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的家乡镇巴,我的脑海里难免会想到一个被山环绕的山城,这里民风淳朴,风景如画,当地特产核桃、板栗、腊肉、山歌都让人流连忘返,而我们最熟悉的家乡话也最是耐人寻味了。
土生土长的镇巴话最有意思了。小时候,老家房子的大门还带着高一点的那种木门槛,但是这个门槛可能超出了我所能翻越的高度,害得我不知挨了多少次打挨了多少次骂。每次吃饭,我端起一大碗饭往外走时,就要“着活”了,跨门槛就是“一扑趴”,碗里的饭翻倒一地,倒拐子(肘关节)“磅(pǎng)”得清痛,还要遭爸的一顿数落:“你这个寡女子有啥搞常哦,走路光跩筋斗,眼睛长起不盯事,椤门个事斗指望不到,那更莫消说以后了……”你听懂了吗?反正我每次听到这些,心里就实在委屈得慌——还不是都怪老爸你把门槛修得那么高?
镇巴人都很热情。见面的打招呼的方式也并非 “你好”之类的。听一听吧—— 一句“你吃了没有?”“最近在忙啥子哎?几天没见你人影子,一天莫那么心强噢”……都能让人唠叨闲嗑半天,几句闲喘一谝,要走时留下一句“莫事来耍嘛,又不是哪些外人”,方言真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镇巴人的热情。
镇巴人不好的一点就是爱“看笑神儿”。比方说要是哪哈出啥“拐子”,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围成几个大圈人看,双手抱到怀里头,只管嘴上议论纷纷,时不时地还会对出了拐的人发出几句感叹:“怕是脑壳进水了嗷”,“闯见他妈的鬼了,出椤门大的拐”……事情毕了以后,更是有人能在背后自己添油加醋,把事情闹蛮大,消息传播的比媒体新闻还快。诸如此类现象,我心里的感觉就是毛焦火辣的,想到就脑壳痛。
关于家乡吃饭和各种口味儿,方言所要表达的也是丰富多彩。最讨厌喝中药,因为“它苦得狠”;最害怕吃辣子,因为“巴到辣”;最喜欢吃糖,因为“铭甜滴”;最忌讳炒菜时把盐放大了,因为“苦咸(hán)底”。几句方言能把你所要的口味表达的丰富致极。
我感觉家乡话的乐趣精贿是无法用语言所能描述的。就像斧头叫“开山儿”,杀猪吃肉叫“吃疱汤”,挨骂叫“挨日决”,周围邻居叫“团转人”,撒谎叫“扯谎料白”,出丑叫“出洋相”,闲聊叫“打广子”……谁能面面俱到的讲出它的来由呢?
我们这一代,在被普通话熏陶得如痴如醉的同时,也别忘记传承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的语言精髓。我相信: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家乡话仍旧魅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