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

2021-10-17 15:20:26
有关高三作文集锦九篇

有关高三作文集锦九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作文 篇1

周日不上课,醒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上午十点过了,意思是我睡了十个小时多些了,我当时就有些担忧了,因为睡多了,睡多将导致接下来两天睡眠失衡。

事实上,周日晚我真的失眠了,一直看电子书看到了凌晨三点才被困意栖身,若不是想到白天有课,我就熬到四点了,因为那样可以学川端康成诗意地发条朋友圈:“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然而,人家作家那是四点起床写作,那是勤奋。而我呢,是生活作息不正常,不正常的作息直接令我的精神恍惚了一整天以及头痛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

下午下了课之后,走路的力气都少了,上着楼梯简直就觉得要倒下去了,回到宿舍,趴着睡不着,同时又很是害怕睡着,一旦睡过头了晚上的休息又要乱了。我 只能泡了杯咖啡喝完后继续看英语单词,看着看着就幻觉那些字母会跳舞,无奈之下就拿起笔抄写单词,可是注意力集中不了多久……喝了咖啡头脑不是清醒的,而是更加晕晕沉沉……

我也就开始告诉自己下次不能够再如此任由自己毫无节制的睡觉了。凡事也是如此吧,一旦过了那个度,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像什么乐极生悲那样子,像什么矛盾互相转化。

重点的还是需要良好的习惯以及强大的意志力啊,好好训练以及保持吧,那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高三作文 篇2

“哎哎,听说了么?我们班要来一个转学生呢。”“早听说了,还说是个美女呢。”“是吗?太好了!”高二三班的同学们正议论着。

忽然,老师走进了班级,后面还跟着一个穿着超短裙的少女,大家惊呆了,因为这个少女长得太漂亮了,正当同学们看得入迷时,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班新来的转学生,你好好做个自我介绍,和同学们好好熟悉熟悉吧!”“好啊,大家好,我叫李小曼,是刚来这所学校的转学生,以后请大家多多关照!”少女说,同学们一阵惊呼,这个少女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非常有气质,“哼,谁要关照你啊,转学生来我们班干嘛?”正当同学们看得入迷时,他们班的班花赵媛媛忽然说话,赵媛媛看着面前的这个叫李小曼的少女长得那么漂亮,虽然自己是班花,但她和李小曼比,李小曼比她长得好看多了,所以她害怕这样一来,在班级里追求她的男生就少了,果然不出她所料,全班的男生都在盯着李小曼看呢!赵媛媛的脸被气得涨红,老师看见了,问:“赵媛媛,你怎么了?”“没……没事,头有点痛。”赵媛媛回答。“头痛?我看你是嫉妒李小曼的漂亮了吧?”旁边的男生说,“怎么可能?别乱说话。”

赵媛媛什么时候收到过这样的耻辱,她知道男生们现在已经改变方向追求李小曼了,但她还是不甘心,于是决定报复,她联合了全班的女生对付李小曼,果然女生们都加入了赵媛媛的队伍,这么强大的队伍,对手却是瘦小的李小曼,根本不需要,但为了满足她的虚荣心,她还是这么做了,但此时的李小曼哪知道来这所学校就是她人生的一个开始……

高三作文 篇3

离着炒栗子摊位不远,是烤面筋的地盘,摊主一男一女应是夫妻店,一个刷油,一个生炭。后来又多了一个老妇人,专门给面筋上竹签子。摊子不大,只一辆小三轮,放着一个一米多长的炭烤箱,生着时冒出的烟能飘到小二层楼高;买的人常常随烟移动身躯,从面筋下飞出的青烟把人群像鸭子一样赶来赶去,不一会儿面筋好了,拿过来一把签子快步逃离,已经被呛得灰头土脸。

“老板,一份河粉,不要辣。”

一双大手,左手拿锅,右手掌勺,不用手抓,全程用勺子;用勺子挑起来泡好的河粉,碗里一扣,半勺油,葱和豆芽,生抽酱油,河粉往锅里一倒,锅底蹭蹭冒着蓝火,大勺翻几下,铁锅颠一颠,一阵葱香扑鼻而来。

