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迅为主题的高三作文

2021-10-17 15:16:08
以鲁迅为主题的高三作文

以鲁迅为主题的高三作文

小编:欢迎阅读与支持,如果喜欢记得常来!内容简介:当我终于读到鲁迅的《在酒楼上》时,我才觉得自己开始走近他。我感受到他浓浓的人情味和一种对生命的眷恋,... 觉得不错就继续看完以所有内容吧!

本文《以鲁迅为主题的高三作文》由作文网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走近鲁迅(高三作文)

当我终于读到鲁迅的《在酒楼上》时,我才觉得自己开始走近他。我感受到他浓浓的人情味和一种对生命的眷恋,看到了他在消沉中不放弃反抗的身姿。一种未曾有过的共鸣引动了我心中不起波澜的震撼。

我开始思考:鲁迅是谁?

他弃医从文,他是“民族的英雄”;是“以笔为刀剑与敌人斗争的战士”,是“革命者”“开拓者”一串标签化的语言纷至沓来,这是鲁迅吗?透过这些名词我只看见一尊宏伟、刚健的铜像,却看不见他的血与肉,也不见他长歌当哭模样,更感觉不到他的那种“克制的冷”。

鲁迅被标签化了,是时代与人们贴上的,他成为了诸多名词的汇集。或许人们本想以此方式来纪念他,不料却将他推得太远,远至神龛,人们只能仰望、无从走近。

我理解人们的作为。那样的社会令他目不忍视,他要在沉默中爆发,他亮出匕首刺往人性的要害。而一个沉醉于虚幻太平的时代不容词人打碎其美梦。于是在那个时代怯懦麻木之人给他贴上标签使他醒目,使他暴露在高压下成为众矢之的而自己免于攻击。如今世人始觉歉意,便又为他贴上光鲜的标签以供后人歌功颂德。

但人们的这种行为却使鲁迅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们止步于对鲁迅的形象认识而忘却了他更深重的精神意义。他引领着人们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带领人们远离奴隶之路如今的鲁迅受到了太多标签的审判,他终于变得扁平了,变得片面了,变得易于掌握了。

世人为鲁迅贴上的标签是细碎的,是沉重的,更是随意的。

人们的态度太轻佻了,行为亦是过分莽撞。不仅仅是对鲁迅,更是对鲁迅的文字和他的文字所承载的时代与文化内涵。他们试图为一切东西贴上标签,如此他们便可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定义一切。但这些零零总总的词汇又怎能还原一个复杂的人格,架起一个庞杂的时代?更如何涵容那些文化?人的精神世界在“标签式思维”的作用下趋易、趋同了。

这也体现了人们潜在地对事物的控制欲。人们以短短几个词汇总结了一个时代,定义了一段文化,标识了一个伟人,他们踌躇满志,觉得自己是赋予者,甚至认为这是对鲁迅和那些文化的馈赠,是在为他们加冕。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滋生了太多浮躁,文化成了他们的快餐,大师成了他们娱乐的对象

我想起余华说的:“当一个作家成为一个名词,这便是对他最大的伤害。”或许只有当人们醒悟了,重拾他的文字,重读他的话语,重感他的温度,才是人们真正走出蒙昧,走近鲁迅,走近文化之时。

【二】:鲁迅先生的回信(高三作文)

自“跨时空信箱”问世以来,不少人给古人或未来的人写信,也得到了回复。前不久,我也“赶时髦”,给鲁迅先生去了封信,他也给我回了信。怎么样?羡慕吧。加急,我现在就把这回信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来,接着!

