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高三原创作文

2021-10-17 15:18:39
精选文化的高三原创作文

精选文化的高三原创作文

编者按:如果大家觉得内容不错,记得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哦!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大国,英雄人物辈出不穷,文人骚客更是多如牛毛。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有兴趣就读继续看完以下内容吧!

欢迎大家阅读《精选文化的高三原创作文》,此文由作文网小编推荐,大家多多指教!

作文一:文化底蕴(高三/1000字)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大国,英雄人物辈出不穷,文人骚客更是多如牛毛。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这些后辈的无价之宝,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文化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在争相学习外国文化,岂不是守着金山而要饭?可笑至极么?

我有个朋友,关系很铁,有一次他来我家做客,由于太晚了,就住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他把我摇醒,我正在神游中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句:“今天七月七,赶紧给你对象打电话!”我拿起了手机一看,顿时无语,7月7号,这位大神居然不知道七夕是阴历。从这可以看出,我们这一代对中国古老的节日渐渐不重视,有多少人不看日历就知道清明节,端午节是农历几号?相反我要是说愚人节,情人节,可能你的脑海里会迅速反映出是多少号吧!还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习俗,这些古老的习俗也在渐渐消失。西方节日的习俗我们却铭记在心,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难道不感到羞愧么?

现今不论是学生也好,还是成人也好,都在火热的学习英语。各种英语教辅层出不穷,相反《论语》,《老子》,《春秋战国》等书却是少的可怜。《论语》,《老子》,《大学》,《中庸》我们这几代人有多少人还能背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又被多少人歪解?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中国话从小说到大,考试也好、人际交流也好肯定没问题,于是乎开始玩了命学习英语,跟上潮流。我只能说太可悲了,谁敢说他自己国语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有多少人英语说得是滚瓜烂熟,而中文却是颠三倒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幼儿英语,各种补习班接踵而至,我很费解,一个连中文都说得不利索的小孩学的哪门子外国话呢?在高中,很多中学生不重视语文,仅仅当作任务来学习,完成书本上的要求就万事大吉,上课也是敷衍了事。相反数学,英语等学科却是忙的热火朝天。

外国固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西方各国以区区几百年的时间迅速崛起,超越了中国,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我认为学习外国是以不失去本民族特色为前提的,诗书礼仪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族魂!外国人的思想开放,敢想敢做以及开放的政治管理都是我们的榜样。老夫子固然不好,但是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去了解先辈们的思想,毕竟那是经过五千年洗刷所提炼出来的。美国总统里根曾经说过:“让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到极致。自由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如同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要过多的干涉它’。”孔圣人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西方文化好处很多但也有许多弊病,中国文化亦是如此,但是我们非得连通弊病一起学么?答案很显然。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国家需要发展,时代需要进步,如果不想像几百年前那样被人轰开国门就需要接受世界的潮流,国家就需要与世界接轨。既然接轨,一些弊端也就会从中产生,能不能使熊掌和鱼得兼,不是一味的依靠政府部门过滤,而是建立起属于我们的价值观,教育部门,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各个孩子的家长等等我们这些人必须树立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接受外国优良文化的同时,也要开始重视那被我们这代人所遗忘在角落里的中国国学。

高三:刘金泽

作文二:倒退的文化(高三/600字)

在我看来,中国的社会在前进,文化在倒退。

即使我说的有点夸大,但,起码历史和语文是这样。

历史是一个很古老的东西,我们没有什么必要去研究它,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好也好,坏也罢。我们不可能永远的停留在昨天。

就像考古学家,天天就围着个生了锈的铜器或缺个角的破碗,拿个放大镜,研究个半天。且不说那碗有多么大的价值,就是华夏始祖“皇帝‘‘用过的碗又能怎样,照样不是一摔就碎,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震撼。

可我们还要学历史,考历史,以至于背历史。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已不在的事物上。

再者就是语文了。语文,我暂且理解为语言。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他哺育了我们,按理我们不能忘记他,可是现在,我们表面上没有忘,事实上我们已经忘记了。在社会,在学校,在人们的意识里,英语已经完全超过了汉语——我们的.母语。

人们只想尽快的适应这个社会,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淘汰。英语是国际语言,中国要在国际上立足,语言是关键。试想,两个人站在一起,连话都听不懂,还谈是合作?

既然汉语没有成为国际语言,那么,我们就应该勇敢地放弃,我们可以从一开始就学英语,把汉语做为一门选修课,让有兴趣的人去做。可以的话,我们中国强大了,可以把国际语言改为汉语,这样,才真正发扬了中国的母语。

历史也一样,甚至我们可以完全把他丢掉,我们要向前发展,我们不能沉迷于过去辉煌之中,要知道,唐朝的梦已经醒了,而且,我们是被人用暴力打醒的。我们记着历史能干什么,我们能把当年蹂躏祖国的英国。日本……从地球上除名吗?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社会是要发展的,而文化一样要进步。

作文三:谈我国文化(高三/500字)

今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个数据,我国流失在国外的文物至少有165万件。起先,我也是一惊,但后来一想,也是情理之中的。

说起我果的文化,那可是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的孕育而保留下来的,在当时可谓是无比的灿烂和辉煌的。而那些也是值得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所骄傲的。

但好景不长,其他一些国家看出了其中的价值,产生占有的欲望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我国的文化是别的国家无与伦比的。

