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高考作文合集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 篇1星晨是天空的眼睛,天空的脸颊上生满了无数只大大小小的眼睛。太阳是一只炽热的眼睛,让我们不敢直视它的烈焰金光,有如人们对炙手可热的权贵的向往与敬畏。月亮是一只温柔的眼睛,不论阴晴圆缺,悄然看着从古到今的人们。“今月曾经照古人”,静谧流淌的淡黄色光芒中,人们获得了安宁温和的一刻。至于数不尽的星辰,则如同昆虫的复眼中呈现的景象。《小王子》中写道,我们肉眼看到的星辰,也许在亿万年前已爆裂死亡,此刻它们的光芒到达我的瞳孔,是最神秘的意外。
云朵则是天空的粉妆。清晨的云被染成鲜嫩的粉红,如初生的婴儿的脸颊,血色柔和。黄昏的云被镀上金橙色,如斑斑锈迹,闪耀着孤独岁月逝去的光辉。有一个成语叫做“白云苍狗”,天空每日便上演着一部《白云苍狗》的电影,观众有稚嫩的孩童,有迟暮的老人,他们从变幻莫测的云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时品尝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话故事里云的国度。
孟浩然诗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妆融化了,晶莹的雨水便落了下来。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点点滴滴的雨,愁煞过词人李清照,愁煞过贺铸:梅子黄时雨。我们坚硬却裂缝百出的心,被雨润泽,然后从心灵的旱地上长出一株新绿,从心灵的尘埃上开出一朵洁白。这柔弱的植物吸饱了天空的泪,在风中摇曳生长,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
高考作文 篇21、《__着并快乐着》
2、《__,我永远的天空》
3、《都是__惹的祸》
4、《笑傲__》
5、《生活需要__》
6、《何以解忧,惟有__》
7、《假如我是__》
8、《告诉你,我很__》
9、《我眼中的__》
10、《生活需要__》
11、《__在我的身边》
12、《__也是一种美》
13、《__是最美的行囊》
14、《与__同行》
15、《__伴我成长》
16、《__三步曲》
17、《__和我有个约会》
18、《我发现__》
19、《真想做个__》
20、《世上只有__》
21、《为自己准备一个___》
22、《永远的__》
23、《__,我恨你》
24、《__,做我自己》
25、《__的风波》
26、《我和__的距离》
27、《__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8、《给自己找个__》
29、《永远说__》
30、《那一次,我__》
31、《预习___》
32、《带上__上路》
33、《我与__面对面》
34、《__是一盏明灯》
35、《那段__的日子》
36、《一个__的心灵独白》
37、《__,让我欢喜让我忧》
38、《爱上__》
39、《欣赏__》
40、《我眼里的__》
41、《那__·那___·那___》
42、《想起____》
43、《_的遐想》
44、《问世间__为何物》
45、《给心情涂上__》
46、《人生路上__多》
47、《__,我的最爱》
48、《__的故事》
49、《__是一种养分》
50、《那年,我__》
51、《和__赛跑》
52、《我__,我__》
53、《有____才有远方》
54、《__在,梦就在》
55、《还有多少__可以重来
》56、《明天,我__》
57、《我的__我做主》
58、《__,是这样炼成的》
59、《不想__》
60、《在“__”中搏杀》
61、《人生没有__》
62、《__是一瞬间的事》
63、《有一种__叫成功》
64、《__伴我少年行》
65、《带上__上路》
66、《__是一首歌》
67、《__是一种美丽的痛》
68、《__的回忆》
69、《有__陪伴的日子》
70、《__,没有什么不可以》
71、《与__一起走过》
72、《__,让我欢喜让我忧》
73、《拒绝__》
74、《让__为__着色》
75、《我__故我在》
76、《__,妙不可言》
77、《读懂__》
78、《我总是__》
79、《__一族的幸福生活》
80、《__拍卖会》
81、《__永不下岗》
82、《那次,我与__擦肩而过》
83、《___在我胸》
84、《____是一种牵挂》
85、《__带给我的快乐》
86、《___也是一种享受》
87、《___让我如此美丽》
88、《____,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89、《最近比较__》
90、《将__进行到底》
91、《__,我的最爱》
92、《下辈子我做__》
93、《谁都可以__》
94、《__是金》
95、《拿什么拯救你,我的__》
96、《怎一个“___”字了得》
97、《少年壮志不言___》
98、《留些____给自己取暖》
99、《敬畏__》
100、《__不需要理由》
101、你不必完美
102、花儿努力地开
103、“腾出一只手”给别人
104、每天变傻一点点
105、最美的是你自己
106、放开手,阳光灿烂
107、人格的核心是自信
108、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109、人间有味是红尘
110、独处也是一种美
111、我丑,并不伪装美丽
112、花 ……此处隐藏8529个字……不同于历史上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同20xx年的湖北试题相同,它们大致是由材料加要求两部分组成,湖北题是王国维的论述加上作文要求,全国题则是一则寓言故事加上作文要求,有材料有要求但没有作文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材料确定话题,这种形式笔者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突出特点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旧材料作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后期十分盛行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比如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1990年“玫瑰花与刺”、1992年“街头一景——关于社会公德问题的议论”、1996年“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1997年“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的调查分析等,都属于材料作文。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虽然与新材料作文相差无几,均是材料+提示+要求,但是其作文本质要求是不同的。历史证明了旧材料作文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捆住了考生的手脚。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命题材料大大弱化了对考生的控制力,它只给考生确定话题划定范围,并不限定作文立意,也不限定作文行文。其二,要求更加自由,其表现形式则完全吸收了话题作文的优势,突出了“三自”作文的品格——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新材料作文一方面克服了旧材料作文的封闭性,另一方面则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的开放性,有利于考生的个性体验与自由表达。
新材料作文避免“话题”过宽
自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几乎主宰了高考作文的整个舞台。它主要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纯粹的话题,一是“材料+提示语+话题”。客观地讲,相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弱化审题,降低了审题难度;减少阅读量,考生可以不管命题材料;话题只给范围,作文内容具有相当的自主性,不限制文体,给考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但是,话题作文又具有明显的不足。新材料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来说,在保持话题作文固有的相对开放的优势的前提下,又具有新的特色。从高考作文的性质来看,它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能太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
而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话题的能力。
高考作文 篇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仁,不让于师。——孔子
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诗歌《生与死》,绿原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此题审题立意的前提是准确理解两句话的含意,关键是把握两句话的内在联系,孔子话的意思是,在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时,即使是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诗歌《生与死》中的话容易理解,它强调的是是“不与人争”,即不争。
将两则材料联系起来分析,可知孔子的话强调的是“不谦让”,这种不谦让,可以理解为“争”。这样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就确立了。考生在作文时应兼顾两则材料,辩证分析“争”与“不争”的关系,这样才是最佳立意点。
【优秀范文】
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实写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大包容。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
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
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棒心钓饵。尝胆权谋”,最终一战雪耻。“争”,关系到了生存。
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
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
【名师点评】
文章的作者在审题立意时,准确把握了两则材料的内涵,把材料体现的思想定位为“争与不争体现的是智慧”。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十分注重对论点的两面论证,不说“争”与“不争”中哪一方更好,而是讨论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文章首先阐述“争”“不争”体现的意义,然后用达尔文、老子的两句话体现的意义来剖析“争”与。不争”的内涵。接着使用了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做论据,说明“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接着又列举了李白、杜甫和夫差、勾践以及桉树、小丑鱼、海葵的事例做论据,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争与不争”的问题。最后用孔子的话重申“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