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金秋时节,我们到崇左市扶绥县的木民村收稻谷。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目的地。我们要收割的稻田,在一处山坳里,是一处不规整的梯田。放眼望去,两边的小山丘,郁郁葱葱,种满了现代的速生林,小山上千层万层重叠起来,色彩各不相同。山脚下,就是我们将要收割的稻田,稻田的旁边,一棵棵笔直的林木,就像是护卫着稻田的站岗的士兵。我们将开镰收割的稻田被小树林包围着。稻子成熟了,一眼观看过去,一片金黄,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彩夺目,好像满地是黄金。
在开始学习怎样收稻谷之前,老师提醒我们:“割稻谷时要十分小心,镰刀是很锋利的,要往上握一些,拿镰刀,不要用力砍,轻轻地一来回拉动就可以轻松地割下稻子了。”轮到我上场了,我心中反复默念着老师的话——“别用力砍,要来回用镰刀拉割……”穿好了雨鞋,我小心翼翼地下了田里。稻谷独有的香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轻轻撸起一缕稻穗,把它握在手上,瞧它那低垂着的“脑袋”,笑容可掬的,楚楚动人的,怯生生的亲近着我。我真有点舍不得下手割断它。看着同学伙伴们都哗啦啦地挥舞着镰刀,奋力地割着,我也不敢多想了,我左手抓住稻杆的下三分之一处,右手紧握镰刀,用力一砍,稻秆却纹丝不动,哎?怎么回事?我又试了两遍,还是不成功,只是随手扯下了几绺稻穗。一阵微风吹过,稻穗们似乎在摇头晃脑,好像在说:“小同学,你的技术不行哟!稻谷可不是这么割的哟。”可能是我割的方法不够对。再看看旁边的小伙伴们,在你追我赶地不停地割着。于是我想起了老师叮嘱的:“不能靠砍,要拉锯式地割。”这时,在一旁的老师见状,也亲自给我作了示范,正确割稻谷的方法,首先戴好手套的手,将稻谷像绑马尾辫一样,一把抓在手里,要把左手往上握一些,再将镰刀刀锋对着麦秆距离地面3厘米到4厘米处用镰刀来回拉锯似地割断它。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终于学会了割稻子啦,照此方法拉锯割稻谷,既省力又高效。
割完稻谷,工作还没算做完,接下来还要将谷粒,从稻杆上打下来,就需要打稻谷啦。打稻谷,用的是一种比较古老和原始木制的器具,用竹席一围,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用力在四块木板围成一个鸡舍大小的长方形木槽内,然后让我们使劲把一捆稻谷抽打在木板上,直到把杆上的谷粒全部打下来为止。打的时间,用力的猛和巧劲要恰到好处,不然,稻穗就会满天飞,浪费就大了。掉下到田里的谷粒,就只能放鸡鸭去捡吃了。大家都特别好奇和新鲜地体验着如何打稻谷,。看着小伙伴们捧着一捆捆的稻谷不停地拍打着,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打稻谷需要两只手,一只前一只后抓住稻秆。将其对着谷槽的木杆边用力敲打,通过撞击,再一边不停地抖落稻杆上的谷子,将谷子抖落进木制的谷槽里,再流入到箩筐中,再把集中好的稻谷运到晒场上去晒干,才能完成割稻谷的工作啊。一粒小小的稻谷,从播种到收割,要经历这么多道的工序和劳作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深知每一粒稻谷,连结的都是汗水。
这是我去年一次难忘的劳动体验的收获。