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作文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作文 篇1
高三学生在考试中下笔最慎重的就是作文。因为作文的得分直接影响全卷的总分。为此,不少学生都是力求稳定。多数阅卷老师在总结高考作文评卷情况时也说,四平八稳加书写漂亮,得分不会低。值得肯定的是,稳是写作的基础和大局,不可忽视。
那如何求得作文的稳定呢?
第一:标题稳。尽可能把作文话题包括进来。例如20xx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引言,“也许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根据这段文字,结合话题“心灵的选择”,可拟题为“面临心灵的选择”或“触动心灵的选择”,甚至“生死抉择”也可。拟题尽量不要与话题毫不沾边,也不要太长。
第二:观点稳。即观点要正确、常见,即已得到世人及社会的公认,不要搞奇谈怪论,与公论背道而驰。这样立意,虽无新意,但至少是正确的。其实,在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的作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常论。
第三,举例稳。事例是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的证据,议论文中必不可少。举例如无新鲜材料,不要生造、臆造,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因此,所用事例只要切合话题,经典材料同样具有说服力。
第四:语言稳。虽然文章的立意占据了作文的主导位置,但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学生在作文中遣词造句要明白通顺,不搞生造词语,少用僻字长句,这样可以减少语病,消除歧义。不要为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采而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第五:文体稳。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看近几件高考优秀作文,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两种文体。至于连自己平时都没有训练过的文体(比如独幕剧、诗歌等),就不要拿到最重要的高考考场上来演练。能用诗歌写作并得高分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况且还要加上运气的因素。
第六:首尾稳。拟好题,起好头,是良好的开端,结好尾是圆满的一笔。这里所说的“好”是指切合话题,紧扣中心。开篇不要去故意拐弯抹角,这样容易远离话题,而应早切题,早点题。结尾不必画蛇添足,可以重申观点,照应开头,略有深化。
第七:结构稳。议论文的经典结构尽可用到高考作文中去,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多为此结构,阅卷老师没有理由反对“学以致用”。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也尽可从课文中学习并派上用场。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倒叙法,《荔枝蜜》中的先抑后扬法。这些经典构思方式,学生较熟悉,运用起来并不困难。
总之,作文求稳是保住基础等级分的坚石,是作文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更是稳中求得发展分的前提。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如何写好高考作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即将面对高考的同学!
高考作文 篇2
作文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考生要想在高考中作文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7个要领:
1明了高考作文的特性。高考作文不同于自由作文或文学创作。它在题目设置、形式内容、卷面字数等方面都有些特殊的.要求。虽不可太受这些要求的限制,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字数方面,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有的考生只写三五百字,导致因内容单薄、字数不足而被扣去5分。而有的考生写得兴起,20xx字还刹不住车,且不说文章写长了谋篇立意更难驾驭,光是时间安排上就失利了。
2把握话题作文的特点。对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异同,一定要心中有数。既不能天马行空,导致跑题,也不能把话题作文当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来写而只局限于某点发散不开。
3.有明确的体裁倾向。现在的高考作文,不限制考生一定要写哪一种体裁,但并不是在体裁上不作要求,千万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体裁上还是有要求的,或小说或散文或小品或日记或记叙文等等。
4.要有一个好的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什么样的题目是好的呢?美的、诗意的、有哲理的乃至诙谐俏皮的题目,都是好的,当然题目一定要与作文密切相关。例如《21世纪,你美吗?》、《一花一世界》、《赤兔之死》等高考满分作文,首先题目就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
5.要有集中而明确的主旨。主旨即中心意思。高考作文是限时限字作文,其主旨不可太复杂隐晦,必须让阅卷老师能快速抓住作文的主旨,切勿犯多中心的错误。
6.构思要巧妙。构思即打腹稿。胸有成竹,方可一气呵成;边想边写,往往胸无全局,只能强凑字数。要多想几个思路,比较比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根据立意深浅,根据你头脑里所储备的材料,根据自身作文的优势和缺点,选择一个较能发挥出高水平的思路。
7.要有征服人心的亮点。好作文一定要有“亮点”。这个亮点,或者是一条分析无懈可击的论证,或者是一段精彩动人的描绘,或者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或者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或者是令人顿悟的哲思……这样的作文才能征服人心,才有望得高分。
高考作文 篇3
全国卷Ⅰ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20xx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材料解析:
1.审清材料: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键词,有十二组。
2.审清关系: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3.审出问题
(1)是什么:这些关键词呈现出对中国怎样的认识?
“一带一路”: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
“长城”“京剧”“一带一路”:延续传统、和平崛起的中国
“熊猫”“长城”“京剧”: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
“高铁”“移动支付”: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国
“高铁”“共享单车”“中华美食”“食品安全”“广场舞”:衣食住行的中国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中国
“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峻的中国
“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
高考作文 篇4
我看不见海,我却能从一滴水中感觉到它的存在。
又是一年高考季,莘莘学子们载着梦想出发了,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结束了,信念的彼岸就是水儿向往着大海,不顾一切,忘其所有,征程的开始就是以胜利号角的响起而停止了奔腾,却又再一次的逐梦,水儿们不甘止步,向着远方的地平线奔腾而去。
水远远而来,始自涓涓细流,在永不停息的流动中壮大和充实着自己。无论高山积雪,还是地底清泉,相同的生存理念将它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哗哗作响是它们不离不弃的质朴允诺。
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在茂密的林间左冲右突,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延续跑的轨迹。水的心中只有朝理想奔腾的理念,它毫不顾及天空的脸色,山的表情,甚至连树枝友好的招呼都懒于理睬。自恃美艳的花瓣悄然飘落水的胸膛,却缠绕不住水前进的方向,反而自己陷入空前的迷乱。阳光尖锐而强烈地直刺水的脊梁,然而水清澈的无懈可击,它丝毫不在乎这遍野的燥热,它藐视鸣蝉耐不住寂寞的俗套言语,忘情地奔跑,直至抵达悬崖边。
空荡的谷底是未知的命运,连风也不曾透露半点秘密,水会停下来么?就在这仰望白云幻化的自在,倾听风过枝桠逍遥?不!水不会停止向目标奔跑的脚步,它拒绝被囚禁在悬崖上。水曾经的忘情奔流因为心系远方,曾经风雨兼程也是情牵浩海。水的理想是海洋,它曾想变成大海里朵朵小浪花,悄悄地扬起美丽,它也想成为浩瀚海洋里汹涌的波涛,尽情地演绎壮阔,水以坚毅的步伐,勇敢地迈过悬崖,以最美的姿态朝命运的深处纵身一跃,在耀眼的瞬间水支离破碎,飞溅的水滴如同双双鲜活的眼眸,透露出智慧的灵感和生命的火花,水的灵魂绚烂中得到升华。
纷飞飘扬的水重新聚拢,再次踏上漫漫征途,谷底只余下水四散芬芳。弥漫了整个山岗。
水永无止境地往前奔跑,它心静却也锵然作响,跑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白浪滔滔向海洋奔腾,即使有天蒸发后重回原点,依然会再次向它的理想奋力奔腾,那不是宿命的轮回,那是一次重生!
水还在往前不住的奔流,它的理想永不搁浅,触礁,如同旗帜的飘扬,我们仿佛看见青春的本质,在于奔跑的同时带上理想,自信而敢于展露坚强且意志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