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行一个热词“佛系青年”,所谓“佛系青年”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生活方式的90后,这些90后刚离开大学校门步入社会。面对人生可以憧憬的未来,却与世无争,只顾细细裁剪心中的“菊花”,静心修筑内心的“篱笆”。
“佛系青年”面对猛然大增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转而深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实质是他们无力抗争、不愿抗争现实而无所适从的外在表现,他们“佛系”的人生追求固然无可厚非,但却有失青春的本色。
突然想到了梭罗,面对机器轰鸣的大蒸气时代的到来,他独自来到瓦尔登湖畔,并在这里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其间在这块小天地里,他一边写作,一边观察瓦尔登湖畔的动植物生长状况,并做了细致研究,最终写出了享誉全球的《瓦尔登湖》。再如林徽因,不避开车马喧嚣,只顾将全部心思倾注到心中热爱的建筑学研究上,虽然貌似不闻世事。但仍然关注那些被芜乱的杂草所掩盖的秦砖汉瓦的命运,并试图揭开古建筑的神秘面纱。梭罗和林徽因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然有着相似之处:他们仿佛没有积极地争名夺利,没有高调出击人生,却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平静、执着地完成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并获得成功。
我想当今的“佛系青年”,两耳不闻窗外言,一心只耕心中田的生活状态也不必大加指责,如果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这种执着和平静用于为自己人生未来铺垫的某个事情上,那“佛系青年”也许会另当别论了吧?如果“佛系青年”们能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冬秋”的心态,去奠基自己人生的未来,那么其人生定会是别样洞天了。“佛系”的本质不在于“佛系”的状态,而在于“佛系”最终指向的人生未来。故而,我认为,对于“佛系青年”不应是一味地批判与苛责,而应是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让他们晓其利,知其弊。这才是有针对性的得当之法吧。
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在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惧和迷茫,这是人正常的心理,选择“佛系”的青年也许是适应能力更为脆弱一点,也许他们是借着“佛系”的状态给自己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和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谈的话,“佛系”青年更需要社会的鼓励和整体性的合理引导,而非全社会针锋相对的严加指责。这样无疑是雪上加霜吧?
人生难得的是进取心还是一颗平和、宁静的心态?我想后者似乎更难。“佛系青年”的状态无疑是首先培养了一颗“与世无争的宁静之心”,如若有一天环境的逼迫使得他们必须努力,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奋起时,也许曾经的心态便是有利的羽翼了,因为少了浮躁的心绪,则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你看伟大科学家牛顿,在乡下躲避疫情时,能不被外在环境所扰,专心致志进行科研,并发表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最终建成了经典物理学体系。还不是因为专注、平和心境的使然。
“佛系青年”:时代在发展,挑战不断涌现,请在安放自己的心情后,快一点张开你人生奋斗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