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打工人”一词在各大社交媒体强势走红。央视《早安,打工人》获大量网友共鸣。在赞同与反对此标签的讨论声中,我认为,集体自我调侃的背后有更具价值的乐观精神值得被看见。
“打工”一词原是对没有固定单位工作者的统称,如今被宽泛化指所有劳动者抛去人们固有的职业等级观,“打工人”一词牵动了当下人们的生活共鸣,正因为此词将从事体力劳动和技术劳动的人平等的囊括在内,人们才能摘下工作属性,大胆的说出工作的苦楚,从而更从容的面对手上的难题。如此,“打工人”的走红,不仅是社会劳动者的集体自嘲,且是处于高压生活下人们的释压方式。对正处于高中时期的我们,理解“打工人”的真正内涵,或许能更好的体会书本上“职业平等观”的价值输出,以更阳光的心态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
焦虑之下,勇敢拥抱焦虑的乐观态度更让人欣喜。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生活,上窜的房价,会抽空生活的活力,会透支对未来的期待。但是面对压力和焦虑,若劳动者们只停留在对压力与焦虑的抱怨中深陷不起,那么一次群体自嘲就与“丧系”风气无大差别。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只有一种,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当下生活压力自不必说,但人们将生活压力凝练为一条幽默诙谐的段子,信息发送后继续手上的工作,用自嘲的方式平衡生活的压力,坚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不会被磨灭反而愈加坚韧。
当然了,“打工人”一词并不高大上,甚至有嘲讽的嫌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热词本身的社会包容度,与其用一个学术专业名词大费周章的为当下社会现象做解释,不如让一个狭义的旧词变得宽泛些,将社会更多人在精神上聚集在一起,其中的正能量才能发挥大作用。
五四青年节特制视频《后浪》中说:“勇敢的人从不吝啬鼓励与赞美,懦弱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肯定“打工人”的积极导向,不掩饰它的部分消极面,是当下的劳动者和我辈青年都应看见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