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作文合集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 篇1
填报院校选择要有层次
“以往考试前填报志愿多少有点盲目性和偶然性,比如有的同学考前成绩一般,所以不敢填好学校,结果高考时却发挥得很好,只能高分低就;有的学生考试前成绩很好,考试却发挥失常,结果只能落榜。”邱健仕认为,今年的志愿填报时间放在分数公布后,最大好处就是考生可以在取得较多参考信息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选择填报的学校和专业;但缺点就是大家无法了解全省学生的情况,志愿更容易扎堆。
“珠三角的学校更活跃,北方的学校学习气氛更浓。”邱健仕建议考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高校。另外,珠三角的学生多数毕业后都会回流,所以在专业选择上要考虑珠三角本地以后的发展趋势,如环保节能、新能源、国际旅游、汽车、动漫、投资理财等专业会是本地未来3~5年比较热门的专业。
至于家长们最关心的填报志愿问题,邱健仕建议院校选择一定要有层次。他建议,中等偏上考生第一志愿可以选择好一点的学校,但是第二、第三志愿一定要拉开层次。广东省内最近几年都实行二次补录,导致有的学生和家长第一次填报都是挑好学校,认为不行了再参加补录。但是从近年来的录取情况看,补录时找到一个学校肯定可以,但补录学校肯定不是很理想的,想要选择一个中等的学校都很难。因此尽量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补录上面。
先评阅的考卷并不会吃亏
高考评卷时间短,任务重,很多家长和考生都担忧评卷不够精确,尤其是语文的主观题和作文的评定。
对此,广东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谢飘云教授解释说,在考试结束后会集中三天进行试评,即将已经扫描至电脑中的试卷随机抽出五六万份,找出考生答卷的普遍类型,并选出标杆卷。在评卷大部队进场后,对每位评卷员进行培训,重点讲解标准试卷和标杆作文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提出每一篇作文的代表性及指导意义,便于评卷员掌握标准。大部队试评卷第一天的成绩会全部归零,所以不必担心放在前面的试卷就会吃亏的问题。
谢飘云同时还指出高考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譬如穿靴戴帽,有些考生先背好一篇文章,开头结尾换一换就粘贴上去;有些标题故弄玄虚,句法不通;有些离题千里;有些书写潦草,错别字比较多。“今年的高考作文每个错别字将继续实行每错一个字扣1分,漏写作文标题的将扣2分。”谢飘云透露。
高考作文阅卷程序
据悉,从事高考作文阅卷的要求一般都是拥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中学一线教师,每篇作文由两位评卷员背对背评分,如果一篇作文相差分数比较远,计算机就会自动转到第三评;如果分数相差不多,则取平均分。
此外,高考评卷还设小组长、题组长、科目组长和质检组长四级大关把关阅卷质量,减少阅卷的随意性和误差。
高考作文 篇2
“文以意为主”“意高而文胜”,思想品位是衡量文章价值的天平,所以,立“意”应是写作的第一要务,而思想性、艺术性二者兼备的“德”“艺”双馨之作,则是写作上深刻性的最高境界!
“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要求之一,也是作文立意的较高要求之一。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深刻”是这样表述的:a.透过现象深入本质b.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c.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高考作文要求“深刻”,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启发性。它要求文章富于哲理性,观点有独创性、思维有严密的逻辑性,作品给人极强的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产生共鸣,回味无穷。
目前同学们作文在思想性方面普遍比较“幼稚化”,这主要是观察、阅读、积累不足,如:联想和想象能力不够,跳不出自我;叙述平淡,感情冷淡甚至冷漠;罗列与话题相关的材料,不能揭示本质;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空洞说教,既无材料,又无条理。其实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或题目)是有鲜明的思想倾向的,而同学们的审题和立意,以至于行文中如何把我们的思想表现出来,通过构思和语言传达给读者(老师),使我们的文章彰显出具有比较深刻的思想。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后文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者总结性地概括了次此游览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如何让我们的文章也写得深刻一些呢?
