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自己撕裂,碾碎,分装进一些名为社交网络的容器中。他们兴奋地看着碎片化的自己,期待着别人对自己碎片的点评,同时也欣赏着别人的碎片。
历史的齿轮转得越来越快,在这个并非人类推动时代前进,而是时代迫使人类向前拖着疲累的身子向前行进的年代中,人的心灵被时代的锁链拖拽着,勒出一道道伤痕。情感与感动从那伤痕中逃走,人心也就空无一物了。好似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好似为了填补上那伤口,人们利用碎片化的信息向心中填塞,堵住了伤口,但同时也堵住了心灵的窗口。
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奇怪。人们在街上见到的再不是到陌生人的微笑,而是一个个低着头面向手机的人的前额;人们在聚会时再不是聊得畅快,而是一个个打开社交网络“报告”自己的行踪。我们在碎片之中拥有的表情符号越来越多,而在现实中的表情却越来越少;我们在碎片之中熟识的别人的碎片越来越多,而在现实之中我们却自己将自己推向社交的边缘。真是奇怪,这竟是一个没有人处在社交中心,人人都处于边缘化状态的时代。
我还记得我的父母曾告诉我,在他们那个不存在网络的时代,那个没有碎片的时代,读书是一件多么寻常的事。他们曾激动地告诉我宝黛的爱情故事,曾激烈地讨论着曹操的性格,也曾向我炫耀说他们小时候便读完了几本厚厚的中国近代史。他们把积满灰尘,书页泛黄的书丛书从书架里层取下,兴奋地攥在手里时,就像两个重获宝藏的少年。
而我却难以静心阅读了,碎片的140字字数限制早已将我的心绪撕碎。碎片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获取信息而非体味美。当我短暂地放下手机,清醒头脑,走出家门,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人人都被机械所主宰,面无表情地盯着手中的屏幕。他们挑选着,要把自己最漂亮的一块碎片给自己的“听众”们欣赏,同时也不断翻看着这个国之中其他人的残渣。
我有些许惊惶,在人行道上彳亍着,头脑有些许放空,手又伸了口袋,摸向某样东西意图逃避。
不能逃避。
不知什么声音,在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我的手在短暂的停歇过后离开了口袋,回到家,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旧书,想用它来代替沟痕中的碎片,代替心中不当的填充物,不知被碎片削弱了阅读能力的我能否成功,但我想试试,不去尝试便没有结果。
坐定,轻拂下书封面上的灰尘,泛黄的封面上用宋体字方正地写着《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