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豆”是近年来的一个高频新词,“追星”也成了社会上的潮流。但所谓的“偶像”真的值得学习吗?他们是我们发展前行的目标吗?其实不然。偶像的产生是因为他们身上的特质与精神令人折服,从而使人敬佩。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时时刻刻激励着人们。我的偶像有很多,但真正令我崇拜的,并不是人类本身,而是他们内涵的精神,那股坚持,那股毅力。
李白便是其中一人。说起李白,脑中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什么?“浪漫”?“潇洒”?李白似乎一出场就自带一股仙气,很难使人将它他与“坚韧”、“努力”联系起来,但其实每个伟人的背后,都暗藏一些不为人知的奋斗。“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历经古今,广为流传,这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李白。一代诗仙也曾是游手好闲之人,他逃学前去游玩,路经一位老人身边,老人安详地坐着,打磨一支坚硬粗厚的铁棒,不见一丝倦意。李白询问一番,得知老人是要把铁棒磨成一根纤细如丝的绣花针,这让他大为吃惊,自此暗下决心,立志攻读学问,闯出一番事业。这“下定决心”想必人人都会,都口口声声地说着一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但遵照这誓言去做的人又会是多少?万里挑一吧。实践是成事之本,只有“做”了,付出实际努力了,才算不愧对自己。而这努力持续多久就另当别论了。倘若只坚持一天两天,就好比清晨起床时,起身到一半,又躺了下去般,前功尽弃。励志、实践与坚持三者并存,成就自然就不会低了。
《史记》,一部纪传体巨作,它的作者便是汉代大文学家——司马迁。这部文学著作有构思酝酿到正式出书,足足历经18年之久。18年,看似轻若浮云,相较那些大参数来小得多。但实践起来却极为困难。18年,也就是3000余天,不仅要在这其间冥思苦想,更要日复一日地撰写,容不得一天怠慢。不说18年如一日般刻苦专心,就是18天,也难以做到了。专心刻苦并非凭空捏造、嘴上说说,它在每一天的认真中体现,而每一天的认真又促进了专心刻苦的意志。若不如此呢,一日踏上不归道,就得拿终生来弥补偿还;倘若不作弥补,就会如坠进泥沼般,越陷越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等事更可耻。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那么就一事无成,努力也没奏效,休息也不惬意。坚持完成一项大业,坚守一个坚定立场,无疑是伟大的。
“凿壁偷光”的匡衡同样伟大。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成功摆脱贫穷,进京中榜,成为一朝宰相。在如今的社会上,这样的“穷小子蜕变记”还有可能发生吗?绝对是有的。不论家境如何,不论情况如何,努力求学、坚持读书都是最好的出路。没有捷径、没有偷懒,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以专心的意志克服,那就是所向披靡、无人能及了。
他们的精神流芳百世,如新生嫩芽,散布到每个有志之人的心间,继承与弘扬这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他们的品质源远流长,如绵绵细雨,滋润着一代读书人的心灵,学习与创新这刻苦不屈的伟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