“我的我的。”

路旁边也有门面店,是稍大点的生意,常雇有三两人收银打杂,主顾不多,但也稳定,洛一高的学生占了一大半。北边是一家面馆,一张金匾四个大字“翰林食府”,名字好听,面也好吃,量足味好,唯一的缺点就是上菜太慢,吃饭的学生一边看表一边吃面;大厨有讲究,菜做得精细;往北边是一家麻辣烫店,名字起得有情义,叫做“兄弟麻辣烫”,不过进去一看,从服务员到老板娘,都是姐妹,没有一个兄弟。周末学校开放大门,学生一窝蜂涌出来,这时候麻辣烫的生意火爆至极,几十张桌子,快百十个位子,排的满满当当,有穿校服的、球衣的,还有近处上班西装革履的,穿着花裙子吃晚饭的,无论冬夏,风扇空调开着,个个满头大汗,吃得酣畅淋漓吸溜吸溜的。

糖炒栗子等小摊对九零后的幸福,丝毫不亚于烤红薯和爆米花对七零后八零后的慰藉。前者是味蕾上的青春哲学,后者是脑海中的记忆芯片,都是用炭烤出来、用火烧出来、用签子串起来的伟大理想与现实幕布,我们都在这些美好中偷偷享受过岁月,在残酷的前进和短暂的休憩中尝一把人间烟火,谁也不比谁稀罕多少或者落寞几分,谁也不比谁更高贵更值得怀念。

高三作文 篇4

雪花随着时间降落了又融化,玫瑰伴着时间绽开了又凋谢,唯有你,依然停留在这里,保持着最初的模样……——题记

正如席慕容所言:“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擦肩而过。”世间万般美好,最美莫过遇见。还记得初见你们时的惊艳,不禁感叹,这该是怎样的伟大才能孕育出你们的风采。渐渐的走进,才慢慢明白,你们不似别的花儿那般有着绽开的美丽,妖娆一时,妩媚片刻,在得到一堆空洞的赞美,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之后,凋谢于尘泥之中;你们是化繁为简,华美艳为素朴,不攀比装扮之俏丽,体态之丰韵,却立志于枝叶之丰茂,躯干之坚韧。没有哀愁的颜色,没有世俗的香气,没有硕大的果实,只带着最纯的一抹绿,只留下铅华收尽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为我们带来片刻的惬意。

人在,乐存,你在那里凝视;人去,楼空,你在这里守候。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风吹雨打,唯有你,在这里,一如最初般的陪伴和我们相随这漫漫征程。岁月是有去无回的旅行,感谢你陪我们走的这一程,一起打败了年华的孤独。人来人往,人去人散,一段段过往,一段段岁月,流转在你的年轮之中,演绎着悲欢相交的剧本,疯过,痛过,累过,笑过,然后完美谢幕,转身走向另一路的征程。早已记不清你的身下留过了多少脚印,遗落过多少欢笑……

驻足凝望,俯身捡起你的针叶。彼时,又想起了苏轼的诗:“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我想莫不如匀出这一分春色给你——雪松,这也确乎是担当的起了。

高三作文 篇5

在都市中生活的我早已习惯了每天的繁忙生活,听惯了熙熙攘攘的话语声,吵闹的汽车轰鸣声。有时候对这些经常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没感觉了,我总想找一点不一样的感觉。平日热闹的街道是否能够让我找到一点不一样的感觉呢?我来到了一条繁华的地段,想感受一下 ……此处隐藏4602个字……

一踏上石桥,身后浮浮沉沉的繁华灯光一下就沉淀了下来,只余深深的夜色与一颗瞬间安静的心。下了桥踏入巷中,鞋跟便将青石板叩出清响。我提着灯笼,恍惚觉着自己进入了另一个水墨色的世界。

