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前见,加以预见
“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种前见。”伽达默尔如是说。由是观之,前见应是对事物认知时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而无所谓对错。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其偏见与预见的分歧,而不是单纯站在制高点上冷漠地评判好坏优劣。
诚然,前见有时会造成一定的偏见,它限制了我们认知的广度,让我们对一些"牛角尖"耿耿于怀,掌管着井底之蛙的天地,行以管窥蠡测之事,妨碍我们全面认识事物。但若能正确对待前见,使之成为一种预见,则更有助于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促进我们对未来的新一轮掌握。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前见,使之成为光明之预见呢?
前见应是建立在一定事实规律之上的高楼,"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如果只凭臆想,而脱离了实际,前见就只会成为那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为了实现中国的"核潜艇之梦",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们绞尽脑汁,却空是"闭门造车",一无所成。就在一切都凝滞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两个美国仿真核潜艇玩具"华盛顿号"。他想,他是否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来设计属于中国的核潜艇呢?带着这两架"核潜艇",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最终取得了成功。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将前见之高楼,构筑于事实之基础之上,才可化前见为预见,让预见闪耀出超越事物本身的光辉。
若不小心让前见落入"偏见"的窠臼,我们也应学会以平常心待之,莫让偏见成为挡路石。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敬,但背后却折射出其不知通权达变。倘使那座山真的在愚公无穷无尽的子孙手下被夷平了又如何,他们依旧不能凭此体现出超越移山以外的什么人生价值。换言之,若当初愚公没有因被挡住视线而生出移山的想法,是不是节省了更多时间以达成同样的目标?偏见之弊,在于它让人只看见眼前令人烦恼的大山,却忘记了思考的意义。"敌不动我动",如是而已。又何必自找烦恼,自寻偏见呢?更何况既有愚公之坚定,又何愁未来无路可走呢?
承认偏见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人格魅力。若能敞开胸怀、坦然接受,偏见也实不失为一种成长与进步。抑或是,偏见未必为真偏见,前人之所谓真知灼见也唯有交予时间定夺。
持之前见,加以预见,让前见成为行船之浆,让心在预见中行而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