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手机的信息提示音在枕旁猝不及防地响起,将你从美美的梦境中唤醒,你一个激灵翻坐起来,娴熟地拿起手机,忙不迭地进行回复,刷动态点赞……你唯恐错漏了任何一条信息。
你此刻神志清醒,困意全无,这提示音真比闹钟更有效。“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你想。
最近有一个新词应运而生,叫“错过恐惧症”——你担心自己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错过别人的计划安排,你担心错过别人对你动态评论,你担心错过大至国家大事小至隔壁大妈今天又做了什么饭菜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
诚然,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难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消息时保持沉默,相反我们会很热衷地转发,去评论或者被评论,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表明自己的看法,自觉地维护着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可令人疑惑的是,人们面对网络消息时,起初几乎都会一致地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随后就卖力地转发,甚至不忘发表一下分享感言。若是发现这个消息乃空穴来风,又立刻转头骂发帖人欺骗感情,浪费泪水,全然扮演着“斗士”的角色。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不在少数。为了寻找膨胀的自我存在感,人们会去热衷地了解每一件事,哪怕只是部分了解,哪怕事情纯属子虚乌有。其实,与其用数微博粉丝数的时间来寻找存在感,还不如找一本自己钟爱的书,塞上耳机,消磨一上午的安静时光。毕竟在那本书里、在读书过程中你是自己的王,世界在你屏息凝神时仿佛停滞,一花一世界,一沙驻永恒。而我深深感到,真正可以拥抱世界的,不是朋友圈,不是微信,而是一本经久传世的书——书中作者的见解恐怕要比网上那些动辄振臂疾呼的“呐喊”独到得多,靠谱得多。
当低头族慢慢扩大后,我们会发现这可能不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势不可当的趋势。只是,当我们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心中的原则底线是否应该更加明朗,能不能自觉地屏蔽掉无用的信息,在网上也做一个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思考者呢?少去关注那些无聊的事情,在内心深处空出一块可贵的净土让自己时刻都可以思辨,可以安放漂泊的灵魂。
把手机调成静音,毫无眷恋地进入梦乡;早晨醒来拉开厚重的窗帘,听一听风的吟唱和和树上鸟儿的啼鸣……
你会觉得——无“信”一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