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行在于“度”

2021-08-08 11:09:10
君子之行在于“度”作文

俗话说:“无毒不丈夫。”好像但凡是君子就要多少有些“毒”,没有些许毒辣的手段便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诚然,能够做到“毒”的往往都是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无论是外资汽车行业的垄断协议,还是美国大选期间漫天飞舞的诋毁谩骂,抑或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参与者往往是那些乐此不疲的“大丈夫”。然而,他们与君子相比却总让人感觉少了些什么。究竟是少了什么呢?原来是少了君子的谦逊宽容。君子不应该是以和为贵吗?不应该是海纳百川吗?为什么眼前这群“大丈夫”总是透露着一种睚眦必报的狭隘气息?在争端面前,用“毒”来解决问题带来的往往是双方没有尽头的相互报复。

让人警醒的是,纵观古今,“毒”字当道往往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愚黔首,到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从牛顿、莱布尼茨为争夺微积分创始人头衔明争暗斗,到天主教会对反神学科学家的无情摧残,无一不对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损失。“毒”字当道时,本可以创造灿烂成果的人才惨遭扼杀,本可以产生奇思妙想的头脑沉浸于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弥漫着的往往是猜忌与戒备而非和谐的君子气息,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又怎么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呢?可见君子之行并非在于毒。

反观“度”,“度”往往代表着非凡的气度与博大的胸怀,正是君子高尚品格的体现。践行君子之度,遇事报以鲜花而非利剑,不仅仅是高尚品德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我们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而唯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我们的生命才能摆脱明争暗斗的状态,呈现出健康的态势,真正创造出生命的价值。或许这样古书中的“君子国”才不会仅仅成为一个传说。

面对争端,宽容的气度往往比毒辣的手段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竺可桢包容性格迥异的教授,培养起浙大浓厚的学风;华盛顿用酒杯而非手枪回应冒犯自己的政敌,为自己赢得了支持;达尔文与华莱士在进化论的发现上相互理解相互谦让,缔造了科学史上一段佳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把精力放在“厚黑学”上的生命无疑是畸形的,一个“毒”字横行的社会无疑是不健康的,学会包容,我们的生命方能发出应有的光芒,我们的行为方能称得上是“君子之行”。

君子之行在于“度”,培养自己的度量,开阔自己的胸怀。再无理的伤害对我们也只是一阵微风,再顽劣的挑衅对我们也只是玩笑。唯有这样,我们的行为方能真正成为“君子之行”。

《君子之行在于“度”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