父母亲情,生活情趣,等等。
(3)社会,如社区生活,村镇新事,等等。
(4)阅读,如历史文学,天文地理,等等。
2.选材原则:
(1)多选有细节的小故事,少选泛泛的大事件。
(2)多选贴近现实的,少选古代历史的。
(3)多选亲身经历的,少选道听途说的。
(4)多选正面积极的,少选反面消极的。
(5)多选独特个性的,少选普遍熟悉的。
3.思考的角度:
(1)可以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见立意的相反方向去思考。一般人都说:“逆境出人才。”你可以说:“逆境不一定出人才,逆境首先是摧残人才。”多数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可以说:“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失败后不吸取教训,重蹈覆辙,仍将失败。”大家公认:“知识就是力量。”你可以说:“知识本身并没有力量,只有把知识用之造福人类的实践才产生力量。”不少人说:“保守就是守旧,不好。”你可以说:“保守未必不好,保住美好,守住底线,我看很好。”
(2)可以纵向开掘: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往深一层次去思考。比如由客观事实推导结果,或由眼前现状分析原因,等等。
(3)可以变换视角:就是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比如把普通的视角改成从历史的视角(或文化的视角,或科学的视角,或法律的视角,或教育的视角)去分析,这往往能对原先的概念作出全新的解释。
(4)可以聚合分析:就是把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两种观点综合起来作一番思考,在两相比较中进行辩证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4. 关注的重点:过于一般的事物很难吸引阅卷老师。你可以把视线转向以下对象:以真诚的关爱去写下岗职工、农民工生存、大学生就业、环境与保护和社会弱势群体;议论文应关注以下话题:网络的利与弊、科技的得与失、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社会发展与人文缺失、激励竞争与身心健康、创新与传统、个性与功德、升学与素质,等等。这些都是有可做的。但需要事先搜集一点报刊上的最新信息。
结构>>>
多数同学的结构不成问题,但要博得阅卷老师喜欢,还得注意:
(1)结构要完整。开头、主题、过渡、结尾,缺一不可。
(2)结构要匀称。这里说的匀称,并非各个部分平均使用力气,而是说不要头重脚轻,或头小脚大,或两头小中间是个大肚子,总之,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布局合理,也可以用一、二、三的序号将分成若干部分,或给各部分加一个简明扼要的小标题。记叙类还可以采用片段组合的方法,如“镜头一”“镜头二”……合起来是个完整的故事。
文体
这几年,许多同学喜欢用散文体。其实,细看之下,大多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我建议,除了符合文体要求的记叙文、议论文,不妨运用日记体、书信体。不过,运用这两种文体必须符合它们的格式要求,甚至可以采用访谈形式。在扣住题意的前提下,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采访,如果写得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表达
“表达”是个大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说的表达,是指“如何写出感情”和“怎样进行联想”。
感情。大家都知道,好往往是以情动人。这不仅仅指散文和记叙文,议论文也是一样。在记叙文中怎么表达感情呢?
(1)可以用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2)可以用往事回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3)可以用人物对话来表达对话双方的感情。
(4)可以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文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最好写真人真事;如果虚构,只要注入你的或喜或悲的真情,同样会有好的效果。
2.联想。好大都离不开联想,尤其是散文和议论文。除了大家已比较熟悉的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外,你还可以进行下列各种联想:
(1)由实到虚:由具体的人、事想到某种思想或精神。
(2)由物到人:多半是由自然现象到人类活动。
(3)由近及远;由个人想到家庭再想到社会,或由现实想到历史,由国内想到国外。
(4)由表及里:由事物的表象想到事物的深层内涵。以上任何一种联想,只要你运用得符合逻辑,都能拓展思路,提升品位。
语言
对于一篇来说,语言优美固然重要,但是,再优美的语言,有了思想的照耀才有活力。想在短时间内使作文语言优美,是不可能的,其实,饱含真情的语言、体现个性的语言,都是能产生感染力的。怎么做?
