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轮胎滚到拉萨》里有一句话:“那些藏人三步一叩头,向前看的同时又用身子丈量天空与大地,那就是天地人的转换。”这诚如我们的人生,如果行进之时只顾一方而没有兼顾“天、地、人”三者,我们的心灵如何得到洗涤与成长?只有用全面的视角观察我们的处境,我们才能有更广阔的人生。
从屈原写《天问》至今,人们对星空的仰望,对高远的追求从未停止。人们对于远方的幻想能力是天赋的,只是迫于形势和现实不得不逐渐忽略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横空出世,多少人因此放下工作,回忆起少年时畅想的未来。林清玄曾言:“一个很忙的人,往往在心理上是个穷人。”这正是丧失仰望能力的结果。追求决定了人生而为人的意义,当一个人停止去仰望星空时,他的需求就如猪圈旁定期添加的饲料一般,太过实际与贴切了。
然而一味地仰望,正如古时叶公好龙一般,一旦真龙出现,叶公反而“趋而避之”。这正是因为他只是一味仰望而否定自己在本质上是怕龙的这一事实。他没有去俯视自己根基。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在写给美国移民的信中就反复强调土地的重要与根基的可贵。当一个人“穷山之高而止”时,不仅看到的是“攒簇累积,莫得隐盾”的大地,亦看到头顶的星星,并且激发手摘星辰的豪情。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能认识到自己的成就与自己的不足、渺小。王守仁有诗“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即是如此。
而这与生俱来的仰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前行。正如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规划一般,中国不正是在畅想美好未来而脚踏实地去追求之时,才得以平视前方,认识到携手共进是一种使命吗?中国不正是因此才与其他国家平等对话,努力构建和平与发展的吗?平视前方而心系天地,不就自成一番广阔吗?
诚然,有人觉得仰视就是顶礼膜拜,俯视就是居高临下。但是只要我们具有一个全面地视角,不是照样可以开辟自己的天地吗?清政府对洋人可谓是极尽仰望之能事了,但是如清政府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充实自身,又何至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呢?这不正能说明,广阔而圆满的人生,需要全面地视角吗?
全面地视角,广阔的人生。当我们能做到综合三者,使其互补时,开阔与精彩的前方也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