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

2021-10-01 20:02:35
【精华】高三作文锦集7篇

【精华】高三作文锦集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作文 篇1

卧在孤床,聆听风响,眼前又是一片无尽的寒光,本是人间静谧时,却又不禁想起,放翁那孤床在卧,悲凉中又透出那爱国情怀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情景不同,形势不同,心情不同,但这一首诗,却就这样映入眼帘,怎知何故?放翁之志,本在“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却又因无法实现而感叹“老却英雄似等闲”。而我现在,远没有那份情感,却只在孤寂时,想起了这首诗。

渐渐地,雨下了,开始,还是那么小,现在,大了,似乎是天,再回想起放翁时,为他那份情感而感动吧。

当年,我特意去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去看看这位爱国诗人的祠堂,那天,有雨。整个祠堂布满水气。放翁堂,屋檐不断落下像珠帘一样的水滴。走进,中有陆游雕塑,代表诗作,还有些不知名的瓷器,听哥哥说,是宋三彩。在那里,一股古香弥漫开来。在后院,雨中那些小草,挺直了自己,我不禁俯下身来,闻了闻它们的气息,淡淡的。一阵风儿吹过,草,弯了弯腰,洒下了几滴雨水,又挺直起来,那树,也是那沉淀千年的气魄,荫盖四方,那些石头,身上布满了苔藓,是否是那些苔藓,磨去了它的棱角?覆盖了它的传奇?又有谁,会真真正正的赞扬过它们?那水阁,横跨小河,小河边,便是梅。叶子飘落,只有,香如故。

当时正值旅游黄金期,但这位诗人的祠堂却冷冷清清,倒是有几个葡萄牙人,我不懂葡萄牙语,但哥哥曾专门学习过,便和他们交谈起来,才发现,他们是在图书馆中曾看过陆游的诗,又了解了陆游的事迹,倒是十分佩服:既是著名武将,又是爱国诗人,实在让人高山仰止。对此,我无言以对,无地自容。

既然,无法入睡,那便在清醒的时候回顾那位想为国尽忠却怀才不遇的老人,回顾他那一生。孤独,悲哀,以及苍凉。

却发现,雨,不下了,但,风还在刮着,不会因为夜将尽而停息,或许,它到早晨也还是会刮着?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想到当时的祠堂之行,我释然了:陆游,就像风一样,不论如何,都不会停下,就算没人参拜,但陆游,依旧会俯视着这片大地,这片他深爱着的大地。

那一刻的孤寂,你知道,也只有你知道。

高三作文 篇2

近日,某大学生打手电种菜,完成必修课的事引发网友的讨论。有人支持,也有人讨伐,认为是形式主义。

窃以为,该校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甚至当成“毕业通行证”并非形式主义,这其中是大有深意在的。

首先,形式主义是指做某件事时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做的时候不走心。而该校开设此门必修课的意图是让学生领悟奋斗,懂得劳动,并且为了保证落到实处,还使其成为“毕业通行证”,加强学生的重视,这不是既讲究指导思想,又有具体措施的事吗?又怎会是形式主义?

网友认为学生的首先要任务乃是学习的话不无道理,但接受精神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毕业后有多少人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所学专业知识甚至一辈子都无用武之地,但是奋斗的精神却可以成为他们内心强大的支柱,陪伴他们走过一生。

并且当下许多大学生成绩斐然,令父母无比骄傲,但生活上却不知如何打理自己,只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生活上的“低能儿”。如果学好专业知识是为个人与社会发展服务的,那么社会要用一个连自己都打理不好的人做什么呢?该校此举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劳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打理生活的能力。

亲手碰泥巴的劳动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奋斗,专业上的学习是另一种奋斗。如果说专业知识是头脑装备,是学生踏入社会谋求个人发展所需的硬实力。那么领悟奋斗与劳动便是心灵装备,是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是人格塑造的砖瓦,是一种软实力。软硬兼备,相辅相成,才能走得更长远。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不仅需要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奋斗与劳动的精神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凝神聚力。

