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踏着先人的履印一步步向前,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一脉相承。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不为;也有人说,心存敬畏,方能无畏。
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行有所止,要告诫我们守天道不逾矩;而无畏则是危难无可避免地发生时也敢赴汤蹈火的勇气。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孩子。正如董卿所言:“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我们对自然母亲开的每一枪,子弹终究会落还到自己身上。就如今年全世界爆发的新冠疫情,既是天灾,亦是人祸。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自然敬畏之心的缺失,让贪念的爪牙伸向了本不该食用的野味,才让疫魔猖狂于人间。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克什米尔的雪崩,到席卷欧洲的暴风雪,到攻陷二十多个国家的蝗灾,灾难般的2020年的序幕不禁令人回想起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起初,没有人注意这场灾难,它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个城市的消失,直到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自然的惩戒之鞭已经扬起。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才能与自然共生。
而另一方面,敬畏生命的姿态应是无所畏惧,纵身风雨。疫情固然是灾祸,然而从中可窥见人性的温暖。我们看到无数人们在疫情中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而无畏前行,不断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
新年前夕,企业复工生产口罩,流水线上传递质朴关怀;火神山医院里特殊的除夕夜,他们在万家灯火中坚守战场;全国的募捐浩浩汤汤,物资上萦绕着执着的信仰。还有李文亮医生吹哨殉国,还有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的国士无双,驰身火线……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是根植内心深处的对生命的敬畏让他们变得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们是鲁迅口中“为民请命”之人,是侠之大者,是时代的巍巍灯塔。
同样是敬畏,面对自然,我们行有所止,不逾红线;面对生命,我们则无所畏惧、舍身忘死。这是生存之道、规则之道。
心存敬畏,有所止而无所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