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世人常以管鲍之交津津乐道,说鲍叔牙懂让,齐桓公懂容,可管仲这一人物,不失为春秋之大英雄也。或思其不忠,弃公子纠投奔小白,可实为不忠也?却成就春秋一方霸业,以下个人所见,管仲识实为之忠。
首先从管仲本人来讲,满腹才华武略,他有自己的个性,他与鲍叔牙共同经商,只因家境贫困,在分成时多拿了些,遭他人闲话。打仗时因挂念家中老母临阵脱逃遭人非议?可这本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何人不曾有些利己之心。
在春秋那个年代,其实思想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性,在都没孝与礼的熏陶下,拿钱生存与养母才是人之常情,而正因为他明白这一点,在临终之前劝齐桓公远离身边奸人,而这些人正是因为打破了常理道德,才让管仲察觉出了别有用心,而事实证明,齐桓公就是被这几人害死的,管仲识以人心伦理之实,为忠。
其次从鲍叔牙举荐管仲这事本身来说,除了鲍叔牙识人之外,管仲自己决定投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本身就是管鲍商量好了,公子纠与小白必有一君主,管仲做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小白的老师,他一直都是在为齐国效力。
孔子评价管仲:“齐桓公九合诸侯,依靠的并不是兵之力,他依靠的力量是管仲啊!在这样诸侯混战,兵戈四起的局势下,能够令各个诸侯和平地集会,并相谈盛欢,其中难道没有体现出管仲的仁德吗?”
孔子又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得天下大治,人民至今仍承受着他的恩惠。管仲哪像忽召之类的人,持鄙陋的匹夫之见,为了一个忠义的虚名就随随便便自杀,使得自己绝世才华也因此而埋没无闻呢?”
所以管仲所谓的不忠的行为,恰恰体现出他睿敏过人的优长之处,他是一个不拘小德而彰扬大义的人,管仲识以报国大业之实,为忠。
最后,正是因为管仲多面的性格,塑造出了一位识实务的奇人,为桓公成就春秋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摔琴断弦小愈寒,欲觅知音难上难。
一箭之恩无以报,终为大齐守忠廉。
春秋一霸功数定,是非留给后人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