但话说回来,校长以农场劳动的强制形式来使学生领悟奋斗,参与劳动的方式值得改进。如果太多强迫,未免失去意义。虽然该校此举的形式欠妥,但其中深意却值得借鉴。

只有日拱一足,不断地改进形式,改变方法,才得达到最终的目的——为我们的社会输送更优秀,身心发展更全面的社会建设队伍。

高三作文 篇3

在这个时刻,我感到,那些过去的日子,像是阴天的天幕下,迎面向我拍打而来的潮湿水汽。水汽在傍晚,形成灰色的、昏暗的世界。而我行走在其中。

向着被雾气稀释的白色灯光走去,灯光是模糊的,却又像回光返照时眼前浮现的幻觉,把画面一帧一帧地呈递到我的眼底。那个阳光已然泛黄发蔫的春天,春天的人、田野,在我眼前变成无数飞速滚动的幻灯,播放着色彩鲜亮到几乎失真的老电影。

那时候是初春,既有和煦灼暖的日光,又有吹过萧萧树林的凉风。幽暗深沉的林子在风里低语,叶片一点点从另一个世界抽离出来,在逐渐暖热起来的气流里拍打着。我和他们,几个从小就稔熟的伙伴,抱着书,挤在周五放学的人流里,走向外面的世界里去。

我们三四个人坐在一辆车上,就这样,从很快就要离开的校园里顺理成章地逃离出来。如释重负的轻松与目睹万物复苏的喜悦交织,更让我们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说说笑笑之中,车子穿过绕城高速,经过许多我从未走过的道路。坑坑洼洼的街道,邋遢的房屋,返青的田野,还有我熟悉的河流,都是车窗外飞逝的风景。阳光从西边直直地照射过来。

就这样,车子把我送到桥下。我下了车,看到了我从小就毗邻而居的河。如今,河的水位已经下降了,臃肿的河床暴露在空气里。而在那一天,河水不仅涨满,且呈现出一种通透的绿色,像是一锅奇异草药熬成的浓汤。

就像一场属于自己的戏剧,已经在脑海中排演了无数次。我告别了伙伴,便拎着小箱子往北岸外婆家走去。当我去回想的时候,一切就是那样的自然而遥远。走过那条柏油路,绕过长着蒺藜的弯口,抬头,就可以看到楼上那白色的窗框……

在那些春天的晚上,我会在吃过晚饭后,走到窗户边上,靠着窗框,看一段时间的河水。河水流淌的声音细微至极,对岸的灯火在水里闪动。然后,我回到屋子里,一边剥着蚕豆,一边和外婆聊天。那种感觉,就和列文同农民一起割禾草一样,简单,平和。

近乡情怯,心是安静而甜蜜的。

今年入秋以来,连续的阴雨已让我几乎忘却明朗洁净的夜空,但当我想起那个潮湿而温暖的春天,世界的颜色又鲜明起来了。我打开窗户,看着无边无际的夜空,看着淡淡的云翳,那是枯黄的远空向我倾诉的一句含混不清的话。居于城市一幢楼的阁楼,屋宇之外的空地狭小安全。在清朗的夜晚,我常常站在那里观天赏月。城市的深夜,与外婆家不同。楼宇之间的街道不是河床,那里流淌着的,是虚幻失真的繁华与无法停息的声响。但是我想,心里唱着歌的时候,世界的声音就远了。

春秋如一,月亮总是不分昼夜地在天空沿绕弧线前进,并不留下轨迹。然而在那个春天,在我疲倦地返回家中阁楼,不曾想过会看到它的时候,月亮却出现在了东南天空,将升至天穹顶。仰头望向天空极处,深邃的空间无法揣测,而那更加让我忘却恐惧。

站在秋天里,春天对于我就显得像是一种希望。让我看到自由,而自由是值得追求的。那个春天,像一抹清水,洒在宣纸上,只有极为清淡的痕迹。等它干透了,那一处的纸张便变得毛糙。用我的手指轻轻拂去纸屑,只留下纯净的、发黄的纸面。

高三作文 篇4

人们曾颂过俏然喷放报春的梅花,赞过傲然耸立的参天白杨,誉过巍然挺拔的青松翠柏,赋过粲然似海的火红茶花。然而,时光荏苒,光阴如梭。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世事的变迁,人情的冷暖,物欲的横流,使我禁不住内心的怀旧与思念,愈发怀念和留恋我的学生时代,越发怀念和敬仰我高中阶段的班主任——陈万有老师。

