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言:“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林徽因先生又曾说奔跑与散步不代表快慢,重要的是脚步跟紧灵魂。两位大家的话语似乎矛盾,但细品来却是相近的。前程意味着梦想,是你灵魂一直向往的地方,因此巴尔扎克所言奔跑是有目的、有思想引导下的行动;而林徽因先生提倡的也是跟紧灵魂的脚步。
我认为灵魂就是思想,思想与行动二者犹如人生的一双筷子,握好才能吃好人生这碗饭。
所以,“思想引导,行为奔跑”方能铸就人生。
没有思想的奔跑是盲目的。诚如写文章却没有提纲,做作业没有计划、不假思索的行为往往是无意义的。不妨设想平日的自己做了多少无用之功:做过了的试卷不加分析订正,课本里的知识囫囵吞枣,看上去做了很多,实际上自己清楚,自己只是在不停地绕圈,原地踏步,知识过了几天就又回到了课本上、试卷上,只留下一个迷茫、困惑与后悔的自己。正如作家坂田规一曾言:“人生的路,你若匆匆地走,便留下一地匆匆的脚印。”而这些“脚印”不过几天,恐怕就恢复了原样。由是观之,没有思想的行动就像“匆匆地行走”难以真正留下踏实的步伐。
所以,我们提倡思想,即要以思考为起点进行行动,但这不代表我们在行动上能放慢脚步,甚至是停滞不前。
没有奔跑的思想是空想,是不切实际的白日梦。试看哪一个成功人士背后是只想而不行动的。马云、马化腾、雷军等人其背后辛酸的过往与其勤奋不止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可能有人会举现在流行的“网红”为例子,他们看上去又不努力,整天打笑嬉戏,却又拿着高薪。但我想说,这些“网红”之所以能成为“网红”,也必是他们向自己大红大紫的目标不断行动的结果。只知空想的人,终只是无法跳出舒适圈的“死宅”,迷茫度日,浑浑噩噩。
因而,我们应以思想为引导,不断行动奔跑。史铁生正值青春年华,双腿却不幸残疾,在这段时间内,他的思想混乱过,他自弃过、呆滞过。但他的脚步也随他慢了下来,最终在思想与行动的自适中,找到了森林迷宫的出口,在思想的引导下,写出了一本本令读者潸然泪下的自述,这也成就了他,成就了他的人生。大宰治身陷黑暗之中,没有因痛苦与灰暗浸染思想而自暴自弃,反而将思想的笔尖触及黑暗,进而不断行动,揭开黑暗,其创作最终震惊文坛。
我想,思想就在于抬头望见山顶的过程,而行动则是在不断地破除山路中的荆棘。在不断明朗目标与攀登的过程中,终能登上人生的山顶,一览众山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