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高考作文汇编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 篇1
新闻背景
20xx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向社会公布,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将一分为二,增加微写作,并首次明确“微写作”占10分。
应试作文训练
学生厌写老师厌教
应该说,微写作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国统一高考命题时,一度出现的“小作文”,其实就是一种微写作。分省命题后,有些省份仍保留了具有微写作意义的“小作文”,如20xx年江西命题中的小作文:“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我们的日常作文和高考作文,常常呈现“假大空”的应试体症状。在一篇完整的大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抒发情感”是虚情假意和无病呻吟,“表达观点”是缺失论证的大而无当和人云亦云,“描述事物”是缺失条理和干枯空洞……这样的高考体作文的流行,归根结底,在于老师作文教学的高考体化。高中作文教学甚至从高一开始,就进入到高考体的训练中。从立意到选材,从谋篇到用语,老师们常常提供一种作文的万能公式。这样一种并非个别现象的高中作文教学现象,在业内其实就是公开的秘密。这样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是套板反应,失去的是教作文与写作文的激情和动力,失去的更是作文基本能力的针对性训练,结果是学生厌写,老师厌教。
古代也有“微博体”
微写作宜生活化
微写作,可以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有效的日常作文教学举措。
微写作短平快,费时少,易于激发写作者动手的热情;写作者不至于像面对长篇大作文时那样望而生畏。
其实,目前流行的微博写作,就是一种微写作。高一入学,笔者曾设置形式多样的微博体作文,让学生及时发表在班级博客上。“每日一句话新闻”, “每日百字时评”,“每日百字班级叙事”,这是微写作的生活化。而引导学生写作的“单词微写作”,又体现了微写作的情趣性和智慧性。具体做法是以《现代汉语词典》音序为序,每个音序下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单词,进行百字以内的阐释演绎。笔者引导的“单词微写作”,是“单词体+微博体”的写作。“单词体”,像《培根随笔选》,像张中行的《顺生论》,都是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批注的名作。
“微博体”,古今中外都有范本。古代微写作,《世说新语》、《菜根谭》、《幽梦影》、《舌华录》、《宋琐语》都是范本。这些古代微博体的经典文字,每则其实都可提炼为一个单词。这些古代微博体,或叙事,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是言语能力的体现,是情趣智慧的展示。当今微写作,各种报刊中的“新闻点评”;《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曾有过的“百字小小说”栏目设置或竞赛。域外的,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魔鬼词典》等微写作范本,都应引导学生阅读。
主题单纯文字少
让学生愉快地写起来
微写作也使写作的基本能力点得到具体而微的训练。因为这是一种“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文字量少,没有长篇写作的负担,因而训练可以日常化乃至习惯化;“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因而有实效性,易于解除写作教学因大而无当而很少作为的尴尬;“有操作性”,易于解除由来已久的写作训练无从下手的尴尬。此前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能力,可以微型化训练。甚至,此前作文教学中,常常停留于别字病句零碎层面的写作修改,经由设置适切地微型化训练而跃升至写作手法、谋篇布局整体层面的写作修改。
具体操作而言,高一高二的微写作,以兴趣激发为主,以能力点落实为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愉快地写起来。高三的微作文训练,应该以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点的规范训练为主,兼及兴趣激发和保持。
以“单词微写作”为例,高一高二年级,可以围绕一个单词,或“描述事物”,或“表达观点”,或“抒发情感”,不限表达方式;高三则围绕一个单词,就要分解训练“描述、议论、抒情”的各个能力点了。
高考作文 篇2