马君:

你好,来信已收到,心中感慨万千。广平、秋白等一干人都已收到了后世的许多的信件,只我没有,据广平的后世笔友讲,你们那世纪的学生们无不恨我,因为我的作品给了你们许多不必的负担,为此我感到遗憾。国文教育要和时代俱进,我这年代和你们那个不同的,它把我推上文坛,也就是写了些发泄内心想法和寄托望、怒、嘲的文句。你们那时候进步了、发达了,国文水平也高了,就该把重心放到你们那个当时的作品中去,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一面说,学学古人是可以的,必是中华千年文化扔不得,但也不需抱着“之乎者也”和“良心发现”、“增加勇气”不放,不然就与孔乙己无异了。

后有精通时事的,给广平写信说有许多学生因学业负担重而跳楼、溺水。我想你不是的,因为你心平气和地和我谈文章的事,我也就放心了。《藤野先生》中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那个什么“日暮里”、“水户”是否寄托了那些感情,我可以告诉你是没有的。那文章中有一些爱国情调但主要是思念,赞扬严九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并对我的关心,以及对那些学术有态度的精神,至于作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和悲哀,自然是没有的,而你们照这样去讲,照那样去背,我想和你们的“客观效果大于主观意图。”有合吧,虽然我现在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客观”及“主观”但大概的是清楚一些的。譬如《红楼梦》,我看曹先生就是个换个说法的记述其家与旁的几个院落的兴衰罢了,我们研究它,最好从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其中体现的处事原则、人事近况入手,至于哪个人物、哪个东西指代什么什么人是怎么来的,怎么死的,我觉得毫无意义的,你们的“红学”我们是没有的,虽然读《红楼梦》的有不少,但没有弄到那么偏去的。你须告诉那些文人,不要做些无用功,因为一部作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那是争不完的。至于究竟《红楼梦》为何而作的,收他们给曹先生去信就可以了。

你大约的确读了许多书,也包括我的东西,但我还是希望你读一些先古时期的名作、巨着和你们同一时代的作品,万不可精研我们一时的东西,因为历史的缘由,我们的文章、诗歌及小说,只属于这一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时期,而你们的东西才属于你们,先人的伟大作品才属于整个历史。同时,你也要读些外国的东西,因为毕竟人家发达,我们要效国藩先生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你们那时也许中国强大了,外国人不敢轻视我们了,但我们若想在民族竞争中不败,就必须接受外来的事物,丰富大脑,开阔视野,不断创新,才可国富民强,再现盛唐大业。

而除国文,你也要学学处文、理化、史地,从你的信中我觉得你是较喜爱文学的,但搞文学也要有其它领域的东西做基础才行,只凭文字而空写作,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你们提倡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是对的,你也要按其章法学习,来获大绩。

我不知你的信在开头“您好”后为什么又起一段来写,也许是你们那时的格式,也有可能是你们先生教的必须这么写,在生活中就不必如此了,何必如此呆板、格式化呢?语言是发展的,所以在考试中一个样,出了考题就变了,在用对、用准、对方明白的基础上应是放开胆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拘于应试的形式,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会造成思想僵化,成为一个闰土及孔乙己,所以,以后再来信,要打破形式,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我尽量的说话让你明白,于是用了许多没用过的词,句之法,但愿能看懂,在此祝健康,学业有成,为国效力。

此致

敬礼

鲁迅

xx年xx月xx日

【三】:别拿鲁迅当鸡肋(高三作文)

今秋起,湖北省高一新生全部使用人教版新课改教材,其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三篇,顿时,评论风起云涌。

鲁迅作品真的过时了吗?删除鲁迅作品到底是喜是忧,是福是祸?有人认为,应删减其作品,将其请下文学神坛;也有人认为不能删,鲁迅作品熏陶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子,说明它具有时代借鉴性,绝不过时。

我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食之有味,弃之可悲,别拿它当鸡肋!

从客观上来说,谁能否认这位文学巨匠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呢?他以笔为剑,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阴暗,引发了我们许多人生思考和社会思考,即使在安定和平的现代社会,他对人生的挖掘、传统与封建社会的剖白,也是极具借鉴意义的。如在《药》中,鲁迅先生巧妙地利用了情节暗讽,以血馒头掀起华、夏两家命运的相连,揭示了近代中国被灰暗笼罩的悲惨状况。而今天,作品中隐藏的传统观念还在社会渗透:以谐音定运气,忌4抢9的现象不也在时时提醒着我们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吗?