清朝末年,政府的腐败,外国的侵略,使中国这个大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劫。我们的损失不仅仅表现在金钱的赔偿上,更表现在文化遗产的流失上。圆明园的被烧,敦煌石窟的开采,等等的等等,这都是我国的耻辱。五千年完美的文化就这样在血雨腥风中度过了几百年。岂不痛哉?先不说历史,光说现在,还不是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去国外旅游吗?有多少呢?这就要去追问那些利欲熏心的腐败国民了,不说其他,光越来越多的盗墓者的出现就是个例子。

一个民族重要的是能创造文化,但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去保护文化。从现实来说,我们中华民族在这方面确实有待提高。如果我们连本国的文化都保护不了,还谈何保护国家呢。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作为华夏中国的儿女,就应该提高警惕,增强意识,为保卫我国珍贵的遗产而尽自己的一份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

作文四:文化的风度(高三/800字)

世界由无数个人构成,无数个人也由无数个他人构成,我们同处一个星球,却也迥然不同,得以使我们一环扣一环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文化。文化是让人们在这个众说纷纭的年代找到共存感;文化是让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聚集点;文化是让千千万万个你、我、他变成我们,一同共荣辱、同生长。

近来,“地铁藏书”的活动被媒体纷纷报道,旨在推动城市阅读,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虽然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但不容置否的是,此次活动的本意却是值得提倡的。书承载着文化,也是共享文化较简单的方式。书中每一段的百转千折,每一句的千锤万炼,每一个字的斟酌推敲,都传递着构思者的思想,传递着一种尚在萌芽的文化。固然,“地铁藏书”有助于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个世界更新得太快,我们甚至来不及下载。我们行色匆匆,埋首于碎片化信息间,像一个个城市的过客;很少有过归属感,只是藏匿在城市某一个角落;机械式的微笑的背后是挣扎过的灵魂这是如今的我们的病容,而文化恰好是一剂良药,服用下去,我们会找到一种灵魂上的共鸣,让原本那个渺小的自我变得有意境、有深度,就好像一个长途跋涉的人忽然到了摩天大楼的顶层,在落地窗俯瞰人间的烟火,然后长舒一口气,那一刻人会变得通透甚至豁达。

文化如此之厚重,它必定需要一种形式去呈现,这种形式绝非是走过场,而是让人们在形式中形成意识,在意识中逐步强化。

地铁上看书,是在这个喧闹嘈杂的时代里寻找一份净土。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形式,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地方藏书、看书、传播文化。因为这一切都旨在在飞讯发展的时代去见缝插针地传播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文化,让文化融习于生活。这是文化的风度。

你的气质来源于三处,你读过的书,你爱过的人,你去过的地方;你一定会读很多书,因为书传递着文化;你也一定跟你一样爱读书的人相处你,因为他们接受过文化的洗礼;你也一定去过那些特殊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周遭环境都有文化的底蕴。所以,你不拘泥于形式,因为你气质不凡。

一个真正愿意接受文化熏陶的人一定不会在乎哪种方式阅读,因为他在乎的是虔诚地捧起一本书,潜心阅读,因为他和文化一样有着同样的风度。

作文五:文化的思忖(高三/800字)

读了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我的思绪也跟着大师的脚步迈过山一程、水一程的坎坷,风一更、雪一更的艰辛,从中华大地出发,沿长江流域南下,饱经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兴衰,进行了一次文化路途的旅游。

历史碾过神州大地,有袅袅的轻烟

中国的文化也着实是一场苦旅。从莫高窟、柳侯祠,再到天一阁,我们看到了文人墨客悲凉的命运和文化历史的疾苦。在神州大地上,无处不弥漫着这悲怆的硝烟。每走过一个地方或经历一个古迹名胜,就有一段故事,一段苦涩的记忆,引起一缕浅浅的新愁,令人惋之,叹之。我们能从古人的文字里去感悟和体会演变了的春花秋月,去追溯那依稀了的岁月,去吊唁那过往了的辛酸,去寻一份接近真相的答案,抑或去探索那字里行间飘逸出的洒脱人格

我们也仿佛成了那些被流放的志士,在不曾熟悉的异地或荒处生活,在逆境里慢慢老去,荒芜了一地的抱负,在昏暗的社会里踽踽独行,孑然一身,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我行我素。既然人人都向往那繁华官僚之地,而那与自己志向不相同的地方,又何须再留恋?还不如远离这喧嚣,走向宁静之区,去寻觅自己心中的那份宁静与安逸、放荡与洒脱,去追逐心中的意愿。不用去领会别人想些什么,也不怕别人读懂自己的心思,轻轻松松,散散淡淡,平平常常,实实在在,从从容容,真真切切,甚至退后一步三思而行也不要。这种傲骨,这样的气魄,铸就了伟大的人格。

这就是中国古人的风格,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熠熠生辉的文化,铮铮铁骨的文人墨客所推从的文化。或许这与当时的事道相悖,但正因为有他们所建立的精神王国,才使中国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延续至今。

我们读着那些沧桑了千年的文字,透过岁月的长河,去发现另一个世道,拾获另一端残缺了的记忆,了解那段人物背后的辛酸无奈,悲催命运及那段曲折的人生旅程。让心灵做了一场旅行。比起故人来,我们没有羁旅之苦,也无牵绊执行,有的也只是那颗有着同样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心灵。

解读这段渊源博大的中国文化,就像是对曲曲折折的人物命运的解读。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也不用去评论孰是孰非,但我们可以回眸历史,回眸历史下的那些伟岸的身影,在中国神州大地上不曾走远的身影。

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日,我们也学李白荡一叶轻舟,仿陆游驾一头毛驴,徜徉在中国的神州大地,去探寻古人的足印,做一次真正的旅行。

感谢阅读《精选文化的高三原创作文》,欢迎持续关注作文网,小编将为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精选文化的高三原创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