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这些都将成为浙江省高中生必修课的内容。作为高中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从今年9月开始,浙江省高二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每周一次,纳入省会考科目,不得免考。为此,这个暑假浙江全省调集了1200多名老师来学习如何上这门叫做“通用技术”的新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一共9册书,分别是技术与设计(两册),汽车驾驶与保养、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设计、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等。
通用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比如“家政与生活技术”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做菜,还要学点家庭理财知识,包括储蓄、购买保险、债券、炒股、买房等。学点家庭保健知识,包括家庭护理、事故的防范与急救。“电子控制技术”要学生学会使用电表,装个灯泡、家里出现跳闸等简单问题要会处理。“技术与设计”要学生学会“敲敲打打”,家里门吱吱嘎嘎响,小凳子晃动了,都会自己修。
由于首次试行,浙江省此次只选用了“技术与设计”两册书。
分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书呆子,而是为了让人幸福,让人能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浙江省的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走出去”读书又何妨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重点院校的录取中,有77所外地院校的479个招生名额空缺,其中包括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主要原因是北京考生不愿意报考外地院校。
不仅是北京,由于考生“足不出沪”,有1/3外地重点院校在上海同样“没招满”;而广东也出现了文理科均有超过100所高校第一职员无人上线的尴尬局面。
为此,有人分析,外地高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地区遇“冷”,除了家长“舍不得孩子出去受苦”的心态外,还与“北京人”“上海人”的某些“优越感”有关。当然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就读外地高校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分析:去外地上学,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其意义绝不亚于大学的专业学习,可能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高考作文 篇3
一个想法可以决定你一生是否快乐,我的好朋友啊,别老是望着灰鸦鸦的马路,抬起头看看,天空辽阔的蓝天,正等着你去遨翔哩。
只要你坚持自己,不愿意放弃,你永远都有最好的筹码。
没意义的努力,并不能改变问题,不管怎么努力,最多只是徒劳一场。面对问题,你抓对问题的重点没有?
依靠颈部以上工作才有价值,依靠颈部以下只能求取温饱,想一想,你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还是天生我才别人用?
快乐是一个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一个自动反应。
今天我要原谅所有冒犯我的人,不论别人是否爱我,我都要表达我的爱意。别觉得你是最无奈的,千里之外山脚下,几个农夫高高兴兴地聊天,生活不也是充实的吗?
别忧虑工作过度。是恐惧使你难于决断,叫你产生不合理的思想;不断地思考顾虑自己的问题,让你失去平衡与正确的观念。
要跟世界一同变,一同变得更好。
不要顾虑昨天的事情,要准备明日的计划。勇敢地、自由地、充分地过你未来的生活,你将感到更大的快乐。
不要希望世界为你一人而改变,这是不能实现的空想。尽你渺小的力量,使身边人都快乐起来。
如果你感到孤寂的话,那么你要知道,世界上十分之九的人,也都感觉孤寂。
要想得到爱,一定要使自己可爱。
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帮助别人,而不是要统治别人。
每天,在生活中制造一个小小的浪漫创意,会照亮整整一天。
仇恨并不因仇恨而停止,相反只有爱才能停止仇恨;这是永恒的法则。
即使在不幸中我也要寻找幸福和不幸背后的意义。
世间是找不到公平的,你越想找到公平,越会心理不平衡,就像崇尚完美主义的人,越想做到最完美,越会觉得根本不完美。
今日的忧愁可能是明日的庆幸,今日的喜悦或许是明日的负担,把握当下的种种,体会酸甜真滋味,水过无痕留于心,才是了解人生的智者。
对别人的要求少一点,多用一些时间改变自己的想法,困境永远都存在的,只要你设法突破困境,困境对你来说,只是人生经验的一环而已。
天冷不是冷,心寒才是凉,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都比不上你给自己的评价,愿意多给自己机会尝试的人,永远不怕失败。对任何事物产生怀疑,你可以知道深奥的事情,想要对一件事情产生价值,请从怀疑答案开始。
高考作文 篇4
当君子,努力锤炼人生