随着思绪之闳的开启,时光的年轮不经意间回转到了公元1976年,是年9月我初中毕业后升入了登封县第六中学高中一年级一班学习,一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中年男教师,他一边微笑着向我们点头致意,一边安排我们办理入学事宜。他就是时任我们高一一班的班主任——陈万有老师。

时年,陈老师已届不惑之年,他身材高大魁武,面容和蔼可亲,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为人谦和,爱生如子,平易近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他非但精通文学,而且通晓历史,博古通今。古今中外,文学历史,乃至易经八卦,信口讲来,天南地北,绵延万里,且如滚滚黄河,滔滔不绝……。他讲起课来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旁征博引,抑扬顿挫,激扬文字,谈天说地,说古论今,口若悬河,无所不晓,上讲天文,下讲地理,前讲历史,后讲政治,从原始社会到新中国建立他讲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仿佛如临其境,恰似如沐春风,我常常听得如痴如醉……

每当陈老师讲课时,我端坐己位,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听讲,一字不漏的笔记,课后细心地思考和斟酌、认真地领会和感悟。他不但启发我们发奋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时常启迪和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目的,胸怀远大志向,发扬“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为祖国腾飞而认真学习,为国家崛起而发奋读书,陈老师时常说:“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边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能补拙”、“聪明源自勤奋”、“勤有功,戏无益”“谦受益、满招损”……;同时,陈老师还常常谆谆告诫和传授我们生生不息的爱心、尽己报国的责任、立身守业的基点、人生文明的规范、人间正道的向导、清白正气的根基和人之为人的底线——即有关“诚孝忠信,礼仪廉耻”、“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人行,必有我师”、和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做事要“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不干则已,干则一鸣惊人”“顺境莫快心,逆境莫快口”、“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志不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和“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以及遇事要沉着冷静,静观其变,镇定自若,从容应对>

高三作文 篇5

相比在美女云集的后宫之中,我更愿意背井离乡,和四方将士朝夕相处。他们的爽朗之气,让人不自觉地放开真心。

那次看到两个将士因为矛盾而争吵起来,其中一个满脸怒气,我不是你的奴隶,也不是你的手下,请你说话把语气放尊重点。

另一个理亏,便道歉。后来二人到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他们可以有尊严,没有后宫女子那种为了荣华富贵而培养出来的卑躬屈膝。而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我为人间的种种平淡生活而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些都是我一直想体会却从不曾得到的。

跟在费无忌身边的日子里,我曾经想过,要不要诈死,告诉父皇婉宁公主已经逝世,然后隐姓埋名,就可以做一个没有公主身份累赘的平凡的幸福女子了。可是一想,还是不行,如果我诈死逃走了,费无忌肯定是不好交代的,说不定父皇一发怒,杀了费无忌可怎么办?虽然自由对我很重要,可是还不至于为了自由,就舍得让费无忌为我去死。

因为我感觉得到,费无忌是这个世界上对我真心好的人。虽然我是父皇最宠爱的婉宁公主,可父皇给我的仅仅是宠爱,是包裹了光华的迷雾,那让我看不清楚,是否真的有真情实感在里面,是一个皇帝雨露均沾的宠爱,还是一个父亲对小女儿的亲情。

高三作文 篇6

好山,好水,好桂,好茶。——题记。

秋日的和风带着淡淡的清凉,不紧不慢地,在江南如画的美景里悄悄地定居了。与她一同前行的,是娇小玲珑的桂花。满城的桂花香,满树的.金黄。是不是人们又会忍不住地心醉呢?