辩证的观点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等。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是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问题的这一方面,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要把二者综合起来谈。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三柄利剑。它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
(1)运用联系的观点:包括量变质变、内因与外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请看一篇思辩型作文中的一段:
例1:欧洲人喜食沙丁鱼,但沙丁鱼很难养,因为它们生性懒惰,常拥挤在一起而静止不动,死亡率很高。为此,人们在饲养的沙丁鱼中放几条鲶鱼,鲶鱼喜食沙丁鱼。沙丁鱼为了活命,四散而逃,由于游动又大大提高了成活率。但是,如果鲶鱼放得多了,沙丁鱼都成为鲶鱼的美食,人们又怎样尝到新鲜的沙丁鱼?可见,能否吃到新鲜肥美的沙丁鱼关键还在于能否控制好鲶鱼的投入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就如一个工厂的发展吧,最主要的固然是领导是否得法,职工是否肯干,但与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有关政策能无联系吗?与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销路、运输以及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等等都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学习的进步也往往会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联系在一起,往往“小不周而乱大谋”。
【析】这一段由沙丁鱼与鲶鱼的联系想到工厂的发展与领导、职工、政策等的联系,想到学习的进步与小事的联系,处处离不开联系,议论全面、充分,让人信服。但要弄清楚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及联系的种类,就主要的联系进行重点论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面面俱到。
例2:《拒绝平庸》
哲学家萨特的一位朋友出车祸之后却高兴异常:“我终于出事了!”一句话弄得哲学家愕然。
日子平淡无奇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车祸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
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在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
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以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了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
【析】文章以“车祸”故事开头,便不同凡响,夺人眼球。联系开去,作者的观点也新颖独到、与众不同:“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
【名言】
1、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这也是生活》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3、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俗语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一《苟子?劝学》
5、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
6、千里之堤,渍于蚁穴。――俗语
(2)运用发展的观点:对新事物的看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例3:高考作文《该做?谁做?》的片断:
毫无疑问,“助人为乐”该做?人人回答起来都那么干脆坚决,甚至这干脆坚决中还有种对生活中助人为乐精神太少的埋怨和不满。埋怨谁?不满谁?当然谁都不会想到自己。别人遇到麻烦事,自己却悄悄走开的人出于什么心理呢?大概是想有人会去做的,总会被做好的,不必是我。有这样想法的人多了,助人为乐的人就少了,人们的埋怨又多了,当然是怨别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别人”,自己其实也是自己所埋怨的“别人”当中的一个。 什么时候才能不埋怨别人呢?答案简单――做?我做?我们赞美助人为乐的品质,我们自己也要助人为乐;埋怨别人的时候,想想自己又做了没有,做了些什么。当我们都能助人为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值得自己和别人赞美的品质。我们不再埋怨和不满。
高考作文 篇3
在收英语考试的草稿纸时,我非常意外的发现两个斗大的“悔恨”,写得很正楷很用心,四个字占去了整张纸的大部分。是悔恨没有学好英语呢?还是悔恨这十二载青春年华?还是……我无法全解,但我知道写下它的主人已经醒悟到些什么,我更希望他能够真正的醒来,走好明天的路。
明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崭新的,但愿你我的明天与岁月一道静好,没有遗憾,没有悔恨,洋溢着充满活力的生命乐章。
高考作文 篇4
高考作文获得满分是许多学生的梦想,因为作文在整个高考中占有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如果能够获得满分,那将给学生争取不少的机会,下面我们就介绍五个字,如果把握好了这五个字,高考作文获得满分不再是一件难事情。
第一:全
全即文章的结合呼应,给人完整感。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很看重,特别是结尾的结构呼应或者主题升华的语言等等。
第二:亮