一入这条名叫“蒋庙前”的巷陌,便发觉身侧立了一排清一色的黛瓦粉墙。就着夜色与灯笼,我判断这些老房子都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了。有些房子的墨色飞檐下依稀可见雕花的门匾——虽非画栋雕梁,却也气度非凡。粉墙上挂了一块蓝色说明牌,我忙凑上前去看。

结果细细研究下来,这里竟是潘奕藻故居。潘家乃大姓,苏州历史上一直有“贵潘”之说。在清朝,潘家出了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底蕴深厚。而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近代潘家人舍身护大克鼎、大孟鼎的传奇故事。全靠潘家人,“天下三宝”之二的大克鼎、大孟鼎才免遭日军毒手。而潘奕藻,正是潘家的第一代进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故人的风华,让这小小巷陌,一下增添了人文历史的厚重。

光是这一个潘奕藻故居,就极让我惊喜了。可我很快就发觉,蒋庙前里的惊喜,绝对不止这一个。

沿着“蒋庙前”前行,一会便能望见一个小园子。这个小园子乍一看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若不是“七姬园”这个石碑,我绝对不会注意到它。

元末之时,张士诚在苏州称王,却终不敌朱元璋。城破之时,张士诚的女婿向朱元璋投降,而他的七个小妾却全部自尽。后人在此建了“七姬庙”。近代庙毁,只留下“七姬园”石碑和这个小土坡。

我沉默良久。真没有想到,在蒋庙前这样一条“寻常巷陌”里,居然隐藏着这么多遗迹。过往的种种被时光冲淘成了历史的尘埃,它们这样安静地蛰伏在青石板上,只在有缘人踱过时,才重飏于人们心上。

如果说在蒋庙前里,潘奕藻故居是人文风华的留痕,七姬园是历史过往的积尘,那么我眼前这座石质建筑,就是一方百姓千百年信仰的见证。

这座石质建筑远不比潘奕藻故居气派,也不如七姬园有故事,可它却是“蒋庙前”这个巷名的由来——这座建筑,名叫“蒋侯庙”。

蒋侯庙供奉的是蒋侯蒋子文。蒋子文乃三国时期孙权的部下,职位不高却深得民心。说来也是颇有深意——太多比蒋侯位高权重的人,都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可这位蒋侯却被一方百姓虔诚地铭记着、供奉着,成了流传千百年的信仰。哪怕是至今,蒋侯庙灰扑扑的石门前依然插着零星的香火,让走过的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既是敬这位流芳百世的蒋侯,亦是敬那将千百年信仰代代相传的百姓。

继续沿着这条巷子往前走,我很快发觉,在蒋庙前里值得注目的,远远不止故居、旧迹、古庙这样的大型历史留痕。提着灯笼踏着青石板,不必在意东南西北,随心而行,总会有收获。一低头便能看见一口古井,井壁早已被时光磨得光滑,壁上人有残缺的篆书。那残字静静地在夜里睁大眼睛,似语还休。一个妇女正在井边提水洗衣,古井无声地倾诉,在“捣衣声中拂还来”;一侧眸便瞥见一扇极精致的雕花木窗,不知是否有过一双纤纤玉手,轻轻将它推开;一抬眼便能遥见一幢极其气派的民国洋楼,想必极有故事,只惜隔了座墙无法近观,叫人引以为憾……

如果说苏州城是一本书,那么摩天大楼万千繁华,都只是现于表面的装帧。这些看似寻常的巷陌,才是这座老城的精、气、神,是真正需要人们品读的文字。它们蛰伏于车水马龙、人影僮僮的深处,却默默牵动着苏州城的文化脉搏。

如果园林让人们觉得苏州精致,那么巷陌就让人们觉得苏州神奇。

假如你住在养育巷,那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养育巷地铁口边,有个灰扑扑的小巷口,叫庙堂巷。结果有一天你翻了翻《姑苏晚报》里一篇介绍钱钟书妻子杨绛的文章,你才大惊——庙堂巷里竟藏着杨荫榆故居。而杨荫榆是杨绛的姑姑,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任女校长,被日军推下吴门桥迫害致死。杨绛的父亲家也在这里,杨绛在这个巷子里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时光。

