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前的“讲文明,树新风”,还是如今的“为文明点赞”,“文明”作为一个高频词汇,长期霸占着人们的视野,以至于许多人心烦意燥,对这两个字产生了条件反射般的心理抵触和厌恶。我们一直在大谈文明,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这些话被翻来覆去地说来说去,今天添几个字,明天又删几个字,绕来绕去,不过是“文明”二字。对“文明”的宣传铺天盖地,我们眼中的“文明”又是什么样的呢?
近来坐公交车,车上的小电视总在不厌其烦地播放《为文明点赞》的宣传曲。喜庆的调子,欢快的旋律,简单的歌词,的确是朗朗上口。宣传曲能起到宣传的作用,是因为它体现
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细节,而文明就藏身其中。MV中有一个镜头:路人钱包掉了,一个小孩捡起归还。这样一件小事,却涉及人的基本道德和价值观。对此做出的选择,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其实,文明最基础的要求,不过是知晓事理,心明达而行无过,对任何事情都应如此,至少做到问心无愧。
但是当这一要求贯彻到生活中时,便很考验人们的素养。每个人的文明素养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养成的。在文明之风的长期吹拂下,人们呼吸着文明的空气,渐渐地,由内而外受到文明的浸润,绣口一吐,便也是文明的气息。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所以文明的宣传才需连续不断。那些从小被教导不能随地吐痰的人,一想到自己要“呸”一声随地吐痰,都会不好意思。而习惯了随口就“呸”的人,一下子还真改不过来,就算短时间内接受了文明的教育,也往往在“呸”过后才想起来:“我刚才好像做了不文明的事。”也怪不得这么多年来对讲文明的宣传根本停不下来,并且也没有要停的意思,送走一波又来一波。什么办文明班级、评文明称号、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城,花样层出不穷,口号标新立异。仿佛有一个尽职的僧人始终在你耳边念念叨叨:“文明文明文明文明……”。
不过在文明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之前,还得忍受这文明宣传的紧箍咒一段时间。毕竟,生活就像一面放大镜,在生活眼底没有小事,细枝末节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文明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文明的培育不仅关乎个人,还牵扯到民族脸面、大国形象。只有当每个人边界前都各退一步,不打扰,也不漠视,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怕给自己惹“麻烦”。当文明的微风吹过,收获的是悦耳的铃音。
仍是道文明。这次,撇开不耐烦的心情,迎接文明的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