亮就是试卷上的亮点。亮点是多方面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是其中第一要着。文章无错别字,没有明显的病句,没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行款漂亮等等,都会让阅卷老师一翻到试卷就精神大振,产生好感,不忍心打低分。
第三:显
由于时间关系,高考阅卷老师不能细细揣摩文章,也不能明晓考生的作文功底,考生要特别讲究一个“显”字。
首先,文章的主旨要明了,平时作文,有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以求文学的含蓄美,也得到了老师的青睐,甚至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但是高考场上不能这样做,太含蓄了,就会使文章走进隐讳的死胡同,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就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误认为离题打入冷宫。
其次,文章的分论点最好用分段的方式明确摆出,开头、中间、结尾都要顾及体现自己中心思想的语句,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放在段首,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第四:虚
虚就是虚构。高考作文能写实固然好,但由于我们长期处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很难发现生活中真实动人的故事。高考作文要求有创新,必然把原本平淡无奇的事情编得生动曲折。
第五:简
简即简笔勾勒。高考的一般议论文也好,一般记叙文也好,最好需要多种材料的荟萃,这样信息量大,以符合“内容充实”的要求,因而不欢迎一些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俱在的材料啰嗦记叙。
高考作文 篇5
老子曰:不知,知,病;知,不知,上。——序言
“行而知之”是当今中国的主流哲学观。所谓行,即实践,就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颇具代表性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之名。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后改名陶知行,又改为陶行知。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陶行知在认识论上终于取得真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道家的观点却恰恰相反。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又曰:“不行而知”,“以行为末,以知为本。”
对于老子的认识论。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们对其评价惊人的一致——“老子的认识论单凭主观臆测,是片面的、浅薄的和不可取的。”
要正确解析老子的认识论,须借助儒家经典。在《礼记·曾子问》中,有孔子跟随老子主持丧礼的记载:
孔子助丧于老子,发生日食。老子命孔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日食过后,才继续前进。孔子不解,问其故。老子曰:“见星而行者,唯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孔子却认为,仅仅是日食。并未见星辰。老子又曰:“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
老子之意是目不见星,未必无星。眼见未必为实。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受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的制约。
正因如此,孔子才会称老子是龙。也就是说,最令孔子折服的,并非老子博览群书,而是其对宇宙的认知能力。
受老子点播,孔子终于领悟到认识论的真谛。《吕氏春秋·任数》篇中,有孔子困于陈蔡之事: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孔子昼寝,颜回讨米而归。在米饭即将煮熟之时,孔子瞥见颜回取米而食,便佯装不知。颜回献上饭时,孔子曰:“今日梦见先君,当祭之。”颜回曰:“不可,饭已被吾先食!方才柴草炭灰落入釜中。弃之不祥,便取而食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即便是最博学的圣人孔子,在看待事物时,也常常被自己的耳目心智所蒙蔽。何况我们?智者未必见智,愚者更易见愚。
故曰:“耳目心智,所知甚缺,所闻甚薄,所视甚浅。十里之间,耳不相闻;围墙之外,目不想见;三亩之宫,心不能知。”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受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的制约。难免对事物产生主观的、片面的、浅薄的认识。故眼见未必属实,实践也未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对老子认识论的曲解和误读,就是老子认识论的最好诠释:
我们的知识、眼界甚是有限,却以浅薄的知识和有限的眼界去臆测老子的认识论。必然得出片面的、浅薄的结论。而事实是,最浅薄的不是老子,而是我们这些浅薄之人。
一千年来,文坛泰斗,著名哲学家有如过江之鲫。但真正明老子此道者,唯见东坡一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子的认识论是深刻的,也是科学的。并孕育出先进的世界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人类万物和宇宙并非上帝创造,而是由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产生。
庄子曰:“有真人,然后有真知。”老子和孔子,便是庄子所言之真人。
庄子又曰:“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在自然、宇宙面前,人类如沧海之一粟,浮游于天地。
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1世纪的今天。虽然涌现了一百多位思想人文大师,却未见一位真人。对这些三季人,可一言蔽之——行而不知。即经历再多的实践,也不知有冬季。
大地静止的吗?太阳是绕大地运动的吗?在两千多年前,人们会有一致而肯定的回答。因为眼见为实嘛。但老子的回答却是:“吾不知也。”故曰:不知而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