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21-10-02 03:22:36
【实用】高考作文集合五篇

【实用】高考作文集合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急就章,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在写作中,要理清思路,沉着应战,抓住几个关键,顺序展开文章,当能旗开得胜。下面是要走好的关键四步棋:

  一、认真审题 把握文意

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全国统一命题。从统一命题的21年看,高考作文有缩写、改写、补写,有命题作文,有材料作文,但不给题目、不给材料,任由考生自我发挥的情况还绝无仅有。这样,作文考试,考生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审题,审清题意,吃透材料,从而快速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

在审题过程当中,要注意将题目中的所有信息弄清楚,然后抓住关键信息,也就是“题眼”,从而抓住主题、扣住主题,才能写好文章。

199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这一题目的“题眼”是“更”,只有抓住“更”这一关键词,考生才能在文章中将两幅漫画做简单的描述,进行比较,然后阐述自己“喜欢”哪一幅,同时“更喜欢”哪一幅漫画的原因、理由。

这一个题目,既考察了考生的审题能力、刻划描写能力,同时又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如果未抓住“更”字,可能会全盘皆输。

作文题目中,往往有明确的标记词,它们既说明了文体,又提出了写作要求。如:重在记人、记事、描景、状物的记、忆、访、游、行之类;重在抒情、歌颂、铺陈的颂、歌、赋、曲、赞之类;重在议论、说理的辩、析、驳、说、谈、评、论之类;重在收获的启示、启迪、感、悟之类。而题目中一个关键词的改变,就可能改变了一篇文章的体裁。如从《我的课外阅读》到《我说课外阅读》,一个“的”变为“说”,文章体裁截然不同。

我们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认真审题,而在材料作文中,如果需要自拟题目进行作文,也一样需要认真审题。命题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作,这与审题是一个反思维的问题。只有合适、恰当的题目,才能使写作顺利开展。

如1993年的高考题: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脆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露出了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了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了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说的那样……

有的考生吃透了材料,找准了题目,以《新与老》、《新老交替颂》之类为题目,文章主题清楚,写起来也顺畅自然。而有的考生以《纳凉夜话》、《夏夜,一个永恒的话题》,主题依然未变,题目更见文彩。

材料作文大多都对考生如何作文有几句简单的提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提示,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内容和中心、选材范围、写作形式。

如1986年高考作文的提示是:“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按照题目去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可类比的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展开论述。而1990年高考作文的其中一项提示是:“根据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这就规定了考生必须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在文章审题中,我们要做整体把握,认真审视题目、审视材料,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逼近题目、材料中心,弄清题目蕴含的深意,才能很好作文。

二、理顺思路 确定结构

写作的主题清楚之后,关键问题就是理顺思路,确定结构。只有思路清楚了,结构合理了,一篇文章才能井然有条,顺序展开,所谓纲举目张是也。

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996年版)定义:⑴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原子结构;⑵建筑物上随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构造: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我想,文章的结构之义很有可能是建筑结构之义的延伸:文章各部分的排列、搭配,就如同建筑物的框架支撑重物一样,支撑文章的主题。所以,我觉得港澳台语言中把结构叫做“架构”更为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意义。

那么,怎样确定文章的结构呢?

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性。我们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分析它本身具有几个层次、几个方面,我们准备分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展开议论、说明、记叙、抒情……或以时空变化为序,或以问题性质为序;或总分、或递进、或对比,文章的条理、结构自然就出来了。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抓典型,我们最喜欢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实际上,麻雀之于所有的动物,确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典型。弄清了麻雀的五脏,其他动物的“内在结构”自然也就大致明白了。我们说文章结构,不妨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课文为例:

花园 果园

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秋天到了,桃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标题:(我们村是)花园、果园。文章的主题就隐含着文章的结构:并列两个层次,一说花园,一说果园。于是文章开篇在交代了大前提、必要条件“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之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层表述花园,一层表述果园。文章的层次非常简单,但结构非常完整。

小学语文课文如此,其他任何文章也如此,作文也不例外,只不过结构、层次复杂点而已。比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 )》,一个“更”字,即表表了文章的层次:两幅漫画,不是喜欢一幅,不喜欢另一幅;也不是两幅都一样喜欢,而是喜欢一幅,但更喜欢另一幅。它的结构应是递进式的。文章自然要简要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通过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更喜欢某一漫画。也许更喜欢的理由有三,也许有五,必须条分缕析,错落有致,一一道来,以支持“更喜欢”这一观点。

“新概念”作文大赛,因邮路的原因,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未能准时参加复赛。但复赛评委被韩寒初赛作品所显露的才华深深打动,爱才惜才的评委决定让韩寒补考。上海作家李期纲受评委委托出题。他随手将一团道林纸置入一个有半杯水的 ……此处隐藏6939个字……作文 篇5

一、20xx年高考作文的特点

20xx年全国各具特色的15道高考作文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命题的形式看,几乎是清一色采用话题作文,唯北京卷以“包容”为题——看是属于命题作文,但从实质看,这样的命题作文也可以纳入话题作文的范畴。