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品行高尚的人的美称。关于什么是君子,怎样的行为才是君子所为,在古书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和定义。据说,孔子的《论语》当中有107处说到君子,内容和标准不尽相同。可见,君子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一个模糊的,不十分明晰的概念,但所有的美好品德都可以用君子之为概括,这一点恐怕是没错的。
在我所知道的对君子的论述中,我最喜欢的还真不是《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虽然《论语》是儒家思想之集大成,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荟萃。我心目中君子的形象是比《论语》更早的古书《周易》中对君子的描述,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的下半句是:地是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说的是,君子要努力发奋,刚毅坚强,不能被一时的懒惰和困惑所动摇。下半句大概意思是,如果你是君子,心胸要像大地一样宽广,包容任何东西。所以我最喜欢这两句是因为他包含着人性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坚毅,一个是包容。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摇摆和困惑是阻碍我们往前走的最大的绊脚石。回想我自己的成长,常常因为意志力不够坚强和感情的脆弱失去了不断奋斗、永远前进的勇气,徘徊犹豫占取了我人生许多宝贵时光。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其名言“存在还是毁灭”,对我影响特大,迟疑和犹预毁了王子的前程,其实也毁了我们很多人。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和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思想打交道,如果缺乏包容心就会始终在内心困厄于不同声音,纠缠于小人之见。我自认为自己是心胸宽广之人,即使这样在生活里、工作中,特别是网络上听到各种不同声音,尤其是善意的批评,尤其是不善意的批判、攻击时,还是心有不快,甚至怒火中烧。想想最后平复我心胸的,一是我特别喜欢的诗歌,二就是这句《周易》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代人不说了,近当代作家中我最敬佩的也是我心目中君子的榜样首推鲁迅。鲁迅先生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中,以笔做刀枪,用深邃和锐利的思想之光引领着大众,觉悟着社会。鲁迅先生说出了许多令我们当代人都汗颜或说不出来的话,比如这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正视什么?广言之,正视不足和毛病,具体说,就是正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无论怎样,只有正视社会、正视自身,黑暗才有可能变成光明,毛病和不足才有可能得到改正。
我认为,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正是当代社会君子的四要素,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具体诠释。鲁迅先生用他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竖立起一座当代君子的楷模和丰碑。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向前,君子之风都应始终伴随我们,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的品性才能得到历练,人生也因此升华。
高考作文 篇5
愿景是心灵的絮语, 编织着未来五彩的梦。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愿景是情人望穿秋水的双眸;“十年寒窗堪回味, 不复深宵对短檠。”愿景是莘莘学子金榜题名的渴望;“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愿景是贤人志士拯济苍生的宏志。
愿景是博大的, 如百川归海, 万木成林, 心游万仞, 包举宇内。
为了一个大同的愿景, 孔子风尘仆仆地奔走于狼烟四起的中原大地, 踏遍城镇乡野, 周游列国诸侯, 思想的种子潜滋暗长,智慧的根须蔓延在中华大地。无数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在历史的行云中灰飞烟灭, 他犹如一颗启明星闪烁于东方苍穹, 启迪着后世苍生。
孔子的愿景实现了, 靠的是“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襟怀。
愿景是深沉的, 如山间朗月,石上清泉,鸟鸣惊林,静夜春山。
从苏州到杭州, 从敦煌到长安, 余秋雨的足迹遍布万水千山、城镇乡野。在与自然、历史、文化的对话中, 有对民族精神的深切思考, 有对文化厄运的深重叹息, 这一切都化为他那如泉涌般的倾诉, 时而激越壮阔, 汹涌磅礴, 时而曲折蕴藉, 娓娓道来。这一切只为这位文人心中的愿景——探究历史命运, 追溯文化源流。
余秋雨的愿景实现了, 靠的是“心忧天下, 神交千古”的深沉追求。
