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作文集合8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 篇1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于丹:从文革破四旧、打碎规矩到今天,我觉得规矩这个东西一旦打破的话,重新建立是多么难的事情。曾经规矩被斥责为封资修,原来的尊师重道就有过这种老师,甚至校长被学生活活打死,更不要说家庭亲人之间的反目,所以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北京的老规矩。北京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符号,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北京的老理是特别多的,还有北京人见面的那种客气、谦让。规矩就是让他们的古都之风,所表现的雍容不见得非得是有钱的人才有的特权,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传家的规矩。所以中国很多集体记忆是靠家风去传承的,无论老规矩还是老照片,其实是在我们今天这个变革时代的一种传承。所以我觉得高考出这样的作文挺有意思的,它可以让孩子们突然之间换了一个角度,把我们今天异彩分成的世界停滞为一幅黑白的老照片。也许能从这里边看清一些东西,每个人也可以去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北京卷的这个作文题跟广东的作文题目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很有意思。
高考作文 篇2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思路点拨:诸葛亮《诫子书》中提到:“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需从一件件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那种视善小而不为,认为做好小事属“小儿科”与“低层次”眼高手低的人,那种长明灯前懒伸手、老弱病残不愿帮的“不拘小节”的人,要成就大业也难矣。肯以办大事的心情来做小事,并且以伟大的志向来从事卑微的工作,这就是成功者得以成功的秘诀。
高考作文 篇3
每年高考阅卷都会碰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好奇心”,阅卷后的感受我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电影名句,一个人物。一个一出现必错的词语:趋势(趣势) ;一个凡是议论性必出现的名句:好奇心害死一只猫,一个让阅卷老师烦透了的人物:被苹果砸中脑袋的牛顿。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阅卷结束后回 与梳理阅卷情形,我还是把它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歌名,一个人物。一个错误频率极高的 词语是“品味(品位)时尚”,一首出现率破纪录的歌是周杰伦的《双截棍》,一个让所有阅卷老师都烦透了的人物: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炮走红的小沈阳。
仅以这两年高考作文为例,还是能有不少启示,带来一些有意味的思考。
错别字是每年高考前报刊大肆渲染的一个话 题,动不动就有大幅标题“错一字扣一分”,每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也是这样强调的。姑且不论实际操作中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但是快速阅卷进程中屡屡有错别字闯入阅卷老师眼帘,或者一些十分常用的字还不断写错,老师心中马上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同学的语言基本功很成问题。上面提到的两组词语 就是典型的例子,“趋势”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趋”有趋向、归向之意,现代汉语中没有“趣势”这个词。“品 味”与“品位”完全是两个词语,“品味”指仔细玩味;体会,是个动词,命题就是用这个词这个意思;而“品位”指作品所达到的水平、级别,是个名词,“品味时尚”是两个名词联在一起的一个不伦不类的短语,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用法。
如果是语言素养的欠缺导致误写,这在情理上是讲不通的,这两组词语的区别没有任何难度,只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考场写作的快速推进导致的笔误,出现一次情有可 原,但不至于一再出现,更何况是大量考生出现同样的低级错误,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非常简单,即每次作文完成后,留三四分 钟时间逐字逐句默读一遍。不可快速浏览,浏览是看不出错误的;而读的好处是,不漏不掉,不错不歪,那些错字、别字甚至别扭的句子、短语会自然跳出,在试卷交出去前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类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这是一个应试的答题习惯问题,也是一个认真踏实的态度问题,更是一个凡事力求完美的态度问题,培养这个个好习惯是许多高三考生应做而且很容易做到的。
一个名句(或一首歌)的大量涌现,表明了考生论据运用的单一。他们视野狭窄,有限的材料基本来自娱乐圈,“好奇心害死猫”是一部影片名,周杰伦则华人尽知。说实话,娱乐圈并没有多少语文因素,特别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看到的多是好玩、剌激、有趣、新鲜、 搞笑,写作时蹦出脑海的第一个材料往往是来自娱乐圈的。当相同的论据湖水般涌来时,用何永康教授常用的比方来说就是“‘超高速公路’上的集体大撞车”。
一个让阅卷老师烦透了的人物的出场也是这种情形。去年江苏是牛顿牌苹果大丰收,有意思的是, 今年广东写“常识”的作文仍出现了不少牛顿与苹果,而小沈阳的二人转红遍江苏大地。这表明考生阅读积累呈现了怵目惊心的状态:制度化生存背景的变本加厉,功利化教育的应试现状,让中学生们无暇顾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更无暇阅读含蕴深厚的文学作品。少了沉下心的静静思索与品味,多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与肤浅,语文课本之外最大的阅读便是那些几乎无孔不人的快餐文化、娱乐文化,读图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让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信息,材料看似多如牛毛实际却是空空如也。于是应试材料引用不是来自中学语文课本就是来自娱乐圈。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又怎样解决呢? 首先:在考场上'当你脑中蹦出第一个材料时, 千万不可就此落笔,可以在草稿纸上依照想到的先后顺序写出若干个材料进行比较、筛选。筛选的标准是突出“自我”,即最好是只有自己熟悉的。坚决舍弃大众广为知晓的电影电视中的内容;《读者》中的材料最好也不要用,因为它的发行量是惊人的,而且读者群从少年到老年,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与新颖性。
其次,千万不要跟着试题提示语中涉及的材料跑。20xx年江苏作文题“人与路”,文题前有一段文 字,第一句是“有人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话,考生们一看便知,于是几十万考生往这句话奔涌而去,下笔便是“鲁迅如何如何…..走啊走,踩啊踩,踏啊踏,路就出来了”, 好像不用一下这句话总感觉不深刻。这反而让阅卷老师大倒胃口。