假如你住在人民路,一天回家经过其貌不扬的“马医科”巷,结果瞥见了一座占地不大的小院子,漫不经心地一扫——这里居然是俞樾的故居曲园。曾国潘是他的老师,章太炎是他的弟子,著名学者,朱自清的挚友俞平伯是他的曾孙,而他自己的书法大作《枫桥夜泊》被后人刻在寒山寺前的石头上,供万世瞻仰……

这就是苏州巷陌的神奇所在,这就是苏州城的神奇所在。数不清的达官贵人、探花状元、通儒学者,对这“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吴音圆”的人间天堂一见钟情。他们纷纷来到苏州,来到这些巷陌,隐居在粉墙黛瓦、寻常人家里,做起了“陶渊明”“林和靖”,留下了太多的履印。而后世的人杰们,也纷纷来到苏州城,来到这些巷陌里——他们一半是被苏州本身的魅力所吸引,一半则是为了追寻前辈的足迹。在这神奇的“循环效应”下,一代代人杰吟诵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江南好”“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踏着前人留下的文化履印走进了苏州,走进了这些巷陌里……文化履印在巷陌里层层叠叠,巷陌中的每一块砖瓦,都被赋予了深度和厚度。

在这样的巷陌里,在这样的城市里,历史文化再也不是被陈列在博物馆的古董,与人们隔着冰冷的防盗玻璃;历史文化也不再是几A级景区里,人挤人才能窥见的,被栏杆隔离的“遗迹”,而是你可以在茶余饭后,买上一盏细描精修的灯笼,随心地乘着夜色信步,撷取细读的巷陌。这巷陌可以是你家后面的小巷,也可以是你常去买菜的小弄堂……它让你从庸庸碌碌中惊醒,让你满怀悸动与诧异地惊觉——我居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巷陌里,生活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里,生活在这样深厚的文化里……

“吱呀——”我抬眸望去,原来是对面一扇雕花窗被推开,温馨的灯光扑面而来。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口,小眼睛好奇地盯着我看。我这才发现,这满巷的旧居并不是封尘的古董,大部分窗口都浮动着家的灯光,让人倍感温暖。就连之前我看见的那口古井,井中那百年前就滋养过无数人的水,至今还在洗衣妇的捣衣槌下流淌……那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蒋庙前,又多了几分寻常而温暖的红尘味。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无锡的惠远古镇了。前些年我曾去惠远古镇游玩,对那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动人的粉墙黛瓦印象颇深。只是到了晚上,偌大的古镇突然就有些黯然失色——整个古镇全靠路灯照亮。古镇已是空镇。路边一排好看的雕花窗里没有家的灯火,只余一片空洞的黑。

此时站在这蒋庙前中,站在这寻常的红尘味里,我心中油然生出些感动。我抬眸望向这“寻常巷陌”的尽头——那里浮动着苏州城的万家灯火。如果从苏州城上空俯视,你会震惊地发现,今天苏州的古城区格局,基本和宋代所绘的苏州城地图——《平江图》一致。甚至连当年战国时期,伍子胥建苏州城时的整体格局,至今也没有大改。历时千百年,不仅仅是“寻常巷陌”,连城市的格局都保存得这样完好——我想这才是这些“寻常巷陌”真正的不寻常之处,这才是苏州城真正的神奇之处。

“寻常巷陌”中,依然漾着灯光的雕花窗,仍旧被用来淘米浣衣的古井,以及巷陌尽头浮动的,苏州城的万家灯火……这一切都给我一种蘸满生机与希望的温暖——你看: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生活,都在蓬勃地被续写……

夜色已深。我下意识地冲那窗边的小女孩一笑,然后整理好悸动的心,提起灯笼,走向苏州城的夜色深处,沿着巷陌继续前行……

《有关高三作文集锦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