愿景是激越的`, 如清流急湍, 万马奔腾, 似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似一支欢快的探戈舞。
高考作文 篇6
我国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在层层解剖、削剥、透析整个封建社会之后,看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却满脸写着“吃人”二字。而那天我突然从垃圾一般的习题中被吵醒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些纸上满满写着“高考”二字,叫人恶心得想吐。我想我应该有着和鲁迅先生一样的大智慧,不然我怎么会和鲁迅先生一样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呢!而这一点从我敢在这个别人在拼命的时期我却在蒙头睡大觉同样可以看出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喜欢用独木桥的说法象征高考,而高考这个前世为“科举”的小人,只不过注册了另一下名字,就存活了几千年,起源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祖宗十八代。而几千年来,中国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到那场生死竞争的时候,大家就一拥而上,谁管谁掉下去,反正死的不是自己,在别人看来,无所谓输赢,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人的没有素质。因此,独木桥的说法虽然偏激了一点,倒是准确的很。
社会上有一群从骨子里叛逆的人,他们不过因为年轻就被当作无知,一个力求改变高考制度的声音确实是渺小,但是许多许多的人在一起,就可以很大声,尽管他们大部分都是微不足道的。两种声音并存,虽然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但是注定有一种必须要消失。我们不能否定考试的全部,但是可以力求改变的更加完美的,我们就不该让它一直存在,总有个地方要先开一个头,才可以有故事可以发展。
既然谈到高考就不可以不谈到写作文,记得某次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在上面语重心长的谈论如何在考场上写能够得“多分”的作文,并用彩色笔给他的课程定了一个响亮的主题:55分钟锁定50分作文。接着如黄河泛滥,滔滔不绝的向我们传授经验,却决口不提他当年考试的事。我听到昏昏沉沉时候,他的一颗唾沫不小心砸到坐在第7排睡觉的同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高考的时候他再争气考个北大或是清华,没准这时候他已经是中国外交部部长。而布置作文作业的时候,每个同学已经必备了一本素材书,考试的时候,我们比的已经是谁买的素材多了。千古文章一大抄,抄久了就每个人都一样,不要标新立异,不要大胆尝试,要标准,其实哪里有标准。“不要像韩寒一样写文章”,是一个标准吗?曾经在杂志上看过一句话,忘记是谁说的:就像蒸面包,一屉一屉出来,一个摸样,就算有人才,也会被埋没。但是,我不想做面包,无论写了多少的华丽的词还是写了一整叶的废话,我只想写我所要想的,所要说的话,这才是作文。
我用一整夜的时间写了这篇文章,但是写完的时候我发觉想这些没有意义,明天晚上还是要熬夜读书,还是有做不完的试题,考试确实是一种残酷,我只希望高考的前一天世界突然末日,但是这样似乎对所有的人都不公平,我只知道,有高考一定没有世界末日,有世界末日一定没有高考,这是一种充分不必要条件。世界末日别在考试后来就好了,之后谁也管不了谁。
高考作文 篇7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高考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剩下的这段时间尤其重要,所以我对自己的期许就是脚踏实地。我要踏实地走完剩下的路。
踏实就如同垫脚石,助推人走向成功。古今之成大事者多离不开踏实。试想越王勾践只记亡国之耻,而不脚踏实地,又如何创造“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的踏实付出,才有了《本草纲目》的问世。曹雪芹踏实琢磨又修改,才有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可见,踏实是做事的根本态度。
一个人有了踏实地态度就好比插上了一对翅膀,可以飞得更高。因为脚踏实地,才有了费俊龙。聂海胜成功的飞行;因为脚踏实地,叶笃正教授才赢得了气象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脚踏实地,马云才创造了阿里巴巴,位列财富榜前列,……。这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振翅翱翔。
在高考前夕,我们也应持守踏实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拒绝浮躁,沉稳前行,而不能像那螃蟹,因为“用心躁也”而导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也”。在剩下的时间里,只有踏实学习,才能在高考中获得满意的结果;如果不踏实,便会前功尽弃。
加油吧,追梦的十八岁!相信经过自己踏实的努力,一定能在高考结束后获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