(1)适量运用修辞:在叙述中用上一两句比喻(或夸张,或排比)。
(2)恰当引用名句:在行文中引用一两句或证明论点或点名主旨的名人警句。
(3)合理改变句式:在一段文字中,可以把短句与长句搭配,常式句(常规的陈述句)与变式句(倒装的句子)交错,使行文有些变化。
(4)转引群众口语。转引一两句会很吸引人。如“晚上精神不文明,白天文明不精神。”它辛辣的讽刺了某些干部的腐化丑态。
最后要说的是:急功近利,一味模仿别人的写法,往往会弄巧成拙;原汁原味,充分展示个性特色,常常能出奇制胜。不要猜题压题,不要死背“范文”,只要在紧扣题意的前提下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就一定能写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议论文一】 ……此处隐藏6805个字……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头上的星空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法则代表了人与人的关系。于是你可谈的东西便更多了。在你读过的书中,从你十八年人生的经历中,你有怎样的思考?写出来,都能成为好文章。
山东
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
【点评】
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逝者如斯,“时间”如流水,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们大都习惯于遗忘并且安于遗忘,甚至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遗忘中“瞒与骗”。
所谓“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风化”。这恰恰是本作文立意的反面。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昨天在今天延续,历史活在今天,这样的记忆当然不会风化。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辽宁
“人生如登山,往上即使迈一小步,也是一个新的高度——我能。”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800字。
【点评】
作为话题作文,“我能”的角度极其宽泛,考生应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内容,而将“我”摆进去,写出文章的力度十分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脱离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写“能”的话题,因为题中的“我”是对话题的“限制”。
江西
题目:心中的一泓秋水、要说爱你不容易两题任选。
【点评】
两选一的作文题,首先要在两番审题之后确定写的题目,而两个题目没有相通的地方,就很耗费考生的时间。
“要说爱你不容易”不是一个好写的题目,爱,但是很难得到,是“不容易”;爱,但是爱不起来,也是“不容易”,考生想到的也许只能是哪门功课很想学好却学不好之类,就很难写好了。如果从人的角度,从爱好的角度,甚至从对手的角度去思索,有现实与历史的纵深感就视野开阔有分量了。
“心中的一泓秋水”比较好写。学生面对浮躁繁华的社会,来自方方面面的学习压力和光怪陆离的诱惑,都可以从切身的体会中,寻求到内心一块纯洁、平静的地方。于是,凡是接触到有关按教育规律不恰当的东西,都可以抵制和感悟成文。
福建
题目:季节
【点评】
“季节”这个题目既实又虚。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中学生处在生命的春天,是木欣欣以向荣的。
在这个季节是会发生很多很多事,你的观察力如何?你的理解力如何?你作了怎样的思考?
当然你也可写别人的季节,写两个不同的季节的碰撞。
这篇文章以夹叙夹议的写法为上。
陕西
看图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点评】
画面不难理解,难点在“出事”的含意上。选择“出”了什么“事”,作为写作的角度,是构思时必须考虑的。然后对“出事”应承担的责任须加以议论,并注意突出重点,而写出承担责任的目的,则能给“三个大人”以启示。
湖北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人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篇作文。
【点评】
“母语”是个很感性的词语,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材料对母语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涉及母语的内涵与性质、价值与意义,材料最后的几个词“感受”“学习”“运用”则概括了母语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只要认真揣摩材料,不难在其中发现很多写作的角度与线索。
在这个意义上,本文的写作并不难。但是,今天我们谈论母语,毕竟有一个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问题,即“多元文化竞争和交汇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母语的现状如何,人们对母语的态度怎样,就格外具有思考和阐发的必要。
以咱们的汉语为例,如何看待汉语受到的来自强势外语的冲击,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对纯正母语的入侵,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等,都是有强烈时代色彩和丰厚内涵的命题。如能敏锐地洞察到材料的现实指向,在行文中表达对汉语以及民族的情感,对汉语处境的忧思或乐观,一定能具有更强的思想与情感冲击力。
中学生多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语言的情感一定还记忆犹新。写作中不妨回味一下。
湖南
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点评】
帕斯卡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这道题目,正是要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诗意生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理想。由于现实生活有着诸多的烦恼,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的代沟,为了升学不得已去做很多重点的看似无意义的乏味的题目。那么,你是如何在这烦恼中提升自我,超越烦恼,在精神上,获得充分的自由?你这样做过没有,如果没有,那么,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做,将来应该怎样做。
这道题目有两个限制,一、必须写自己的经历。二、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写自己当然没有问题,如果写议论文,自然只能夹叙夹议了。否则,会违反第一个限制。
凡是思想境界比较高的同学,凡是对人生有过深刻思考的同学,写起这道题目,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浙江
题目:行走在消逝中
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所感,有所发,比如:过去的生活、童年的经历、读书的日子所发生过的事,写心得体会。
安徽
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
四川
题目:从一步到一生
海南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了一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碎裂,由此他发明了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广泛,如挡风玻璃等。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如果你用心发现,自己也会拥有创新能力。请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