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对方辩友:
孔子曾断言,子路行行如,不得其死然。过刚易折,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古来多少熟语告诫着我们大丈夫,应能屈能伸,方成大事。
确实,司马迁夸赞项羽“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李清照也以一首绝句盛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字珠玑,传达满腔正气。这些似乎都在指向男子汉应宁折不弯。但是细想,一时血气冲动,抛头颅洒热血做无谓牺牲真的是当时项羽的最好选择吗?生命逝去,江东子弟连希望和盼头也一同消失了,东山再起,再展雄图霸业也就成了一纸空谈。我们不妨先看看韩信和司马迁是如何抉择的:韩信受胯下之辱而愈发上进努力,司马迁隐忍苟活于酷刑后,书就千古史家绝唱。由此观之,若项羽肯重回江东,不要太顾惜自身的颜面,又何恐凑不出一支军队呢?
在我方看来,江东子弟所期待的是一个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将领,而不是刚烈决绝自刎江边的莽夫。只有忍一时失利,方可图事业大成。
在历史上,不乏有类似尸谏这种激进的劝谏方式,它意味着大臣对于己见的固执坚守,并希望以宁折不弯的态度以死明志,以期达到警醒统治者的目的。尸谏确实可以在短时间里靠着突发性和震撼性取得反响,但往往牺牲巨大却收效甚微,因为它给出的只是壮烈的结果,而不是妥善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能屈能伸,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为结局争取更多可能,何乐而不为呢?
但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建立在一定原则上的——为避免对方辩友故意混淆概念,扰乱视听,将能屈能伸与懦弱无原则等同,我方特在此加以辨析。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并不是要你以此为理由阿谀奉承上司,而是指在重要局势、抉择之时,审时度势,保全实力,谋而后动。
对方辩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更多的时候,能屈能伸带来的是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成功可能性。恨私心有所不尽,所以隐忍苟活而不辞者,可书宏伟篇章,可成煌煌大业!
我方立论陈词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