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600字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600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天津卷的作文命题,承袭了近几年全国卷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和20xx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要求就两个因素的关系来写文章。“材与非材”的话题,很容易让人想起朱光潜先生关于三种人对同一棵树不同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的论述,既是引导考生审视人生定位,重新正确认识自我,也是提倡考生换一个角度,发现自身潜力。
具体而言,话题有如下内涵:(一)木匠从实用主义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可见,是“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这可以引发考生联想现实社会,各行各业都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对物如此,对人也是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二)“有用”“无用”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材与非材”是由人们的主观需要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决定的。(三)“材”与“非材”并非绝对,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比如,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材”;“材”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非材”,等等。ッ娑源颂猓绝大多数考生会选写议论文。写议论文应注意:构思时要拟好全篇提纲,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制胜,分析要深入,例证、对比论证都要有一些,特别要注意有意识地体现行文的思路。
高考作文600字 篇2
嗡嗡的蜜蜂,辛勤的劳作,是为自己的'家园更加富足。碌碌的蚂蚁辛勤的寻觅,是为自己的家园更加安稳。山颠,雄狮的怒吼是为自己的家园更加和平。戍守边防的战士,日夜守卫是为家园的父母妻儿幸福安康。
记得,汩罗江畔那一袭长衣的英魂,他的国以灭,家以之。他是否真的无家可归?不,他有,他有的是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光的精神家园,他的家园就在每一个楚国子民的心中。
记得,昂首长啸的青莲居士,只有一把剑,一壶酒与那满腹的诗文,他是否真的无家可归,要漂泊终生?不,他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壮志,豪放不羁的洒脱,最终将这位诗仙送入了艺术的最高殿堂,他并不孤独。他的家园比谁的都富足。
记得,在烽烟弥满天空的那一天,他拿着利剑放声长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日”。君主的昏庸,奸臣的陷害,让他在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满门抄斩,英雄莫路。他的人、他的魂也是否真的无家可归。不,他有“精忠报国”的铮铮铁骨,让他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面对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物质家园似乎已经很美满了,那么那历史的英魂是否已在烟尘中消逝了呢?
“清雅高贵”的屈原仍固守着他的家园不肯与涅同黑,豪放任意的李白仍固守着他的家园不肯与世同流。精忠的岳飞仍抱着四个血字唉然长叹。是呀!不要丢弃他们,正是他们才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与美德屹立与世界之颠,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着历史的巨轮不断的行进。
不要忘记自己的精神与灵魂,让他们在历史的烟尘中仍锃亮发光。固守你的精神家园,这样你的灵魂才能与历史长存。
高考作文600字 篇3
沈从文说:“我读一本小书,也读一本大书。”书籍是智慧的宝库,生命的拓展,但要真正读好书籍,还需要调动我们的生活与心灵,这后两本大书,是前一本的基础和根本。
任何书籍的来源都是创作者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就决定了“有字之书”是它们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对“有字之书”的解读就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验和心灵,正如木心所说“把自己放进去”。只有以丰沛的经验、精神世界为底蕴,才能使书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有字之书”给予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在思维的戈壁上垒起高高的壁垒,或许有些书的内容是抽象的,但它们最终提供的,是对世界对生活对心灵的一种视角。汪曾祺到西南联大求学时,只带了《猎人笔记》和《边城》两本书。这不是说他认为有生活就够了,书少点没关系,而是他借由这两本书为跳板,“领悟到对生活的一种视角”。书籍指向的是生活,是心灵或者二者兼有,书籍最终对这两本大书做到的,是一种反哺。
所以,正如木心所写“史学使人智慧,哲学使人坚定”生活中,书籍是不可或缺的。诚然经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就是生活本身,但这生活终究是一己的,如斯多葛派哲学家说“我们都被禁锢在自己的肉体之中”。只有书籍才能超越这时空的界限,长存于世,而当你迎书籍进入内心,进入生活,你就不再是你本人了,几千年的历史,数百代的智慧都会给你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你孑然一身所达不到的。无论是马可奥勒留的奋斗,梭罗的避世抑或是浩劫中某位老音乐家按四分之四拍铡草的不屈,支撑着他们生活心灵完整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些心灵的砖块——书籍。
“一个人要想明白杰作的价值,就得先向杰作证明自己的价值。”黑塞如是说。而这证明的价值所由来,不外乎来自生活,来自心灵。同样,理解书籍也意味着进一步理解生活,他重读《亲和力》一事即为明证。成人之路上,书籍、生活、心灵位分有三,却为一体,入书一游,不妨且携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