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时钟拨快?我们沉浸在快生活的匆匆之中,黑着眼眶熬夜来延长生命的长度,万事浅尝辄止以增加生命宽度。
然而慢节奏却更适合人体,让人融入自然,与之共舞。既然美好属于慢生活,我们何不试着花时间去“慢”?
在地球之隅,有一个部落。他们一生不断迁移。但是他们却有令人费解的习惯——他们每行走一段时间,便停下脚步,像在等待什么。
“如果我们走太快,”部落首领淡然回答,“灵魂会跟不上来。”
我们被经济、环境、欲望控制,活在碌碌之中,但这个“等灵魂”的部落却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教会我们慢生活。慢不是拖延,也不是浪费,而是花时间去感受,去思考。
披头士灵魂人物约翰·列侬说过:“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走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慢生活给予我们感受的时间。花时间旅行一次,看自然的绮丽万象,感受每一个生命呼吸的频率,让纯净的天山水,让明朗的高原日,洗净全身的疲惫与异化的所欲所求。花时间与家人共度佳节,在每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中融入对亲情的感恩,感受父母不变的关怀,感受血脉中流淌的汨汨温情。花时间去看社会,透过竞争与迷茫,看民族记忆,看无私奉献,看大爱无疆,感受人类最质朴纯善的微笑,将心比心地去交流付出。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现在是时候尝试抹去“以快抢占生命长短”的怪念头了。生命因思考而绵长厚实,而慢生活则给予思考充足的可能。冯友兰先生患有口吃,每届演讲之时,总是“卡壳”。但是口吃却给了先生充足时间思考,让脱口而出的每个字都是经过锤炼的。口吃固然是病,但学会慢工出细活,三思而后行,却是口吃给予的“启示”。阅读是思考的圣地。通过阅读可以窥见全然无知的世界。生命有限,无论多快、多赶都不可能尝遍所有人生的酸甜。何不放慢脚步,以书为落脚处,用“慢”品读生命真谛,超脱时间之外;用“慢”品呷生命百味,超脱肉身之外。心灵是一团没有形状的混沌,惟有“慢生活”的反复捶打、充实、滋养,方可塑成无限的美丽心灵。
特瑞莎嬷嬷的福利院墙上,有这样温暖的话语:“花时间去爱,花时间去感受,去思考,去笑,去哭,去行善。”这是最贴近心灵的节奏,是最“生活”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