而从主观上来说,学习鲁迅作品对中学生来说是思想的萌发和积淀。我有幸在学习课文后到绍兴旅游,感受这位巨人生活的地方。故居很旧,墙面脱落、桌柜发黑,而且人满为患,但是那种古朴的气息充溢周围,古书的芬芳还在屋子中久留不肯消逝。乌篷船、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都如书中说的一样,真实并诗意地存在着,如此一去,感触便自然是另一番滋味。

对于鲁迅作品,每次阅读都是感绪的激荡,岂能弃之?语文教材固然要给更多的文学家足够的位置释放他们的火花,但文学巨匠的魅力,是不容被取代的。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高三 黄卉菁

【四】:我眼中的鲁迅先生(高三作文)

在漫长的暗夜里,先生是一位孤独而执着的行者,他在最深刻的孤独里产生了最伟大的思想。----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一个从1918年一直辉煌至今的名字,可是,又有谁真正懂得先生的内心,谁真正了解先生那曾在风雨中飘摇的灵魂故园?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于祖上的荣耀,整个大家族都很看重教育,鲁迅因此从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堂读书,三味书屋就是他幼时读书的见证。幼时的鲁迅曾如此向教书的先生提问,难道读书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啊?!教书先生无以为答,只一声叹息后来,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狱,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幼时的鲁迅就看多了别人的冷眼,听多了别人的冷语。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贫爱富,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言语表情行动也多有厌弃。幼时的鲁迅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拯救民族于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头脑中萌芽

及至先生长大,先生几经周折,先是东渡日本,希望学医以拯救国人。后来,先生猛然意识到国人思想的麻木与冷漠才是更可怕,更可悲的,于是弃医从文。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文学巨匠逐步成长与辉煌起来了。

时至今日,先生在文坛的影响仍然被认为是巨大的而且无可替代的。在我的印象中,先生仿佛一册线装的古书,古朴而不失淡雅,极具内涵又有厚重的质感。细细想来,先生的一生真可谓钢铁的一生。试想,整个社会熙攘喧闹且为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小人所操纵,假如很多人都热衷于奸佞小人式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么,我们所敬爱的先生又怎么能不陷入“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孤独与迷惘?与社会格格不入,先生没有选择自己与哪个畸形的社会相介入,而是选择了一条与黑暗抗衡的思想之途。一枝笔,几叶纸,一枝纸烟成了先生战斗的武器,先生为之奋斗一生也未曾怨悔。因为先生面对周围污浊的空气的确出离地愤怒了!眉头紧锁,先生低吟“怒向刀丛觅小诗”;头发直立,先生高呼“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地揭露丑恶的梦魇,先生尽力去唤醒那些精神缺钙的懵懂民众;身无媚骨,先生有着一颗坚毅的灵魂。

难以想象,一个民族的思想的转变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先生一生选定了一个目标就矢志不渝地去做了。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一代,担心有的青年会退化成“虫豸”,说明先生刚硬躯壳里有着一颗柔情的心灵;面对一些卑鄙文人的流言蜚语,先生又从来睥睨视之,不屑置辩。正所谓“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先生的身影从人群中掠过,人群中总会惊起恐惧的尖叫和愤怒。

故园遭侵,先生几度呐喊;国家危亡,先生几度彷徨。先生思维依然缜密,先生的文笔依然犀利,先生的思想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使得一切世俗的假恶丑变得脆弱无比,就像黑暗见不得光明一样不堪一击!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先生的早逝令人倍感惋惜,身披写着“民族魂”的五星红旗,先生走得很是从容

先生所处的阴霾岁月已然逝去,但先生的事迹与思想依然在三味书屋被人讲述,在百草园与人聆听,在咸亨酒店引人无尽回味与陶醉

【五】:民间文学对鲁迅的影响(高三作文)

