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作文锦集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 篇1一、非驴非马,缺少文体意识
命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体不限”,但对此有不少老师与学生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写起作文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其结果,写出的文章成了非驴非马、非猪非狗的“四不像”。其实,“文体不限”并非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对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体不限”宜作这样的理解:提供考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而从今年的阅卷情况看,这方面考生做得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开头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观点,中间记叙有关主题的一件事,结尾来一番议论。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文体不伦不类,最后阅卷老师只能根据其语言功底,给个三类文上下浮动的分数。
二、简陋寒伧,缺少素材意识
从一篇文章的构成来说,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才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神,只有材料精彩了,文章才能形神兼具,血肉丰满,生动感人。
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本次高考的作文中,考生表现出素材的匮乏令人咂舌。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浮光掠影,泛泛而谈。有些文章,总体构思尚可,角度也较新颖,但其论述时只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论述不深入,不到位,说理仅停留在表面,文章也就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好比一个外表英俊的人,谈吐却俗之又俗,很难让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2.一事到底,材料单薄。与平时作文中泛泛而谈比较相似的是,不少考生由于积累缺乏或者考场中想不起来,通篇只运用一个材料(这个材料往往即是话题中的材料)。这类文章,有的考生语言功底尚可,分析能力也可以,只得了二三类文,非常可惜。其补救办法是怎样把“有限”转化为“无限”,充实文章的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
3.材料堆砌,不会分析。与材料单薄相反,不少考生以为,多运用一些材料,文章内容才算充实。于是,他们在作文中堆砌了大量的材料,却不懂得去分析所运用材料与文题要表达的观点存在怎样内在的逻辑联系,结果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如同水与油,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材料变成了展览品,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高考作文 篇2的确,从几十年前的人们羡慕的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到摩托车、电动车,再到相当普遍的私家车,证明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变。如今男孩子一到哪里,自然把自己小汽车的牌子,看成是炫耀的资本。如果有宝马名车既然可以骄傲。
不过,我还是固执的认为,潇洒的是人,而不是车。想当年,我去山区中学教书,来回一二十里路,也就一两个的光阴。我边走边欣赏山里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偶尔遇到拖拉机,我是站在三叉骨上,一手扶着车把子,一手拎着书包子。如今看来有不安全因素,但是我那时的劲头,与《铁道游击队》的八路相比,也倒有几分风采。本世纪初,我闯荡省城,周末回家搜寻家乡的班车。由于城里的交管甚严,车子既然不能再马路停留时间过长。我看见家乡的班车,一个招手,驾驶员清楚,我的明白,他一开车门,我一个纵身,“嗖”的一声,跳入车内。交管来了,车子走了。那阵势,真有点谍战片里地下党的派头。
你说,不潇洒?让我骄傲的是,我能够把省城主要公交车的停靠路线与站台,倒背如流。你只要说出省城任意两点,我保证告诉你,从哪里上车,到哪里转车……。两元人民币,搞掂!所以有人称赞我,是公交车咨询专家,比电脑还快!
当然,也有尴尬的是,那时节,我不过四十刚出头,上公交车,就享受老年人的待遇。哎,人世沧桑,痛苦!
不过,从小事情可以看出大的社会变化。过去,班车上,偶有扒手光顾。不过,我倒也巧妙应付。因为扒手一般我能够识别,并且很好的沟通,让他望而却步。不过,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在省城就被扒手盯上了;我正陶醉于欣赏风景了。这时候,一位中年女子,大喊一声,“快过来,这边有座”。我猛然醒悟,这位女子为了解救我,跟我装成两口子,叫扒手误以为真,天衣无缝,不露破绽。世上还是好人多。
如今,车子增多,但人也在变化。虽然开车的人,但是返璞归真,浮躁以后的人,会逐渐采取理性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有政府买单,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新事物。
我相信,世界在发展,中国在进步。车在变,人也在变!
高考作文 篇3外公独自坐在柴火堆前,落日的余晖透过旧木窗落在了他那爬满沧桑的额头上。正值村庄里炊烟袅袅的时刻,外公点起了烟草,衔着跟了他大半辈子的烟杆独自坐在柴火光与夕阳中想着那逝去的往昔。
母亲是被外公养大的,直到嫁给了我爸爸。母亲跟我说她三岁时没了妈妈,从小就不曾有母爱的她是跟着外公一路长大,说这些时她满眼的泪花。外公是一个朴素的农民形象,在他身上看不到世俗的功利与荣华,面朝黑土背朝天的日子塑造了他那泥一样黝黑的皮肤。他从不曾关注自己的形象,除非逢年过节,儿女给他多添了一些穿戴。常年为了家中的儿女在烈日下打拼的外公,有着内敛和沉默的性格,他不爱把曾经的往事放到桌上让我们这些后代翻看,然而母亲却无法掩藏她对艰辛岁月的回忆与对外公的爱,常常对我提起那段辛酸却快乐的日子。
外公家里有三个儿女:我的舅舅、阿姨和我的母亲。小时候,三个儿女放学回到家中,外公常常还在田间耕作,于是我的母亲与她的兄妹就开始煮饭。说煮饭是不确切的,因为当时煮的是地瓜米。每当外公回到家,在一脸疲惫与满身的汗味中他总是露出那少见的微笑。吃饭之前,他总是乐意点一根烟,独自一人坐在青石的板凳上,在斜阳中独自看着那半山的暮色。
在学校放假的日子里,兄妹三人为了减轻外公的负担,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带着镰刀与竹条去深山砍柴,常常是早上出去直到傍晚才能回来。有一次,兄妹三人在砍柴途中迷路了,入夜了还没回家。外公很着急,二话没说,提起旧式手电筒便往山上赶,由于地形熟悉,很快就到了平常砍柴的地点,看到兄妹三人在那里抱头痛哭,就微笑着摇了摇头,点着一杆烟,带他们回去了。
我的母亲与舅舅都有高中学历,这得感谢外公。以前的学费在现在看来简直微不足道,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一笔不菲的钱财。外公常说再穷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学,于是便把日常喂养的鸡、鸭拿到市集上变卖,换钱充学费。这时我的母亲与舅舅便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如果卖的钱不够学费,他们便垂头丧气。外公吓唬他们上不了学了,他们俩就哭着、闹着。每当这时候,外公总是默不言语,点起一杆烟,想着如何筹钱让儿女上学。
