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题记
“朋友圈”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当前人们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发布自己的生活状态。当遇到美景美食,遇到忧伤痛苦时,都会分享到朋友圈里。在这个“圈子”里有着不同类型的人,同时,无形中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和真正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圈子”,才能更好地彰显个体生命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朋友圈”。
大唐诗坛中“朋友圈”众多,印象最深的便是李白和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的赞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杜甫对李白的敬仰;“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相与细论文”是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杜甫对李白的同情……杜甫也可谓大唐诗坛的泰斗,但是在遇见李白之前,只是一个初入诗坛的书生,还没有成为高不可攀的诗圣,倘若杜甫没有遇见李白,便没有得到这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情亦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诗圣”恐怕也难为人知,后世自然也不会有称赞两人平分盛唐之言。
岑参遇到杜鸿渐之后也说“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钟子期和俞伯牙,韩愈和柳宗元,王维和孟浩然,元稹和白居易……这样的好友圈子数不胜数。唯有志同道合、灵魂相似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切的了解和体悟。纵使是千年前车马不便、信息难通的唐代,个体生命价值观的彰显,往往因同类的存在而被印证、被激发。“朋友圈”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人们因为相同的志趣而走在一起,在相聚中被塑造,更清晰地走向美好未来。
如今的互联网社会下,爱好相同的群体也不在少数。那些明星们的粉丝后援团,专门为明星打榜,因为相同的兴趣,相同的目标而组在一起,看似“志同道合”的群体,实际却存在固化的弊端,长期处于群体的非理性的狂热状态,便会使他们脱离自身独立价值观,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形成“跟风”的不良现象。如此一来,“圈子”里的他们思想变得狭隘。更有甚者,犯罪团伙目的相同而相聚作案,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便走向了歧途。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朋友圈”?不妨再回头看看大唐诗坛景象,真正的“朋友圈”能使人认清自己,在同声相应的信念中塑造更好的自我。
人生难得一知己,希望我们都能营造积极进取的“朋友圈”,接受积极正向的影响,不在互联网的迷雾里亦步亦趋,而是相互促进,打造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