一个优秀的作家的诞生少不了民间文学对其的影响,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为主的语言艺术,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艺术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真相。民间文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并且人民大众深受影响,一个个民间故事广为流传,《夸父追日》、《沉香救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同时深受影响的还有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1898年取学名为周树人。鲁迅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作家,在我们的求学时段,语文课本上大量的出现过鲁迅先生的文章,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家所熟知的弃医从文的作家,他也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表示过《山海经》是他“最心爱的宝书”,而《山海经》中所讲述的一个个离奇神秘的故事也在他今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刑天舞干成,猛志固常在”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鲁迅先生有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反映时代性的《呐喊》、《彷徨》以及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阿Q正传》。而他另一部优秀的作品《故事新编》不仅在取材和写法上不同于《呐喊》、《彷徨》,而且跟民间文学紧紧相关。

《故事新编》共有8篇,历时十三年,前期有《补天》、《奔月》、《铸剑》等作品,其中《补天》是最早写作的一篇。其原名为《不周山》,取材于女娲开天辟地,以黄土抟人,采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发生在广阔的天空下,辽阔的大地上,整个世界有的是奔腾壮阔的大海,巍峨耸立的高山,甚至还有着山崩地裂时燃烧着的不灭的火焰。而美丽善良的女娲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生活着,在共工触动不周山后辛勤地艰辛地不辞辛苦地采石补天,最后终于劳累而死。女娲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创造力,包含奉献精神的一个存在,在某些程度上也是鲁迅先生自己对于自身在现世的一个阐述。而鲁迅先生就是用这样一个伟大而善良的形象反衬社会的黑暗,用女娲这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唤醒起正处于麻木时期的国民。后期的作品有《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每一篇都带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学的色彩,在《理水》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在创作《理水》时鲁迅先生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处理古代题材,歌颂了古代治水的英雄、“中国的脊梁”式人物——大禹。文中的大禹辛的苦踏实,敢于与大自然斗,用一个神话而伟大的形象讽刺了官场的庸俗腐败,从而想唤起人民群众的自信,向着革命前进。鲁迅先生能够写出《理水》这样优秀的文章很大程度上跟他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鲁迅从小生活在浙江绍兴,绍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流传着许多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同时还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着美丽风光的会稽山就是一个代表。传说大禹曾到此治水,同时大禹死于会稽,葬于会稽山,跟会稽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就是这种生活环境使得青少年时期的鲁迅对民间文学有着深深的喜爱,从而在成年后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故事新编》中说到“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但是鲁迅先生却运用了“油滑”手段,借古讽今。这样的手段跟戏剧有着相似之处,同时民间戏剧文学对鲁迅先生也有着影响。鲁迅先生历来喜爱民间艺术,民间戏曲就是其中之一。《社戏》这篇小说讲述20年来“我”三次看戏的经历,而第一次就是少年时代在故乡江绍兴看京戏,少年时期看京戏的经历在“我”的脑海中深深的印刻下来了,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少年时期的玩乐,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鲁迅先生称儿时看过的戏是“是自己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好的戏”,由此可见民间文学对其影响。

民间文学对鲁迅先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了,除了鲁迅还有很多大作家也深受影响。写出《边城》风光的沈从文、描写神秘新奇的《聊斋志异》的蒲松龄、想法大胆的《西游记》的吴承恩等等……每一个作家都与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故事,也是民间文学让他们的创作丰富起来。

高尔基曾经说过:“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就不可能懂得劳动人民的真正的历史。”民间文学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口口相传所娱乐的一种文学,而是保护继承各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吸取民间文学吸取民间文学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艺术营养,充分发挥民间文学的多功能价值,让民间文学不仅影响名作家的创作,也可以影响着新一代作家的创作。

以上就是关于《以鲁迅为主题的高三作文》的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持续关注作文网,精彩不断!

《以鲁迅为主题的高三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