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者,得也,行也,直心也。洪荒伊始,华夏子民便将有德作为立身的根本,对德的追求,根植于一代代中国人的骨髓中、血液里,也帮助着他们有所收获。
由甲骨文“德”之“彳”部观之,德指的是人们高尚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而无数的中国人,正是以德立身,成人成己。想张桂梅校长开办免费女子学校,将无数大山深处的女孩子送向一方更广阔的天地,体现的不正是她以师德立身的追求吗?想钟南山院士在非典爆发之时,在新冠肆虐之日不畏风险,逆行而战,体现的不正是他以医德立身的追求吗?德有大小,但不论是伟人日月之辉还是常人萤火之光,都是人们以德立身的最美的光芒,值得每一位追求德行的中国人为之骄傲自豪。
由甲骨文“德”之“直心”部观之,德源自于人们内心对正直所包含的一切良好品质的追求。《荀子》中便有“积善成德”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们以德立身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真善美、对“心直”的追求。因为有着这样的追求,华夏子民选择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选择了“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选择了“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换言之,中国人民有着对仁爱、忠诚、奉献等高尚品格的追求,从而有了以德立身的追求。
古文字中,“德”可以通“得”,从中我们也就不难发现,有德是有得的根本保障。当一个人把有德作为立身的根本的时候,他才能够有所成就。试想,若是秦朝君主积其德义,又何致秦二世而亡的结局?若是唐太宗不积德义,又何来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共产党迎难而上、智慧勇敢,可谓有德,方造就新中国的崭新局面。所有的这些事例都在告诉我们:有德将有所成就,无德将无所作为,确实值得每个人思考。
而在当今的中国,无数新青年更应当将德作为立身的根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不仅是为了自己能够有所成就,更是为了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相信当每一位中国人都成为有德之人,那么那个“所闻皆是欢歌,再也听不到苦痛和灾难”的世界便离我们不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