周末,与家人一同前往湘湖喝茶。走进那家临湖而建的茶馆,青黛色德瓦,米白色的强,衬着水声潺潺与鸟儿间的私语,仿佛这里不和喧嚣的车水马龙拥有同一个世界,而是心灵最深处恬静的居所。

沿湖坐下,木质的座椅让我倍感自然的魅力。清澈的湘湖水触手可及,波光粼粼的水面如一明镜,映着我们开心的笑脸。玻璃杯里,龙井茶安静地立在温热的水中,翠绿得像是春天刚抽的新芽。抿一口茶,再看看那湖上的仿古船,岸上的古柏树,脚下的青石板,这又是何等的惬意。

品茶之余,爸爸讲起他的大学时光与他们一起去西湖游玩的经历。在秋日不温不火的阳光下,我看到爸爸眉飞色舞的神情,仿佛是回到过去的青春年少一般,带着那么多的怀念,那么多的感触。我安静地听着,不顾一切地大笑着,笑着。我想,秋高气爽,人得心情也会变得舒畅罢。忽的,一阵风吹来,空气里突然传来一阵浓郁的桂花香,椅子上也洒满了桂花——原来就在我们头顶,就有一棵桂花树。再定睛一看,茶杯里也不知道何时留下了几瓣桂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它们旋转着,如同热情奔放的舞者,仿佛风声就是他们的舞曲。它们从容不迫地交换位置,时而舒展手臂,时而挥舞衣袖,真是美丽至极。我就这样看着小小水杯里的表演,看得入了迷。直到身边的妹妹再一次被爸爸讲起的有趣经历逗得笑出了声,我才停止无边的想象,转而继续当一个倾听者,倾听长辈记忆中的盛夏光年。

遥想记忆中,这片如今已是名声在外的湘湖,曾经是怎样的无人知晓。四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这片美丽的湖泊时,树木才刚刚种下,茶馆还在装修,路面还在施工,船埠还没有完工……四年后,当我再一次来到这片我已经熟悉得不能在熟悉的土地,品茶,观花,忆事时,树林已是初具规模,茶馆已是生意兴隆,船埠也是人来人往……游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心情却是一如当初的开心快乐,从未曾改变过。

青山,怡人;秀水,养眼;香桂,悦心;好茶,抒情。偶尔我也在想,真的没有什么好地方能比湘湖更好了。

这里,有好茶品,有好桂看,有好水戏,有好山登。

更何况,这里是我亲爱的故乡。

高三作文 篇7

我们如何看待对与好?是此事古难全的二者必择其一?还是最终皆可圆的皆大欢喜?于此小叙拙见。

苏轼,一代文豪,游于赤壁之下可与友正襟对坐叙天地之往来,叹人生之须臾,胸怀宽广自是纵贯古今气象,寻常人皆叹难以望其项背;密州出猎更是一句“西北望,射天狼”可以豪气撼动日月星辰。可就是这样一位文章惊海内的大手,又何尝不叹过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仕途失运,发配黄州,于他,又何尝不是“我被聪明误了一生”呢?他好吗,当然,只是纸上苍生终究难算命途一二,他还是被“错”误了,连自己都忍不住要哀诫儿女:“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再者还如嵇康,魏晋之众难掩瑜光,文章自是不必赘述,狂放自如甚至要放于首位。他倒是什么都肯说,纵使一篇绝交书也是流芳至今,最终却因轻薄了周武孔尊,被司马氏所害,一曲《广陵散》要与他一同魂飞魄散。他好么?当然,知识竹林之风终究不敌朝堂风雨,人们常羡七贤,皆是天地为衣长醉于世,但多如嵇康吧,也还是要书一篇《家诫》告于子女莫学,再被“错”误了。

七贤中还有一位,“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说罢嵇康,怎能不提阮籍。人人服药的时代,独他一人酒中清醒。他是醉了,但还是醒着,看得清时局,纵使发了心中之慨,却仍是要拿一句酒后胡言抵过,才侥幸逃过了权贵的迫害,比起好,他更追求对,老来更加安省,知识做的好的便愈发的少,但被“错”误的就也随着少了,可叹,可笑。

观不来古今,便学何晏之空谈。好与对是否真就难以两全?先生之风,难道没有千古么?他们或许都没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圆满对与好的结局,可苏公之佳话,竹林之逸风,无一不为后世所歌,他们的意义从来不只缩短在过去那短短的几十载,就如同对与好之于我们的意义一般,从不彰于眼前,我相信,好的价值终会显现于对上,切莫心急。

日后再观。

《【精华】高三作文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