我舅舅念高中的时候,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尤其作文深得老 ……此处隐藏1726个字……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落实得不够理想”等。第四,可从纵向角度论说“为什么随着教育史的发展,社会必然会呼吁‘学习探究’时代的到来”等。
可从“怎么样”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实践层面论说“我们该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自己或他人是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的”“学生、家庭、学校、国家、社会该怎么样做才能使真正的‘学习探究’落到实处”等。第二,可从认识层面论说“怎么样看待与评价现今的‘学习探究’”,可肯定、否定或辩证思考。
【范文】
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
有调查者说:“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但我经历的却是另类的课堂探究,这是应试教育下流于形式的课堂探究,姑且套用“中国式过马路”,称之为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老师重视。
我来揭秘一堂探究性实验课,带你走进真实的“探究”课堂。高三学生面前,放着一道探究实验题,你以为老师会让你动手做实验、找数据、做分析、写结论吗?这是奢望,探究实验与你无缘:老师让你翻到某页,看课本上的某一段话的提示,然后开始讲解关于探究实验的解题方法,指出易错点。讲完后,老师让同学们“实践”――做题目。“啊咧,老师,不做实验吗?”“都高三了,哪还有时间做实验啊!你是小学生吗?会做题就够了。你不想考大学了?”
回想高一、高二,也就做过五次实验,物理两次,生物两次,化学一次。其中探究性实验做过两次,都是事先老师就在黑板上“做过的”实验,已经知道了实验结论和操作扣分点了。做这样的实验能探究什么?我无语。我只觉得这与刷题没什么区别,我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小钢笔科学家,最大特长就是用笔做实验。
教室里的情况也不比实验室好。有一次,学校听说有外校老师来听课,赶紧派人到班上通知大家做好准备,并安排听课者到做了充分准备的班级听课。结果他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同学踊跃发言,对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发表了各具特色的看法,我们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带头鼓掌。我们只知很热闹,像演戏一样,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探了个什么究。而听课老师评价说:“这是一堂与国际接轨的课。”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这只是一堂精心导演的探究课,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好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探究课。我不知道国外中小学探究课怎么上,但我知道这样的课是流于形式的探究课,是应试教育下“中国式”的探究课。我愿做《皇帝新衣》里的小孩,说一声,这堂貌似穿着“探究”华服的探究课,实在是赤裸裸的伪探究课。
高考作文 篇7高考作文预测:认清自己,淡泊名利,坚守初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来请求已8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别真伪。仔细看了看,齐白石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深夜,儿子发现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一一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认真练习,自己管住自己啊。”
此后,即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还是坚持每天画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畏名誉遮望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丢失了最真的自己,被物欲蒙蔽了双眼
高龄88的画家齐白石,猛然惊醒,不能再被名誉蒙蔽了,寻找最初的状态,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所以,不要被名誉遮掩了双眸,坚守最初的信念,绽放人生的光彩。
不畏名誉遮望眼,只缘身在创作中。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国人,获奖之后,赞誉、美名、头衔蜂拥而至,但他并没像时下诸多名人那样在媒体面前争头条,引关注,而是淡然地回到老家高密,继续专心创作。
莫言并没有因这个诺奖而飘在云端,迷失自我。而是幽默地说:“我还是一个农民,得去农村创作了。”一份平静,一种真实,一颗淡泊忠诚的心,实属难能可贵,足以鼓舞世人。
被名誉蒙蔽了双眼,终身陷于泥潭中。
以成龙之子房祖名为主的大批艺人因吸毒事件而锒铛入狱。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嚣张,是什么让他们目无法纪,是什么让他们在花样之年面对苦牢思过?
是名誉,是地位,是金钱,靠着父辈阴功在演艺界占据一隅或者凭借外在形象成为国民偶像的他们,获得了太多奉承的美言,拥有了太多光环的笼罩,终至辨不清人生的方向,踟蹰了前进的脚步,甚而仰慕虚荣,贪图享乐,为所欲为。
假如在众多荣誉和不实之词扑面而来时,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平定摇摆的心,坚守最初的信念,让虚名浮利随风而去的话,或许他们走进的是灯光闪耀的演播大厅而不是漆黑一片的牢房;或许他们迎接的会是沉甸甸的奖杯,而不是冷冰冰的脚镣;或许他们看到的是家人关爱期盼的眼神,而不是父母痛心后悔流出的泪水。
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让外界的物质搅乱了自己的心,打碎自己最初的梦想。
所以,此时的我们更不能因点点的进步沾沾自喜,一点点的夸奖止步不前,一定要坚守住心中的那个梦,坚守初衷,忠于内心,擦亮双眸,抛开迷雾,让理想的战舰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高考作文 篇8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说。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以水满为患了;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而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就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把走弯路看成是一种常态,怀着平常心去看待前进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这就是我在一堂地理课上收获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