再次,平时的素材积累应着重突出“自我”,突出心灵过滤与筛选,让素材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在审美对照与写作实践中内化。积累素材不是为了积累而积累,更不是为了向同学炫耀自身知识的丰富,而是为了化为血脉,化为精气神。
最后,建议考生们平时有空看看《杂文选刊》之类的杂志,学会创新,学会求异,培养一份不跟风不随流的坚定和自信,一种保持独立、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良好品格。其实杂文写法也是跳开一般八股式议论文的好路数,但这是另外的话题,这里不赘述。
高考作文 篇4
双赢才是智慧
俗话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就打破了这种束缚,古代石匠与木匠的故事,更是告诉了我们,双赢才是智慧。
如何才能双赢,怎样才叫双赢,需要我们仔细的琢磨与体会,但你是否还记得儿时那个故事,其实它就在隐约地向我们展现着双赢的智慧。
古代的一个小孩叫做司马光,他在别的小朋友落入大水缸只会大喊救命时,毅然举起石头将缸砸破,救出了落水的小伙伴。小伙伴得救了,但他们只知道自己可以从缸口被救出,而从未有过司马光的想法,这就是司马光的过人之处。然而司马光能勇敢将缸砸破更是获得世人的称赞,获得了双赢。这就是双赢的智慧。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更要学会双赢的智慧,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立有一席之地。努力捕捉自己的长处,让它在关键时刻散发出它的光芒,为你赢来双赢的光环,这才是双赢的智慧。
生活中充满着双赢的智慧,只要你去观察。猫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今日的宠物之一,就是它双赢的智慧得来的。捉老鼠不但可以填饱自己的肚子,更可以讨主人的欢心,时不时在主人那得来一条鱼,世世代代就成了人类的“职业宠物”,不用再去捉老鼠了,这不是双赢的智慧是什么?
因此双赢的智慧我们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去学习。所以我们不要吝惜几分钟的时间给别人讲一道题,因为这样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衬托”别人的短处,更可以帮助他人于困难之中,增进彼此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因为这就是双赢,这才是智慧。
无论在今在夕,双赢的智慧就像每天翻过的日历,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不同的事等待着我们去双赢,自信的去应对一切,时刻铭记双赢的信念,相信明天的成功之士必将是你,因为双赢才是智慧!
高考作文 篇5
又到了6月份这个令人难忘的季节,人们都会想到这个月份有一场重大的考试,那就是——高考。
今年,又有许许多多的学子们为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努力拼搏挥洒汗水,9年的时光总是漫长又短暂的,他们学习的东西将要在这场考试中一一展现出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场为自己理想大学的追求的战争。我们对于这些学子赋予了深深的期望与厚望,我们将会深深的祝福他们。
他们的努力我们可想而知,深夜在桌前努力学习,刻苦用功,为的不就是一张自己向往的大学的申请书吗。他们日日夜夜的努力成果将要在高考的考场上展现出来。他们带着父母,老师,朋友的祝愿写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答案。高考是令人激动的日子。
当然,社会上也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会帮助这些学子们,比如说报纸上年年会报道有好心的出租车司机,免费给这些学子们送至考试地点,并且祝愿他们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这就是社会的正能量。还有一些施工的工地,为了高考不会去吵到学子们,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够看书学习。
今年的高考又来临了,我们深深祝福这些学子们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高考作文 篇6
活在当下——一代军师,开国功臣,为刘邦出谋划策,夺得天下的张良。原是封候拜相,可是他却再三推脱,只要了个万人的县候。
功名成就之后,他选择退隐,活在当下,才没有像韩信那般遭遇。
活在当下——“谈生是奢侈的,论死是矫情的。”这是他真实的写照。人活一辈子,他只活半辈子,还坐在轮椅二三十年。他就是史铁生,病痛的折磨,只会给他带来更大的磨练,坚强的意志。他想过死,所以才会想过生,他笔下的文字是他选择活在当下的证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豪迈之举,厌恶官场的明争暗斗,更不畏权势而远离官场。活在当下,无非是为了能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人生而不在欠缺罢了!
杨修之死,众所周知。如果说他是聪明的活在曹操的疑神猜忌当中,还不如说他是愚昧的活在自己的才能当中。假如他谦逊的表现自己,明白当前的局面,就不会被曹操砍下头颅,挂于城门之外了。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这是杨绛在《我们仨》中说的,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她而去。但是,她选择用手中的笔,将悲痛化做“回忆”,因为她深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生离死别在所难免,只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她,留学过多个国家,担任过大学老师,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小说。
她,更是为了一个爱的人,不希远嫁他国,她就是三毛。
结婚不久,丈夫便在工作中牺牲了。从此之后的她变得郁郁寡欢,悲愁满心,最后选择在医院自杀了。假如她能走出世间情爱,活在当下也就不会走上这条不幸的路了。
纵横古今,能活在当下的人,应该有一颗于世无求,于人无争的心态。好比那留下千古名篇——《赤壁赋》,豪情万丈,字字珠玑,这不就是苏轼活在当下的真实写照吗?
都市的红灯绿酒,车水马龙,人烟消巷无不真是人们活在当下的理由?或是梦想的那般追求?但有时却是更多的跳楼自杀,抑郁自尽的消息?你不禁一问,这个世界怎么了?但是你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我这是怎么了?
有时候该想想自己如何活在当下吧!
高考作文 篇7
善良教育是人生的起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德国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赶出家门,为此,全家人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尽管流浪者衣着邋遢,但他们同样享有人的尊严。这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后来,孩子建议邀请受侮辱的流浪者来家里作客,大人们十分高兴地支持他。
其实,善良教育正是人生的起点。
请以善良教育是人生的起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高考作文 篇8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