从试题的构造看,同是话题作文,却出现了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二是命题型,三是选题型。在15道试题中,材料型占12道题,形成了一股主流,是当前语文界使用频率最高的题型,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上海的“忙”,北京的“包容”,采用命题型话题作文。这种类型的题目简约明快,思维空间广阔,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福建卷则另辟蹊径,采用选题型。这种题型打破了只给一个话题的成规,为高考作文命题作了有益的尝试。

从文体的要求看,有的全不限,有的是加限制的不限,焦点仍然在于能不能写诗歌。高考作文能不能写诗歌,这是见仁见智的学术问题,但全国卷允许写诗达数年之久,却迟迟不拿出评价的标准,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从话题的设计看,联合式话题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份全国卷、天津卷,辽宁卷、浙江卷、重庆卷、江苏卷、广东卷等10份试卷这样设计话题,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受20xx年话题模式的影响,意在增多话题的限制,加大审题的难度,加强试题的避猜性,大大提高了考查的思维价值。除外,设计单一式话题的有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设计多项式话题的有福建卷,从而显示了话题设计的多样性。

(二)从话题的内容上看大体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审察自我,正视问题:全国卷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共有三个话题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展开讨论,都是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为核心来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全国卷的另两个话题是“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及“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前一个话题是谈论一个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所遭遇的挫折,后一个话题是谈论一个人应该如何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它们实际上是从正反两面谈论如何正确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从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五道题植根于中学生的思想土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关注社会,聚焦热点:上海卷的话题“忙”,抓住了当今社会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把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浙江卷的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提炼出来的,让高考作文与现实中的社会矛盾挂钩,引发考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湖南卷的话题“家庭教育”,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考生首当其冲,最有生活体验,也最有发言权。上面这些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意义重大。

3、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天津卷“材与非材”,辽宁卷 “平凡与自豪”,都属于价值观范畴。发人深省且充满思辩性。伟大出自平凡,我们在为伟大而骄傲的同时,也要为平凡而自豪——正确对待平凡,这样的话题广大考生大有发挥的余地。北京卷 “包容”,湖北卷 “买镜”,都跟道德修养有关。我们的祖先极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绵延的传统美德和丰富的文化积淀,给考生写作的灵动。

4、自然情致,人文景观:江苏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让考生走进大自然;福建卷以人物(文学形象)为话题,使试题充满人文色彩。

二、“新课标”下的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

任何事物的变化,一是本身的矛盾所引起的发展变化,二是外界的原因引起的发展变化。高考作文也是如此。

对于高考作文影响最大的,笔者认为是20xx年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20xx年正式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考作文受到的直接影响来自于语文考纲,而且考纲是《大纲》《课标》的执行方案以及观念的具体化。新课标、新考试精神要求学生“负责任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有独立的写作思维”,这是作文拿高分的新标准。据此,对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作以下的预测。

1。在“认识”这个话题上继续引申。引导中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20xx年的“情感的亲疏与认识关系”,延续到今年的全国卷的四个话题,还有其它省份的几个话题作文,都是讲“认识”的。认识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社会,才能融入当代中国的社会;认识自我,才能全面发展,规划人生理想。因此,20xx年从“认识”这个话题还可能进一步细化,具体化。

2。从审美引申到文化。《课标》:“审美教育有助于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20xx年的江苏卷“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是这一方面的可贵尝试。当然,关于知、情、意在作文方面的考查,不一定全面考,更不一定局限于山水自然,也可能有对人的审美(帅、酷以及气质),也可能有对社会风尚及流行文化的审美,也可能对传统文化中小说及诗、词、曲、赋的审美,甚至可能引申到文化的范畴。

3。考查语言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在《课标》里“应用、拓展”,“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适当时机与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关于这方面的考题,在90年代有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反映环保问题;上海卷,近年来有假设从某刊物的几个栏目中选一个做编辑;以前上海卷连续两年写小作文:两分钟的发言稿,从考查“说”的角度出题;其实,还可以考讲演稿,还有辩论、采访、主持等等,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既考了“写”,又考了“说”,把高考作文与语文活动联系起来。

4。把课外阅读与高考作文联系起来。20xx年福建卷,列了两组人物,每组5人,5人中有真实历史人物,也有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传记人物与文学形象。这古今中外的5个人物都是可以从课外阅读中获得。那么800字以上的文章就是两种体裁,一是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速(缩)写;二是评论,文学评论或历史人物评论。因此,作为应对策略,除了读小说外,还应引导学生阅读历史人物传记。没有阅读便无从下笔。

高考作文的演变,还会受到高考作文本身出现的矛盾,从而引起变化。针对有些考生作文“胡编乱造”、 “四不象”的作文大量出现和内容空泛、缺少生动的记叙,缺乏深刻的分析推理等情况,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的条目,并且对“四不象”类的作文一律封杀,不及格。为了从根本上整治“四不象”,为了与高中作文教学的训练体裁的一致,话题作文开放式的“体裁不限”的规定,有可能改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实施中矫正,高考作文的形式和选材的开放度将在今后的命题要求中微调。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从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高考也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继续探索。

《【实用】高考作文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